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红 杨娟
让教育凸显生命的灵气
——武汉市武昌区南湖一小“灵动教育”解读
■胡小红 杨娟
“灵动”二字,让我们在记忆里重新搜索到童年的感觉,仿佛又回到扎着两个羊角辫儿的纯真状态;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丰子恺刻在烟斗上的一首小诗:“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这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教育就应该顺应这样的天性,张扬孩子们的灵气。但现在的孩子在成人过分呵护和压制下多了些大人的老成守规,却少了一个孩子应有的天真灵动,少了一颗无拘无束轻盈自在的童心。因为我们的父母以“爱”为名的种种拘束,以“爱”为名施加于孩子身上的诸多软暴力,使得很多孩子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变得沉闷起来。“当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没有了愉悦,一双双稚气的眼睛没有了光泽之时;当用分数描绘出的歌舞升平的蓝图正在被一个个严酷的学生发展问题抹去光彩、扒掉伪装之时,也就到了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立场和出发点的时候了。”让教育凸显生命的灵气,创建灵动的教育就是我们为此思考的结果。
基于绿色教育关于生本、生命、生态的理念,我们会常常反思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是在为什么而教。是让孩子们学会适应社会的潜规则,充分迎合单线条培养模式,走向所谓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还是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把孩子当孩子,让每个孩子因得到触动自身灵魂或心灵的教育而自然流淌出灵动的生命气息,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回归生命本真的教育,它应该唤醒个体的心灵与自由,让学生成为自己,凸显生命的灵动,成为脑子活、有灵气、会动手的学生。于是,基于当下教育的现实,我们孕育了“灵动教育”。
1.教育的大环境
如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暴露出的弊端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太死板,太文本,太静态;统一标准的选拔,统一模式的培养,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导致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所谓高分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教育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也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达到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求。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并且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要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由此我们认为,教育应该是越来越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鲜活而有生气、别致而有魅力的,学生成长应该是快乐而美好的。我们的教育必须作出改变,学生需要的是适合他们身心特点的教育,是为他们将来发展而奠定好基础的教育。
2.家长的新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们也开始转变观念,他们不再希望自己的孩子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希望孩子在学校里有进步,很快乐。家长们希望学校有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希望学校有很高的质量,希望孩子在学校、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
3.学校的快速发展
武汉市武昌区南湖第一小学创办于2008年,地处人口密集的南湖大社区,短短几年时间,生源从100多人迅速扩张到1000多人,并分为南、北两个校区;教职员工80余人,有来自于大专院校的专业优秀人才,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有能力突出的市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师队伍呈现出专业化、年轻化的特点。学校硬件设施优良,现代信息化建设突出,办学成效显著,被授予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示范校。
对于一个迅速壮大的新学校来说,“选择怎样的办学理念、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我们的思考,我们提出了“灵动教育——让教育凸显生命的灵气,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我们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立足点,以提倡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突破口,以开发智慧潜能为目的,以激发学生灵气和释放生命活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并发展个性、发挥特长,促进其智慧灵动地成长。
在初步摸索并尝试中,学校的“灵动教育”理念得到家长、社会和专家的认同,学生表现出的机灵、自信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践行“灵动教育”理念的决心。我们需要更加系统地研究和探索“灵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如果说创新是支撑一个民族崛起的脊梁,灵活多变、鼓励创新的灵动教育就是这根脊梁里骨髓的一部分。“灵动教育”作为学校高品位办学的助推剂,突出了学校独特而又鲜明的办学特色,将更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惠及到更多的家庭,使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成为可能。
灵,旨在创新,释放学生的灵性,让学生更加灵慧,对当前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足具有直接的针对性。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天赋所在,我们的教育应该发现、激活、培养、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平台、机会,着眼于未来社会所需。动,旨在实践,教会学生在行动中多角度地看待并解决问题,对当前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具有最直接的针对性。我们提出的灵动教育是科学与人文、人格与智慧相融合的教育,它被赋予了以下特征。
