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吟浅唱的悲伤叙述——浅析多丽丝·莱辛《老妇与猫》

2014-06-08 07:17黄雅婷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马斯老妇老妇人

黄雅婷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多丽丝·莱辛作为二十世纪法国文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因其代表作《金色笔记》而闻名世界。她的作品很多时候是从女性视角和女性心理出发,因极其深刻的细腻和真实更加让人觉得别具风味。本文选择的这篇小说虽然不是她最有名的代表作,但是具有现实意义,更加适合文本分析研究。

《老妇与猫》①[法]居斯塔夫·福楼拜等著,刘文荣选编:《欧美经典动物小说精选》,文汇出版社,2012年版,第287—305页。这篇短篇小说的叙事具有明显的20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特征,而文本本身的故事也具有鲜明的现实叙事意义。莱辛的这篇小说主要是关于一个老人赡养问题的现实关注。通过赫蒂的真实生活现状以及一只作为沉默无语“人物”存在的猫——迪贝的生存境况的变化来表现作家自己对于这一社会问题的思考。全文之中以第三人称他者角度来客观阐述一个关于老人生存的问题,猫成为转折和承接关键点,也是一个反观老妇生活的关键“人物”。小说之中各种声音并不是简单的单调存在。所以,利用更加客观的分析手段更具有探析文本潜在意义的可能。

一 她与它:他者存在幻化的真实

讲故事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莱辛这种第三人称的纯客观叙事:看似冷漠的叙事,更多的温情涌动。文本开端就是一个近乎客观的悖论——“她叫赫蒂,是与二十世纪同时诞生的。七十岁那年,她因营养不良冻饿而死。”精简的开场,阐述出故事发生的大时代背景,同时更多的是一种疑惑,为什么是在二十世纪因为营养不良冻饿而死呢?于是,一个漂亮的开头吸引每一个面对这段叙事文本的读者们。

紧接着就是“她曾独自生活了很久。”无声无息地将故事延展到所有小说关于主要人物的过往介绍或者简单叙述。四个儿女,丈夫中年死亡,她不是一个体面人。所以,叙述者沉静地作了一个结论:“他们就算提起她的时候,也总说她有点古怪。”

整个文本就是两个分解的叙事:第一部分以彭尼法瑟死前后的赫蒂独居生活为叙述重点。这一时期的赫蒂身边还没有出现“他者”——迪贝。这时候的赫蒂主要以“那个吉普赛女人”为主要的他者形象存在于文字间、留存于周围人物元素中;第二部分是以赫蒂与迪贝相依为命生活为主的叙述。整个故事的流动主要靠外在矛盾的推动,即房屋拆迁和老年人安置问题。正是因为这样的外在压力导致最后迪贝和赫蒂的死,就更加能够凸显文本的社会意义。跳出这个文本故事本身的多角度理解,从客观角度解析几个比较主要的分析对象或者元素更加具有意义。

格雷马斯关于人物关系的研究有“行动元”模式,“行动元”主要用来表明人物之间行动关系,有利于文本深入分析。“行动元”模式主要是以下形式:

有的文本会具有其中一两个“行动元”模式,有的具有全部。运用这种模式分析多丽丝·莱辛《老妇与猫》中人物之间行动关系:老妇人赫蒂是主体,幸福是客体,帮助者是迪贝,阻碍者是政府收房官员。吉普赛人的生活方式令周围邻居厌恶甚至冷漠对待她。幸好迪贝出现成为她最温暖的陪伴者。可是幸福不长久,政府要她换房子,她开始四处逃离,可是她被政府官员追逐,到最后死在了废弃的楼房中,迪贝也最终成为流浪猫被政府捕杀。如下图所示:

《老妇与猫》中这样的一个老妇和一只年老的猫,他们之间存在符合格雷马斯行动元结构中的一些关系。因为作为主人的“她”是为了维持“它”生存,才会一步一步远离社群,远离适合自己的正常生活。也是因为他们两者之间的渐渐远离才使得“它”对“她”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看似邋遢的温暖关怀,捕猎获得的伦敦鸽子,寒冷时候的彼此依偎。

她,在文本之中的存在虽然只是一个典型,但是确实代表类似的人群。它,在文本之中虽然从未有过言语,但是却因为它的忠诚和陪伴才使得人们信赖。客观的叙述者作为一个他者的存在,冷静客观的叙述态度。

