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闪闪 春水涓涓

2014-06-06 14:29李东敏
歌剧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族歌剧音乐分析艺术特征

李东敏

内容提要: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共六场)完成于1991年,剧作家阎肃担任编剧,王祖皆、张卓娅、印青等作曲家担纲音乐创作,歌唱家彭丽媛扮演歌剧主角田玉梅。作曲家在剧中创作了大量的经典唱段,如贯穿整部歌剧的主题曲《天边有颗闪亮的星》、玉梅死里逃生时唱的《血里火里又还魂》以及最后英勇就义时所唱的《万里春色满家园》等等。本文就《天边有颗闪亮的星》(王祖皆、张卓娅曲,阎肃词)结合题材内涵及艺术特征展开音乐分析。

关键词:民族歌剧、党的女儿、音乐分析、艺术特征

《党的女儿》是一部红色经典歌剧。这部根据新中国初期同名电影改编、创作的歌剧作品,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的献礼作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首演于北京,1992年荣获国家“文华大奖”和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

一、题材内涵

故事发生在江西苏区一个名为杜鹃坡的地方。1935年,红军长征北上抗日,杜鹃坡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歌剧一开幕便是田玉梅与杜鹃坡其他七位共产党员被叛徒出卖押赴刑场的场景,一阵枪声过后,田玉梅在老支书的掩护下死里逃生。故事的主体便是从这里开始,刻画了女共产党员田玉梅以自己对党的忠贞信念,团结教育了迷途中的同志桂英、感染了有觉悟的群众七叔公,与广大群众齐心协力除掉革命队伍内的无耻叛徒马家辉。最终,田玉梅为掩护同志完成任务而不幸落入敌人魔掌,她视死如归,英勇赴义。

田玉梅那不朽的精神与满山的杜鹃花交相辉映,永远盛开在人们的心中。歌剧《党的女儿》共45个唱段,《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是贯穿整部歌剧的一首主题曲,其在歌剧不同的发展阶段先后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出现在第三场,田玉梅独唱,女声伴唱。剧情背景是:玉梅逃出刑场,马家辉挑唆七叔公对玉梅的身份产生怀疑,她来到了七叔公住处看望寄养在这里的女儿娟子,焦虑中唱起了这首歌:

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越,是你爸爸在出征,咱们就跟着它的脚步走,哪管它道路平不平。

你看这身边也有一颗星星,金光四射,闪耀在爷爷的心中,小花呀还是傍着青松长,妈妈也放心好起程。

歌词表达了玉梅对长征路上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对女儿娟子的殷切希望,同时也是对自己献身革命坚定信念的决心和激励。

第二次出现在第五场,玉梅、桂英、七叔公三重唱,混声伴唱。剧情背景是:玉梅和七叔公寻找游击队营地未果,中途遇迷途知返的共产党员桂英,三人在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危难关口,自觉成立了一个战斗小组:

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越,一路撤下光明,咱们就跟着它的脚步走,哪管它道路平不平。

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越,一路撒下光明,咱们就跟着它的脚步走,走过黑夜是黎明。

此处是全剧的一个焦点,伴随几个主要人物政治思想觉悟的升华,突出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刻画了田玉梅等人忠于党、忠于信念的高贵精神。

第三次出现在尾声,玉梅独唱、混声伴唱:歌词与第二次演唱相同。

主创者将这首歌曲放置全剧结束处,其特殊用意显而易见。中国普通民众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将中国共产党当成闪烁在天边的一颗明星,光芒普照大地,同样也照射着以玉梅为代表的无数共产党员,表现了他们“哪管它道路平不平”都始终不渝地自觉跟随党的决心,并坚信只要“跟着它的脚步走”,就必将会“走过黑夜是黎明”,同时也表达了革命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走向胜利的坚定信念。

二、音乐分析

歌曲2/4节拍,抒情基调。包括前奏、声乐主体与合唱三个主要部分。

前奏8小节,是两个各为4小节的平行双句体乐段,每乐句又可分为各为2小节的两个对称呼应式的乐节,为方整型结构。音乐材料主要使用了独唱部分的B段旋律,第一句两乐节构成了正波与反波旋律的呼应,停留于徵音。第二乐句为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句尾终止在调式主音(商),与第一句半终止形成属主呼应,从而构成了一个收拢性的前奏段。

