李娟
〔关键词〕 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教
学活动;游戏;日常生活;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7—0039—01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所以,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便是重中之重,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寓于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
1. 耐心教育,讲清道理。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因此在对幼儿的教育上要有耐心。在讲道理时教师要把握住两点:首先,要目的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其次,要具体,讲明白。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幼儿对“礼貌”的意思还不是很明白,因此就要告诉幼儿见到大人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等。必要时,教师还可以进行示范,通过反复的讲解和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养成习惯。
2. 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如,引导幼儿早上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接受别人帮助时会说“谢谢”;离园时会与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等等。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时,要要求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玩具、自己洗脸、自己刷牙等。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要经常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同时,还可以通过口头表扬、奖励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其形成良好习惯为止。
二、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1. 课程生活化,活动游戏化。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与游戏是分不开的。幼儿在3岁至6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要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2. 鼓励为主,少施惩罚。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微笑。如,我所教的班是一个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差,有的幼儿不团结友爱;有的幼儿不讲卫生;有的幼儿没有礼貌。针对本班的情况,我组织了一个“每天竞选我最能干”的活动。由本班幼儿推举人选,并说出被选人的优点,然后由其他幼儿举手表决,超过本班幼儿人数的一半就可当选,最后由教师总结。这样既不让没有当选的幼儿感到不如别人而垂头丧气,同时又教育了被选的幼儿,使他改掉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3. 态度温和,切忌粗暴。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幼儿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教导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应帮助他们慢慢改掉不良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幼儿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幼儿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园会定期邀请专家来园为全园家长做家教指导和培训,要求家长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既不娇纵又不束缚,要精心呵护和引导幼儿,并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做到循序渐进。
为了使家园教育同步,我园还注重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要求家长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温馨的家庭中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求家长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从小萌发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幼儿怎么做的,在家里家长同样也要如此要求孩子,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笙 编辑: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