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4-06-07 07:28张欣
河北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通组丁苯颈动脉

张欣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急性脑梗死又称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如果能够在急性期尽早的回复缺血区域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则缺血区的脑组织损伤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逆转。溶栓和神经保护治疗也逐渐称为脑梗死治疗的两个重要手段[2]。丁苯酞具有改善神经损伤和保护血管的作用[3]。血栓通具有活血化瘀、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增加外周血管灌流量、增加颈动脉血流量等作用,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被广泛使用[4]。本研究旨在探索两种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为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其中男114例,女66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70.3±10.5)岁。病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在48 h内行头颅CT及MRI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及2010年全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制定搞定诊断标准。(2)患者均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确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1.2mm。病例排除标准:(1)颈动脉超声显示管腔内斑块导致严重血流阻塞。(2)合并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率失常。(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4)严重感染、恶性肿瘤。(5)急性冠脉综合征。(6)过敏体质或药物过敏者。(7)怀孕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1.2.1 分组及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每组60例。3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饮食控制、适量运动治疗、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加入0.9%0.9%氯化钠溶液 250 ml中,静脉滴注,1 次/d,乙酰谷酰胺0.5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30 mg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2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2 次/d,拜阿司匹林片 0.1 g,口服,1 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1次/d,连续治疗7 d,并对患者酌情使用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丁苯酞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丁苯酞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7 d。血栓通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500 mg 0.9% 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7 d。

1.2.2 患者一般资料收集及血清学指标检测: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BMI、血压等基线资料。取所有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清晨空腹静脉血10 ml置于抗凝管中,4℃下离心后(3000 r/min)取上清获得血清,将血浆装入EP管中并在-20℃下保存备用。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水平。

IL-2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检测:根据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逐步操作,试剂盒购自Invitrogen公司。采用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测量待测样本的OD值,对比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本蛋白浓度。

1.2.3 颈动脉斑块大小及内膜中层厚度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周围血管高频探头,探头频率为6~12 MHz,检测范围包括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处。选择斑块最大的三处进行测量并记录斑块的平均大小,并测量距离颈总动脉分叉2cm处中层内膜厚度。

1.2.4 神经功能评分:对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90 d,评价并记录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后90 d,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三种评分均有3位高年资医生评价并核准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血压、BMI、吸烟史、血脂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60,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60,

项目 对照组 丁苯酞组 血栓通组 P值39/21 37/23 38/22 >0.05年龄(岁) 71.13 ±9.76 69.22 ±10.06 70.16 ±10.15 >0.05收缩压(mm Hg) 136.25 ±14.53 135.77 ±15.35 135.27 ±14.98 >0.05舒张压(mm Hg) 78.43 ±8.87 78.18 ±9.26 79.05 ±9.11 >0.05 BMI(kg/m2) 25.11 ± 3.42 25.74 ± 3.16 24.79 ±3.52 >0.05吸烟史(例) 23 24 21 >0.05 HDL-C(mmol/L) 0.87 ±0.17 0.91 ±0.24 0.86 ±0.21 >0.05 LDL-C(mmol/L) 3.12 ±0.86 3.04 ±0.91 2.95 ±0.84 >0.05 TC(mmol/L) 4.51 ±0.82 4.63 ±0.80 4.54 ±0.84 >0.05 TG(mmol/L)性别(例,男/女)2.44 ±1.22 2.37 ±1.28 2.41 ±1.32 >0.05

2.2 3组患者IL-2和CGRP水平比较 患者入院时,治疗前3组患者的血清IL-2和CG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可见3组患者的IL-2和CG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血栓通组患者的IL-2和CGRP水平较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均高(P <0.05)。见表2。

2.3 3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及内膜中层厚度 3组患者治疗前其斑块大小、厚度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7 d的治疗后,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患者斑块大小均有显著的缩小,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但血栓通组和丁苯酞组患者斑块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斑块厚度则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而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患者治疗后CA-IMT均有显著下降,并且丁苯酞组患者显著高于血栓通组患者(P<0.05)。见表3。

表2 3组患者IL-2和CGRP水平比较 n=60,

表2 3组患者IL-2和CGRP水平比较 n=60,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丁苯酞组比较,#P <0.05

项目 对照组 丁苯酞组 血栓通组IL-2(ng/ml)治疗前 1.26 ±0.31 1.25 ±0.33 1.24 ±0.29治疗后 0.85 ±0.14 0.35 ±0.09* 0.58 ±0.11*#CGRP(pg/L)治疗前 57.32 ±9.54 56.31 ±9.63 58.57 ±10.21治疗后 41.47 ±10.35 28.16 ±10.05* 35.73 ±9.31*#

表3 3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及内膜中层厚度比较 n=60,

表3 3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及内膜中层厚度比较 n=60,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丁苯酞组比较,#P <0.05

项目 对照组 丁苯酞组 血栓通组斑块大小(mm2)治疗前 23.14 ±7.45 23.67 ±7.93 24.14 ±6.89治疗后 20.51 ±6.52 17.19 ±5.82* 17.35 ±4.93*斑块厚度(mm)治疗前 2.34 ±0.56 2.33 ±0.64 2.30 ±0.44治疗后 1.94 ±0.43 1.67 ±0.14* 1.74 ±0.22*CA-IMT(mm)治疗前 1.63 ±0.46 1.69 ±0.42 1.65 ±0.39治疗后 1.42 ±0.33 1.31 ±0.26* 1.18 ±0.24*#