运用格雷马斯符号学分析方法,阐述文本的叙事程序来具体展开文本,对文本进行层层剥净的细读,找出关于文本表层叙事背后的深层创作动机。

(一)故事梗概 《老妇与猫》梗概如下所示:老妇人赫蒂失去丈夫前后在公寓中的生活;迪贝出现,赫蒂与周围邻居关系改善;被迫改变住宅,带着迪贝逃离;继续被政府人员压迫再次逃离;废墟中死亡,迪贝最后成为流浪猫被政府处理。

(二)情节动因 格雷马斯表层结构的诗歌部分当中“实现目标”阶段是核心,对应的就是第二部分,老妇人自从她先生死亡就开始生活得很怪异,周围没有一个人认同这样一个吉普赛女人的生活。这一生活现实的转变源于迪贝,正是这一“非人”朋友的出现,实现了老妇人更加满意自己生活,坚持积极创造自己生活的希望,迪贝给了她异于常人的关怀和爱护,正是因为这样,她生活的希望——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迫使他们的现状更加急迫和无奈,正是因为如此她才会开始不断被迫逃离自己本来就已经很是满足的生活。

(三)叙事层次 施动者是女主人公,而实现目标的推动者即欲望产生阶段的叙事动因就是周围人的冷漠,尤其是儿女独立后的冷漠。这样的叙事形成一个故事线:追逐——逃避——妥协——死亡。基于这样的叙事,作家展示一个更加现实的世界,让读者接受一个更加残酷的叙事文本。

二 个体与群体:对抗与妥协的挣扎

《老妇与猫》故事基本要素就是关于驱逐和逃避,或者说是群体压迫和个体逃避这样几个元素二元对立。

按照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结构分析,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结构图示:

主人公(赫蒂)——猫(迪贝)

叙述者(客观)——政府(住房更换、房屋拆迁、禁止养猫的养老院)

通过上图结构展示可以知道作者叙事中主要元素之间关系,利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再深层得出以下图示结构,即小说深层次主题:

(一)主人公和猫 联系是互相的依偎和温暖,相依为命。对立就是都是弱势群体,但是区别在于人和非人。

(二)叙述者(客观)与主人公 他们一起进行故事(文本和真实)。区别:叙述者总是游离在文本之外,主人公无法逃离真实的困境。

(三)政府与猫 政府和猫都是非人的客观存在。区别:政府具有权力可以决定很多事情,改变很多人命运;猫具有无畏无惧的非人特点,对于弱势群体具有安慰剂作用。

(四)叙述者和猫 叙述者是客观的隐含的,猫是沉默的在场者。区别:叙述者是第三人称的他者存在,猫没有自主力量主动叙述自己和他人的命运。

(五)主人公和政府 都是社会体系中的客观存在,具有选择权。区别:主人公是被政府所涵盖的社会分子,没有绝对的权力自主自由。

(六)叙述者和政府 隐含的他者。区别:叙述者是隐含的但是自由无力,政府具有最大的虚构权力。

彭尼法瑟在小说中从未正式出现,作者只是把他作为一个主要的衬托或者环境来表现赫蒂的生活和他们所处的地位;而迪贝则是一条串联赫蒂和周围邻居的线索,表现周围人与她的关系和态度。他们作为整体的存在反观作为独特的、个体的赫蒂的存在是一种具有巨大反差的表现力度。最后周旋在赫蒂和迪贝身边的警察和当权者,他们作为一种存在的环境压力压迫着赫蒂和迪贝。最神奇的就是虽然赫蒂和迪贝之间是两个不同“物种”的存在个体,但他们在很多时候看起来是如此相似,因为他们都是孤单的存在,没有依托的生存,小说中很多次写到迪贝捕捉鸽子,其实那只是为了说明迪贝和赫蒂都是靠自己的办法和自己的努力活着、生存着。

三 生与死:简单幸福的必经之路

生与死也是文本想要表达的主要主题,赫蒂主要目的就是要生存,正是因为要生,所以生的艰难才会使死成为最后结局。赫蒂为了能够生活:走街串巷收购衣物并且沿街销售衣物,后来又为了能够和迪贝生活辗转到更加破烂的楼房之中,又为了生而不愿四处走动。

