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慧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083)
本文所讲“同形”指的是语法表现形式相同,即都是“V+A”这一语法形式,异构指的是语法结构关系不同,即“V+A”这一语法形式内部存在多种语法结构关系。“V+A”结构即为典型的同形异构体,根据大量语料考察发现,“V+A”这一语法形式可以构成主谓、动宾、动补三种结构关系。
从音节和韵律角度考察,动补关系“V+A”中存在四种音节模式:1+1式、1+2式、2+1式、2+2式(1表示单音节,2表示双音节)。例如:
1+1式:泡大、认清、数清、吸光、坐稳
1+2式:洗干净、包结实、写整齐、看明白
2+1式:安排好、准备全、传达对、指责对
2+2式:收拾干净、预备齐全、鉴别清楚、解释明白
在上述四种模式中,1+1式在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是最常见、最自由的组合;1+2式、2+2式、2+1式三组则相对来说较少,组配的自由度也受到限制。
与动补关系形式相比,动宾关系的“V+A”在音节模式上不算丰富,主要包括“1+1”、“1+2”和“2+2”三种形式,例如:
1+1式:嫌贵、贪多、装傻、发麻、吃亏,出丑
1+2式:比先进、讲文明、认倒霉、爱干净
2+2式:保持肃静、避免主观、遇到困难、追求幸福
从数量上看,由“V+A”构成的动宾结构总体数量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它们组合的自由度也相对较低。
从韵律角度出发,主谓关系的“V+A”主要包括“2+1”和“2+2”两种形式,例如:
2+1式:说话快、起床早、起步慢、开车稳
2+2式:损失惨重、办事草率、办事诚实、办事粗心
根据我们的考察,其中,以“2+2”式组配最自然,数量也是最多的;2+1式则相对较少,而且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单音节形容词数量极为有限。
认知心理学中范畴化原型理论认为:自然类各成员地位并不平等,其中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区别,典型与非典型形成一个非离散性的连续统。最典型的成员最具有原型性(prototypicality),与较差、最差成员间有等级差异。动词、形容词作为词类范畴成员,其内部成员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下面我们结合“V+A”三种不同语法结构这一同形异构体进行具体分析。
虽然动补关系“V+A”中的动词、形容词在其词类系统中典型性大都相对较强,但其四组音节模式中的动词、形容词的典型性还是有差异的。
1.动补关系“V+A”中动词典型性分析
1+1式、1+2式中单音节动词大都表示具体动作或行为,动作性强,是动词中典型成员,例如:
浇(湿/透/满)、嚼(碎/烂/细)、搅(匀/碎)、缴(齐)、洗(干净)
其中的“浇”、“嚼”、“搅”、“洗”等单音节动词都是动作性较强的典型性动词。
2+1式、2+2式中双音节动词相对来说表示的动作义较抽象,是动词中非典型成员,例如:
安排(好)、准备(齐)、理解(透)、预备(齐全)、考虑(成熟)
从具体和抽象这一角度考虑,“安排”、“准备”“、理解”等都应归为抽象一类,所以是典型的非典型成员。
动补关系中动词一般是表示具体动作的动作动词,动作性强,且动作性越强越容易进入,1+1式、1+2式在该结构中占绝对优势就说明了这一点。
2.动补关系“V+A”中形容词典型性分析
1+1式、2+1式中单音节形容词大都表示事物性质或动作行为状态,虽然2+1式中部分单音节形容词如“好”、“坏”、“透”等有词汇意义语法化现象,但由于数量极少,并不影响结论,总体来看,这两组音节模式中单音节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中典型成员,例如:
(滴)多/干(了)、(搭)稳/高(了)、(当)烦(了)、(调)晚(了)
(关/封/盖)严、(踩/轧)硬、(走/开)远、(撒/擦/涂)匀
1+2式、2+2式中双音节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中非典型成员,这些双音节形容词从词典释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或多或少带有程度性,例如:
清楚: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不模糊;对事物了解很透彻(了解情况、分析事物详尽而深入)。
干净:没有尘土、杂质等;比喻一点儿都不剩。
利索:(动作、语言)灵活敏捷;整齐有条理。
从以上释义可以看出,这些双音节形容词多带有隐性量性特征,有一定程度值,只是不很明显。因此,我们认为动补关系“V+A”中双音节形容词是功能向典型性质形容词游移的非典型性质形容词。
1.动宾关系“V+A”中动词典型性分析