2.4 3组患者预后评分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NIHSS和 Barthel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时,3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丁苯酞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5)。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患者90 d时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该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随访90 d后,MRS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5。

表4 3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和Barthel评分比较 n=60,

表4 3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和Barthel评分比较 n=60,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丁苯酞组比较,#P <0.05

项目 对照组 丁苯酞组 血栓通组NIHSS治疗前 19.64 ±3.58 20.13 ±4.12 19.87 ±3.7790 d 16.21 ±4.12 11.53 ±3.78* 12.87 ±4.14*#Barthel治疗前 54.12 ±21.50 55.33 ±19.75 56.13 ±20.2590 d 61.42 ±23.64 79.34 ±24.57* 74.22 ±22.94*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特点为脑组织不同区域发生的急性缺氧、缺血而导致的神经元细胞坏死,坏死或受损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受损,导致细胞毒性产物积聚增多,细胞水肿等。另外线粒体功能障碍还可以引起钙离子内流而超载,炎性因子的增多等,均可以引起神经元细胞的坏死。脑梗死周围,常常存在缺血半暗带,及时挽救这部分神经元细胞的功能,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重点,对患者日后的神经功能恢复至关重要[5]。

表5 3组患者随访90 d后MRS的构成比较 n=60,例(%)

丁苯酞是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而成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化学药物,其有效成分则为消旋体1-3正丁基苯酚,是一种脂溶性的药物,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发挥药理作用。丁苯酞能偶减少神经元细胞中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细胞色素C的释放,降低caspase-3的激活,阻止神经元细胞凋亡[6]。它还能够增加脑组织缺血缺氧区域的线粒体Na-K-ATP酶、过氧化物歧化酶,防止脂质过氧化。丁苯酞还能够通过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形成,从而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另外,它还能够抑制谷氨酸的释放,解除血管痉挛,防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在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治疗作用[7]。

血栓通的主要成分则为三七总皂苷,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滋补等作用。有研究表明,血栓通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和减少神经元坏死、减少缺血区及周围半暗带的氧自由基生成。同时,血栓通还能够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改变红细胞的变性能力,提高其到达缺氧缺血区域的数量,达到其治疗作用[8-12]。

本研究选取我院住院并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随机分组后,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例如年龄、性别、血压、BMI、吸烟史、血脂等指标均无差异(P >0.05),这表明我们随机分组后,三组患者的可比性较强。对炎性因子的检测,我们发现,治疗前3组患者的IL-2和CG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经过7 d的不同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IL-2和CG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丁苯酞组的患者IL-2和CGRP水平下降更明显,优于血栓通组。这表明血栓通的抑制急性脑梗死引发的炎症作用较丁苯酞要强。我们对3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及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后发现,丁苯酞组和血栓通组在斑块大小和厚度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而在改善CA-IMT方面,丁苯酞则劣于血栓通。为了比较几种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我们采用不同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丁苯酞组的NIHSS和Barthel评分改善情况最显著,优于其余2组。并且丁苯酞组MRS评分的0~1分患者高达60%,显著高于其余2组。这表明在预后方面,丁苯酞的效果优于其余2组。

综上所述,丁苯酞和血栓通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丁苯酞在抑制炎症方面作用较强,能够通过抑制炎症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13-15]。而血栓通在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方面由于丁苯酞。由于本研究选取的病例数量有限,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扩大病例选取范围,观察不同剂量丁苯酞和血栓通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差异,并找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最佳疗效剂量配比,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利的证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382.

2 Osawa A,Maeshima S,Tanahashi N.Efficacy of cilostazol in preventing aspiration pneumonia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3,22:857-861.

3 李小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985-988.

4 李静,魏光宇.丁苯酞对缺氧/复氧诱导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1-3.

5 Wang HX,Shen YJ,Ye SJ,et al.Mechanically assisted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Exp Ther Med,2013,5:1444-1450.

6 吴娟,陈永.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重庆医学,2012,41:3488-3499.

7 李淑敏,范楚平,王翠.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25.

8 Vinod KV,Verma SP,Karthikeyan B,et al.Cerebral infarction leading to hemiplegia:A rare complicat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Indian J Crit Care Med,2013,17:308-310.

9 司银楚,李巾伟,朱培纯,等.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前脑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R1表达的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6:350-353.

10 Nomura T,Kusaba T,Kodama N,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diagnosed with adenosine stress 99mtc-tetrofosmin myocardial scintigraphy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Heart Vessels,2013,28:27-33.

11 李花,邓常青,熊艾君,等.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NGF和bFGF表达的影响.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219-221.

12 Zhang H,Kang T,Li L,et al.Electroacupuncture reduces hemiplegia following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 with alteration of serum nse,s-100b and endothelin.Curr Neurovasc Res,2013,10:216-221.

13 Zhang G,Zhang R,Wu H,et al.Recanalization of occluded large arteries with broadened therapeutic window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Clin Neurol Neurosurg,2013,115:1009-1015.

14 Jeong HS,Song HJ,Kim SB,et al.A comparison of stent-assisted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and conventional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Clin Neurol,2013,9:91-96.

15 Jaremo P,Eriksson M,Lindahl TL,et al.Platelets a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Platelets,2013,24:407-411.

猜你喜欢
通组丁苯颈动脉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贵阳2018年建成通组公路五千余公里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川芎嗪注射液对比疏血通注射液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像学观察*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