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思
共撑绿阴意韵长
——浅评武汉市武昌区绿色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新态势
■於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以绿色教育为主旋律的区域学校教育文化建设的新潮,在武昌大地方兴未艾。其标志之一,是由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学会发起、九所中小学组成的“区域绿色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的兴起。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这些学校不约而同,分别立项展开了中国教育学会和市、区教育学会系统教育科研同类课题研究,在武昌绿色教育理念指引下,力推学校文化建设,以研导建,初获成果,成为武昌教育又一道新丽的风景线。这一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新现象,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武昌是历史名城、文教重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区域性教育改革发展一轮接着一轮:率先在省市开始小升初对口招生制度改革和学制“两条龙”改革实验,实现义务教育“两基”达标;作为国家或省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课程、素质教育等实验区和全国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展开了各项工作,创建了省市首个“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等等。这些使武昌基础教育弥漫着浓郁的、传承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全国达成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教育共识。
近些年来,武昌区教育局领导班子挺立时代潮头,远瞩敏行实干,高举起以“遵循规律、遵守规范、充满活力、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追求的绿色教育旗帜,并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运用行政主导、区片校联动、教科研先导、培训先行、评价改革等多种方式,带动全系统践行绿色教育。在新进军号声中,武昌区教育学会充分发挥学术性、群众性、服务性社团组织的独特功能,组建“共同体”,切磋互学,协作攻关,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与绿色教育实践形成良性互动之势,更乘2013年武汉市“教育文化建设年”主题活动的东风,武昌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强势推进,就水到渠成了。
“共同体”围绕主题,力践绿色教育理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既追求共同价值,又彰显个性特色。
武汉市南湖中学吸纳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融汇时代精神,创建“自省文化”,引领师生激发强劲内驱力,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积玉桥学校将绿色教育理念与学校实际有机结合,倡导“进步就是成功”核心理念,力促全体学生不断进步、学有所成;武昌首义中学用足用好区域、学校优势资源,构建“首义文化”背景下的“责任教育”模式,升华校园文化;武昌区南湖一小和棋盘街小学都顺应小学生年龄特征、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按照绿色教育要求,分别潜心培植“灵动教育”和“美乐教育”文化之树,荫翳学童们灵动活泼、美好快乐地生长。
武汉初级中学弘扬学校创办人董必武同志的教育思想,打造绿色德育校本课程,丰富学校特色文化,培育学生健康人格;武昌区付家坡小学把创建推行“课程超市”作为营造绿色教育生态的重要载体,让孩子们自由选课、自主发展;民主路小学开发的生活化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开心田园”种植劳动,学习“户部巷文化”等,更多汲取自然、社会的“绿色”养分;粮道街中学则以践行绿色教育为新契机,进一步优化“希望教育”文化品牌,将研究探索的触角伸向“希望课堂文化建设”,让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园地充盈“绿色”,充满希望。
武昌“共同体”研究与实践扎实进取,区域学校绿色教育与文化建设相得益彰,有效推进,除了系统党政领导的全力支持、统筹协调外,还在于努力做到了几方面的结合:教科研部门、社团组织与学校相结合,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与锐意改革创新相结合,理论理念研究与区本校本实践行动相结合,“集团军推进”与“特别(色)小分队突进”相结合。
江南武昌,绿色教育,多彩文化,万千景象,师生共享,意韵深长……
点赞!
(本文作者系武汉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