在动宾关系“V+A”中,无论是1+1式、1+2式中单音节动词,还是2+2式中双音节动词大都是表示心理动词或抽象意义的非动作动词,这些动词动作性较弱,都是动词中非典型成员,例如:
1+1 式:嫌(贵/脏/乱)、爱(美)、开(荤)、发(苦/烫/麻)
1+2 式:比(先进/熟练)、讲(文明/卫生)、认(倒霉)、伤(和气)
2+2式:保证(安全)、避免(主观)、制造(混乱)、追求(幸福)
动宾关系中动词一般是表示心理活动或是抽象意义的动词,动作性较弱或基本没有动作性,这也是形容词能够作宾语的原因之一,虽然作谓语是动词的主要句法功能,但作谓语的动词动作性越强,对宾语指称性要求就越高,换句话说,典型的动词作谓语时所带的宾语也必须是典型的名词。所以,在动宾关系“V+A”中,由于宾语位置上是指称性较低的形容词,所以谓语位置上的动词不可能是典型的动作动词。
2.动宾关系“V+A”中形容词的典型性分析
1+1式中单音节形容词数量较多,大都是表示属性或度量的形容词,是典型的性质形容词,由于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单音节形容词数量较多,不能穷尽地列出,这里只列常用的典型形容词:
贵、脏、乱、大、潮、臭、美、冷、脏、烫、湿、多、凉、快
苦、亏、丑、荤、困、傻、坏、瘦、高、胖、野、疯、麻、涩
1+2式、2+2式中双音节形容词虽然也是量幅形容词,例如:(评)先进/优秀、(赶)时髦/先进、(热爱)和平、(忍受)痛苦,但它们大都是表示感受义的形容词,静态性强,且有部分是名、动兼类词,如:自由、幸福、光明、和平、困难,所以,这部分双音节形容词为功能向性质形容词,更确切说是向名词游移的非定量性质形容词。
1.主谓关系“V+A”中动词典型性分析
在2+1式、2+2式这两组音节模式中双音节动词,都存在大量有词汇化倾向的动宾式短语,这些词语大都凝固性较高,例如:
损失(惨重)、办事(草率)、乘车(方便)、执法(公正)、参军(光荣)
其中,“损失”、“办事”、“乘车”、“执法”、“参军”等,都已经具有了明显词汇化倾向。
张伯江[5]认为:上述动词可以看成动词性成分作为抽象名词的指称性用法。而另外一部分双音节动词也大都表示抽象的动作行为,在主谓关系“V+A”结构中更多的是强调这些动作行为的过程,而不是其动作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主谓关系中双音节动词是动词的非典型成员,且都具有一定指称意义。
可以看出,主谓关系“V+A”结构中只有双音节动词能够作主语,单音节动词不能作主语。其实,这也与单、双音节动词的典型性不同有很大关系,单音节动词一般都是表示具体的动作,动作性强,是动词中的典型成员,语用功能则为陈述性,所以很难出现在要求有指称性功能的主语位置上。而双音节动词多是动词中非典型成员,多表示抽象的动作,动作性弱,容易出现功能游移。
2.主谓关系“V+A”中形容词的典型性分析
主谓关系中“V+A”中单音节形容词数量极少,都是用来描述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过程情况的述行形容词,是形容词中典型成员,例如:
(设计)完整、(影响)巨大、(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描写)细腻
该结构中双音节形容词构词语素就已凸显其本身程度高低,大都表示的是固化量、显性量,所以,这些双音节形容词也是功能向状态形容词游移的非典型形容词,与动补关系中双音节形容词相比,这些词语的状态性更加突出。
如果将“V+A”结构三种语法关系中双音节形容词根据带有状态性的强弱进行排序的话,可用下图来表示:
张国宪[6]在考察形容词典型特征时,根据形容词量性特征不同与句法位置程度量赋值要求,建立了形容词与句法位置关联标记模式:
无标记组配 无标记组配量性特征 弥散/隐性 固化/显性句法成分 定语 谓语形容词类型 性质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状态形容词与谓语是无标记组配,也就是说,主谓关系“V+A”中双音节形容词在量性上也具有固化性、显性特征,表现出向状态形容词游移倾向,那么,在句法功能上也就表现出向状态形容词游移倾向。
以上,我们分析了典型性对同形“V+A”异构的制约作用:动词、形容词内部成员典型性差别是同形“V+A”结构具有不同语法关系的语义基础,同时,句法的控制作用,如主、宾语的指称性、谓语、补语的陈述性要求也是其异构的理据之一。
[1]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陈宁萍.现代汉语名词类的扩大[J].中国语文,1987(5).
[5]张伯江.现代汉语形容词作谓语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1(1).
[6]张国宪.单双音节动作动词语用功能差异探索[J].汉语学习,1989(6).
[7]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J].语言研究,1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