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娟
贵州财经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贵州省流动儿童与一般儿童心理问题的比较研究
周亚娟
贵州财经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贵州省流动儿童与一般儿童心理问题的异同。方法:采用周步成修订的日本铃木清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贵州省1496名4-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及总量表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入城的流动儿童在孤独倾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自出生以来就在城镇的儿童;3.贵州省流动儿童在孤独倾向、学习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城镇一般儿童。结论:贵州流动儿童相对一般儿童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贵州省;流动儿童;心理问题
流动儿童是指6-18周岁户籍在农村,但随父母或监护人居住在城市的儿童青少年。随着我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流动儿童的数量也急剧上升。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的样本数据推算,6-17岁城乡流动儿童规模为1900万。
近年来,流动儿童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研究者高度的重视,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心理学的研究重心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白春玉等人(2012)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TH)调查了沈阳市流动儿童以及常住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流动儿童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等4个指标的问题检出率都超过了10%,明显高于城市的常住儿童[1]。陈美芬(2005)采用16pf对8到14岁的流动儿童的人格进行测量,认为他们具有缺乏自信、自卑、敏感、遇事忧虑不安、抑郁压抑等人格特征[2]。
目前,发达城市如北京、深圳等已有许多关注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成果,而贵州省至今没有对流动儿童心理问题进行的全面调研,更缺少对流动儿童与一般儿童心理问题的比较研究。本研究致力于了解贵州省流动儿童与户籍常住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的差异及其差异的成因,以帮助有关部门有效解决贵州省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流动儿童心理问题。
1.1 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贵州贵阳市、六盘水市和遵义市对1800名同学进行取样调查,年级跨度从四年级至六年级,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问卷1590份。总共1496名有效被试,其中男生785名、女生711名。
1.2 研究工具
采用周步成修订的日本铃木清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MHT由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构成,8个内容量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
同时,对10名流动儿童进行访谈调查。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1 不同性别学生8个量表的独立样本T检验
对不同性别学生的MTH的8个分量表进行T检验发现,男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及总量表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不同生活状况学生8个量表的独立样本T检验
对不同生活状况学生的MTH的8个分量表进行T检验发现,在孤独倾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的学生比自出生以来就在城镇的学生孤独感高得多。
2.3 不同户籍学生8个量表的独立样本T检验
由表可见,对不同户籍学生的MTH的8个分量表进行T检验发现,农村学生的学习焦虑与孤独倾向显著高于城镇户籍常住的学生。
表不同户籍学生8个量表的独立样本T检验
研究发现男女生在MHT的6个分量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在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男女生在性格、思想、行为方式等很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女孩子遇事喜欢责怪自己,而待人接物方面,由于性别所限,容易胆小,恐怖感高于男生。但本研究发现女生冲动性高于男生,与以往研究有很大的差异,可能因为在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上,女生比男生早熟,学习压力大,自我要求高,有时更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与刘正荣以往研究一致[3],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的学生比自出生以来就在城镇的学生孤独感高得多。究其原因,是因为熟悉以往的生活环境,随父母到城市生活需要在生活、学习、文化诸多方面进行调整与适应。他们较城镇儿童孤独感更深,需要更多的关怀与帮助。
本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在学习焦虑与孤独倾向显著高于城镇户籍常住的学生。由于城市与农村存在客观的学习条件差异,从学校、教师到教学软件上面,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学习上是存在客观的差距的。而流动儿童由于从农村到城市的学习环境发生变化,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而父母或自己对自己的学习都是有期待与要求的,所以流动儿童的学习焦虑明显高于城市儿童。而流动儿童由于面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孤独与抑郁体验,需要更多的父母与学校的关怀。
从访谈的结果来看,流动儿童受到家庭经济与父母教育的影响,性格上比较内向,而且由于父母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期望,他们有着较为严重的学习焦虑。但学校的影响是比较积极的,由于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他们很喜欢校园生活,并没有感受到歧视,同伴关系也很好,在个人层面,他们也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很坚强、独立自主,能够很好的照顾弟妹与自己,有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流动儿童是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必须结果,他们自身也在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积极努力着,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更多的关怀与支持,才能更快更好的溶入城市的生活与学习。
[1]白春玉,张迪,顾国家,等.沈阳市部分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4):459-460.
[2]陈美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格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6):178-180.
[3]刘正荣.进城就业农民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C].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G445
B
1009-6019(2014)10-0313-02
贵州省科技厅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度软科学联合基金"贵州城镇化进程中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黔科合体R字[2013]LKC2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