歌曲的声乐主体部分为并列单二部曲式,16小节,A、B两段各8小节,每个乐段由两个各为4小节的平行乐句构成,次级结构划分与前奏相同。

A段,C宫A羽调式。是一个平行关系的双句体方整乐段。第一乐句,前两小节音乐从商音开始先下行四度跳进然后经过级进回归商音;第二乐节是一个先下后上的四音列,最后半终止于属音(D商)上,整个乐句音乐线条以先下后上的反波型旋律为主,线条较平稳,主要围绕调式属音进行静音环绕式陈述,配合不同形式的切分和附点四分、八分及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突出表现音乐的内在抒情性。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同头”,句法结构与第一乐句一致,仅在第二小节旋律起伏上稍做变化;第二乐节变宫起音并且是先下行级进再上行的三音列,最后落在两拍长时值的主音(A羽)上,整个乐句主要围绕主音进行陈述,与第一乐句形成调式内的属主呼应。

B段,8小节,乐句规模及次级结构划分与A段相同。音乐向下属方向转调,F宫D羽调式,由此形成了音区的对比。第一乐句是一个由先上后下的三音列构成的正波型旋律,与A段反波型旋律形成对比,而且第二小节出现八度内的下行跳进,音程拉宽,从而起伏更大,增加了情感的内在张力,最后半终止于属音(G商)上。第二乐句节奏更加密集,最后终止于主音(D羽)上,同样与第一乐句形成属主关系,配合两段歌词“哪管它道路平不平、走过黑夜是黎明”,突出表现了田玉梅等人的革命决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合唱部分8小节。高音声部是对B段音乐的变化重复,主题下方写一个节奏基本一致的对位和声低音声部,从而增加织体的厚重感。最后两小节给予高八度处理,将音乐推向高潮,同时以渐慢的速度及自由延长最后一小节的手法,使歌曲在内在的激情中结束,整个合唱部分使得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突出表现田玉梅等人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忠诚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也象征着革命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在中国共产党这颗“启明星”的照耀下,革命必将取得最后胜利。

两个乐段既有对比又有统一:从节拍节奏来看,整个唱段节奏运动形态比较一致,基本为切分式节奏型、附点式节奏型和十六分均等型节奏的组合,并贯穿全曲;从旋律线来看,A段主要以反波型为主,旋律比较平稳,B段则以正波型为主,旋律线起伏较大,抒情性增强;从调式调性看,A、B两段均为羽调式,并且两乐句句尾均为属主呼应关系,但两段均为非同宫系统调。

三、歌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1、题材特征

歌剧继承了自延安《白毛女》至新中国17年以《江姐》、《洪湖赤卫队》等一批作品为代表的我国民族歌剧的创作传统,通过集中塑造一位典型人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歌曲《天边有颗闪亮的星》通过把党比喻为天上明星的文学构思,着力刻画了主人公誓死跟党走的坚定决心,选择女声领唱与合唱烘托的体裁形式,象征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的革命形象如涓涓春水不断涌现。

2、音乐特色

歌剧以革命背景为题材,既继承了民族歌剧的精华,又融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其中一些典型唱段多表现出山西蒲剧板腔体与江西民歌歌谣体相结合的音乐特征,歌曲《天边有颗闪亮的星》则主要以歌谣体为主,该曲以江西民歌为音乐素材,旋律优美,抒情意蕴浓郁,用朴实动情又富含民族韵味的音乐语言,增加了人物刻画的生动性与表现力。

3、演唱特色

这部歌剧的多数唱段以中国民族唱法为主,彭丽媛、孙丽英(饰桂英)等主要演员皆为我国成就突出的歌唱家。玉梅扮演者彭丽媛更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她的演唱有机融合各种演唱技巧,能够轻松驾驭歌谣体抒情唱段及戏剧性咏叹调,最终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歌剧中的人物塑造和舞台表现。

歌曲《天边有颗闪亮的星》作为一首歌颂崇高革命理想的抒情赞歌,给予我们当代民众以深刻的启迪: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都是一代又一代如玉梅、老支书、七叔公、桂英等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获得的,“当代中国人民只有继承和发扬他们公而忘私、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品质和光荣传统,把人民利益和祖国命运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胜利完成四化大业,继续把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阎肃等编剧《党的女儿》(六场民族歌剧)[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

[2]居其宏《歌剧综合美的当代呈现》[C].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7.

猜你喜欢
民族歌剧音乐分析艺术特征
民族歌剧创作的往日辉煌与现实危机
新时期下民族歌剧发展思考和建议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