1.激活发展的教育
《中庸》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各有性,做事有道,圣人有教,人各有自然天命,“性”乃大自然赋予人的潜能,“道”乃人合乎人性的教学,“教”乃按照“道”的方法教化人。人各有特殊本性,身体质朴自然之特质,决定了教学中人的主体价值与能动作用。所谓《中庸》之“道”,不能脱离人的自然本性,如果离开了,那就违反了“道”的原则。率性,意味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应该尊重身体的原始意象与冲动,释放身体的自然活力,通过身体有节律的运动,表现出语言的、姿势的、视觉的、听觉的与节奏的美,诠释身心的内在对话,使主体获得享受与满足,从而理解生活与生命的意义。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教育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教育在于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是灵魂的教育,是激活发展的教育。
2.释放潜能的教育
释放身体内部能量是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人享受快乐的机制和权力。有位教育专家说:“教育的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教育不是灌输,也不是改造,而是唤醒,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巨人一旦醒来,潜能尽情释放,一个真正的人从此诞生。我们的教育不能以对教材与大纲内容的灌输与记忆为目的,而要以唤醒学生作为“一个人”的自觉为已任。处于沉睡状态的儿童,一旦被唤醒,潜能得到释放,成长得以完成。
3.调动本能的教育
灵动教育凸显的不仅是动态美,更表现在它所追求的“动静的和谐张扬”。“静能生慧,慧能生智”,世界因动静的变化而丰富美好,“动若脱兔、静若处子”,那种亦动亦静的充满节奏和韵律的美好,如能在教育中实现,定是美不胜收。而灵动教育是顺应动静的和谐张扬,并调动学生生命本能的教育。灵动教育的课堂,教师尊重孩子的天性,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梦想,学生在静心思考后得到问题答案的顿悟;师生在动感游戏中解放身体,在合乎人性的、自由的、参与的、博弈的及合作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身体原始本能去学习,去释放身体能量;师生在静默中探索知识,师生在激荡中探寻真理。教师的学术自由、人格独立,学生的激情与梦想、天真与信念,两者交互融合,充满友爱和无限信任。这种关系,师生都是非依附非被动,而是积极参与、真诚合作、相互分享,这便是灵动生命的表现。
以灵动为内核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灵动自由地发展;应该有全新的校园生活,理念革新、制度创新、工作出新,尊重孩子的天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脑子活、有灵气、会动手的学生,让他们学会选择、学会创造,不但学习的需要能得到满足,成长的需要也能满足。
以灵动为内核的教育,应该有清静幽雅的环境,有一起玩耍学习的伙伴,有引领同学们走向自由王国的老师,有个性飞扬的多彩活动……灵动的校园是“平安、多彩、快乐、美丽”的,灵动的校园更是“尊重、选择、个性、创造”的。
1.灵性智慧的学校文化——启人心智,润物无声
(1)用一步一景的美感外显灵动特质
学校的“灵动文化”应以具有灵性和智慧的事物为主题,创建学校灵动视觉文化体系。一是围绕核心整体构建。对校园整体、年级、班级、学生寝室、各功能教室、操场进行文化整体构建。二是打造贴近学生生活且层次分明的楼层文化。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在不同楼层开辟如童话世界、神奇大自然、灵动科技、国际视野、民族文化等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三是配备功能齐全的专用室。如太空舱式的科技室、专用设施齐备的陶艺室、别具一格的美术室、宽敞舒适的图书室等。四是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特色班级文化创设,力求做到一物一景皆灵动,每行一步都能让人驻足停留,细细品味。
(2)用流程约定内化“灵动文化”
学校要建立工作流程,以流程约定每个工作的细节,用制度统领学校文化。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细化,为学校营造有序管理和团结协作、积极向上、按规则办事的良好氛围提供了扎实的制度保障。
学校要努力让以“灵动”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每一幢房屋、每一条小径、每一处景观和每一个标志牌,使学校的每一处都成为启人心智的教育场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要让师生们也能从不同角度解读灵动教育,将灵动教育的理念内化为全体师生的思想、行为,使之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中心工作的常态。
2.奇思妙想的课堂教学——启迪思考,发展能力
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灵动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应该倾听所有学生的声音,坚决抵制“排斥”与“强加”。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与怀疑精神,倡导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除了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之外,也要让静态的文本知识多一些动态的成分,让学生逐渐形成质疑问难、自主思考的习惯。
灵动的课堂应追求“为灵动而教”。摒弃直线式教学,倡导“折线式教学”,即抓住知识的核心点、关键点、突变点、生长点、创新点、阻滞点,通过迂回促进思维层次丰富,通过协商促进活动真实丰盈,通过质疑促进交往自由碰撞。教师要从教材中精心提炼出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有价值的内容和需要学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巧妙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焦点凝结在这些内容和问题上,在内容与问题的不断冲突中,巧妙引出关键的知识节点,制造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在探究、争辩、操作、实践中进行自我沉淀和积累,进而实现能力的形成和突破。
3.注重实效的德育活动——着眼细节,完善自我
我们只有寓德育于灵动,脱离教条和僵化,力求从每个孩子的实际出发,从细节入手,让目前普遍比较僵化的德育变得直观、真实、生动、灵活,才能引起学生兴趣,进而让他们敞开心扉心悦诚服接受教育。实施德育活动的理念是以创新为突破口,以激发和培养智慧为目的,以激发学生灵气、释放生命活力为核心,让学生主动、活泼、创造性地发展。学校通过“学会”“小岗位锻炼”“德育系列活动”等真实具体的德育情景活动的开展来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有德行的人,让每个学生成为独特而最好的自己。我们要注意,学校的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更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学校品德教育应该把视角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做到要求小一点、行动实一点、评价活一点、观察细一点。