期望和目的的反差更使读者觉得文本存在意义的深刻。迪贝在小说叙述者眼中是一只比较善解人意的猫,时时在关键时候给予赫蒂安慰和关怀。虽然迪贝是作为一个他者存在的沉默之“人”,但是它依旧因为自己的求生和简单,在文本中更显得有趣和深刻。

杰姆逊曾经利用格雷马斯的符号方阵分析了《聊斋志异》中的《鸲鹆》①杰姆逊,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杰姆逊教授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0—98页。(参考其利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对作品进行文化意义的阐释模式),从文化意义视角给予全新阐释。虽然《鸲鹆》中文化的高潮点是绛州,但是利用格雷马斯符号方阵进行文化角度分析不在于是否真的具有文化高潮点,而在于文本本身是否具有文化意义。通过杰姆逊的结构语言符号学分析文本方式来分析多丽丝·莱辛的《老妇与猫》:

(一)故事元(符号素)

老妇人、周围邻居、死去的丈夫、未曾出现的四个子女、猫(迪贝)、政府官员。二元结构组合关系:老妇人/政府官员、周围邻居、死去或者未曾出现的亲人(社会因素);老妇人/猫;猫/政府官员和周围邻居。

(二)显性的符号矩阵

《老妇与猫》故事中的符号素主要有叙述者、老妇人(赫蒂)、猫(迪贝)、政府。将他们之间关系按照格雷马斯符号矩阵排列:主人公——猫——政府。三者之间关系是互相对立的,老妇人(赫蒂)是与政府相互之间追逐和逃避的关系;猫(迪贝)和赫蒂之间是主人和宠物,也同时是相互依偎的伙伴;猫和政府之间关系是压迫和逃避,也是权力和弱者之间对立。符号矩阵排列很清晰表现文本中主要元素之间关系。

(三)语域转换

利用符号矩阵分析图示重新抽象出另一个语域中的故事。将《老妇与猫》故事排列出相应连接点:A={老妇人;人性};B={政府;非人性};C={猫;人性;猫;非人性}。根据以上获得的连接点发现新的符号矩阵:

格雷马斯认为故事和“阐述场景”的关系是:“行动的内容始终在变化,行动者也在变化,但是阐述场景总是相同的,因为它的永久性被角色的固定配置所确证。”①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页。

(四)阐释的文化意义

第一阶段:猫和老妇人之间的友谊——他们面临失去“快乐的家”——文化的高潮点(养老院不准养猫)——城市是反人的,政府是反人的——各种价值被消解和虚化,迪贝靠着非人的生存方式延续老妇人的生命,使得故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当今社会老年化问题作为一个巨大外部环境影响着作为个体的我们每一个人,正是因为如此才会使得此文本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文化视阈中,赫蒂的那四个未曾谋面的子女和周围未曾正面出现的邻居、朋友们,他们都没有真正关怀过已经老去、年华不再的赫蒂。另一方面,迪贝也被周围的猫和猫主人们所厌恶,没有获得过真正意义上作为一个自由猫的所有快乐。这样两个存在对象——老妇和猫,正是因为老妇已经年老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所以周遭的人会因为老妇人一些寻找温暖的行为而讨厌和孤立她,迪贝也是被社会和法律所禁止的宠物。

反面再想一想因为他们都是孤单的个体,所以温暖胜过自己以前期待的幸福,而这微薄的温暖、简单的幸福却被社会里的功利和周围的压迫和隔离所分化。

对于这篇小说的分析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但是透过逻辑性极强的格雷马斯文本分析模式分析之后让读者更加觉得多丽丝·莱辛的《老妇与猫》基本上就是虚构的权力、客观的他者、无力的弱者、悲伤的叙述。

[1][法]居斯塔夫·福楼拜等编,刘文荣译.欧美经典动物小说精选[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2]A.J.格雷马斯,吴泓缈译.结构语义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9.

[3]杰姆逊,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杰姆逊教授讲演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王一川.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马斯老妇老妇人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老妇干陈秀琴和她的伙伴们
老妇人与店员
老妇人与店员
《圣母子》和《老妇》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没人当真的绑架案
一位老妇人和她的猫
如何才能安全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