4.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满足需要,激情体验
在目前统一的学校管理模式下,国家课程占主导地位,亿万学生上同样的课,读同样的书,教师使用同样的教材,依照整齐划一的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灵动教育则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在落实大纲要求的同时,充分挖掘地方、学校、学科资源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给学生选择的机会。
(1)灵动表达
表达是学生认知外显的表现形式。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良好的心理素养等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力求创设多种平台,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2)灵动游戏
为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我们精心设计创新体育游戏。这些体育游戏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我们在设计之前,充分挖掘生活、传统文化、演艺等素材,并从中筛选出适合体育游戏特征的内容,创编出既有欣赏价值又有新意的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趣味、鲜活、灵动的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也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游戏技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灵动英语
为了让学生大声说英语,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打造激情动感的英语特色,我们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年段特点和知识水平,研究编写了适合各年段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读本,并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各种素材,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5.包容开放的评价策略——尊重差异、促进发展
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都不尽相同,如果仅用一种标准和模式去评价显然是无法满足这种多样性的,当然,也无法体现出个体的发展与变化。灵动教育的评价应是开放的、包容的。包容的本质是尊重另类、理解异类、接纳异类,甚至是欣赏异类。因此,只有包容开放的评价才能使每个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让校园因每一个个体的不同而丰富多彩、气象万千。师生间、生生间以及学校管理者与师生间在交往与理解的基础上相互开放、分享交流、化育德性,人人都会在教育的引领中获得成功。灵动教育尊重差异,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发展潜质,只要找到合适的途径加以引领,人人都会成功。这样的评价意味着每一个主体都具备开放、容忍、理解、对话和同情的理念与人格,使大家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灵动飞扬的学习共同体。
灵动教育呼唤全面而又实在的评价,以完善学校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我们要让精细化的管理涵盖在教育教学的每个方面,对每一个细节及时表扬和鼓励,通过这种精细和人性化的评价和管理方式给予老师与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为此,学校希望通过“灵动嘉奖令”和“电子成长记录袋”的实施来达成这个愿望。
(1)创新评价,尊重差异,及时奖励——“灵动嘉奖令”
在班级评价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学校的“灵动嘉奖令”。此项评价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能得到放大和及时的鼓励,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并在参与中争取到被表扬的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在及时的表扬与激励下巩固优点,养成习惯。
青、黄、红三种颜色表示不同等次的“灵动嘉奖令”牌。我们制定详尽的兑换规则,从就餐、站队、做操、守纪、礼貌、卫生、劳动、自理、互助、活动、思考、作业、发言、写字、准备、理解、诚实、开朗、活泼、大方等多个维度评价学生,每天一评,每周一总评。当学生集齐红色嘉奖令牌时,就可填写兑换心愿表格,由老师、大队部共同帮助他实现一个小愿望。这些愿望都是从学生及其家长中征集而来的,它们经整理后被我们分为校园篇和家庭篇两部分,多是丰富学生情感、增加表现机会、强化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易操作、能兑现的小愿望。
(2)搭建平台,动态记录,共同协作——电子成长记录袋
“电子成长记录袋”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动态记录研究。生命的成长是美好的,是充满活力的。原有的成长记录只是书面的资料,单一、片面,与灵动教育的主旨不太吻合,而且学生的音像资料也无法做到系统地保存,因此不能及时地记录下学生动态的成长过程。怎么才能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动态成长过程呢?怎样才能调动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共同记录呢?经过深思,我们考虑要搭建一个动态的平台来展示每个学生成长的轨迹,记录下每个学生生命成长中的亮点,于是反映每一个学生动态的、全面成长的电子成长记录袋应运而生。
“以灵动着眼,教育便具有了深刻的内涵、迷人的魅力和生命的高度。”“灵动是生命的本源,灵动是思想的基因,灵动是创新的真谛,灵动是教育的神采。灵动,让胸怀开阔,德性高扬;让目光深邃,智慧畅达;灵动,让身手矫健,体魄强壮;灵动,让才艺独绝,美轮美奂……”灵动让教育得以生长。南湖一小的灵动教育虽尚在起步阶段,还需实践的不断探索和验证,但如今的学校因它的实施面貌焕然一新。富有生命活力的动感课堂,创意得法的教学设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活动,无不彰显着灵动教育的美。这美如初夏小溪,潺潺流水,鸟语花香,藤绕古树;这美如太阳刚出,透过枝繁叶茂的树林,照在林中的每一处,正是静中有动,明暗有度,明亮但不刺眼,润泽但不张扬。它是生命气息的自然流淌,是教育的真美。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南湖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