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游泳运动员水感练习效果探讨

2014-06-05 14:36上海体育学院樊柳可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4年4期
关键词:年龄组蛙泳手掌

● 上海体育学院 王 建 樊柳可

不同年龄段游泳运动员水感练习效果探讨

● 上海体育学院 王 建 樊柳可

水感即运动员的感觉与适应能力。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和游泳教练詹姆斯·康希尔曼给水感下的定义是:水感是游泳运动员对水的自我感觉,水感的好坏在于其对水的压力变化敏感不同。水感是游泳运动员一种专门化的知觉,通常也看作游泳运动员的第六感。由于游泳在水中进行,许多动作无法用眼睛观察,因此,运动员游泳技术的把握主要靠运动感觉(本体感觉和皮肤的触觉)来调节。如4种姿势划水过程中,划水方向是不断变化的,手掌、臂对水的角度也在不断改变,捕捉这些微妙的变化需要有精细的感知觉。而这些精细的感知觉是水的浮力、阻力、压力以及人体体表接触、压觉、触觉、温觉、位觉、本体感受器相互作用的结果。

原中国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这样描述:水感是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具体表现在“轻、飘、粘、浮”4个字。为提高运动员的水感,国家队一些教练员将花样游泳中的部分技术动作移植到游泳训练中,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在基层业余游泳训练中,运动员的水感能力逐步得到重视,各种水感练习方法层出不穷。研究表明,水感受先天遗传因素较大,但通过后天训练也能获得一定提高。根据人体各系统发育的规律,运动员进行水感练习的效果是否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差异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市卢湾区游泳学校8~13岁运动员16名,其中,男女各8名。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将16名实验对象按年龄分成2组,其中,8~9岁年龄段为一组(训练年限2~3年);12~13岁为另一组(训练年限6~7年)。2组采用相同的训练内容、方法、要求、练习时间和训练量(表1)。以水上训练为主,水感练习与技术训练相结合。

表1 2组运动员训练内容、方法、要求

1.2.2 实验指标

100 m自由泳成绩; 20次蛙泳划手掌划水距离(池边每隔1 m设置醒目的特定标志,测量运动员游进的距离); 12.5 m“鱼雷”姿势游进成绩(从游泳池中线出发到终点游进的时间);12.5 m蛙泳手腕划水游进成绩(从游泳池中线出发到终点游进的速度);10次自由泳手划水距离(每隔1 m放置醒目的标志,测算运动员游进的距离)。以上指标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各测定一次并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项实验指标测试结果(表2~表6)

2.2 分析与讨论

统计表明,在100 m自由泳成绩方面,12~13岁组由实验前的平均1 min08.68 s,提高到实验后的1 min06.64 s,平均提高2.04 s;8~9岁组由实验前的平均1 min13.21 s,提高到实验后的1 min12.43 s,平均提高0.78 s。实验后比实验前均有明显提高,经检验,均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提高幅度上,12~13岁组(提高2.4%)大于8~9岁组(提高1.3%)。

众所周知,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有很多,除水感外,还受体能、技术等的影响,因此,运动成绩是运动员综合能力的表现。12~13岁组运动成绩提高幅度大于8~9岁组,除水感外,由《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可知,2个年龄阶段的身体发育是不同的。从生理学和人体发育的一般规律来说,其原因主要在于:进入生长发育第二阶段是神经系统和器官功能水平的快速增长期,被视为人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影响力量大小的神经、骨骼系统,还是影响耐力的肌肉、力量、心血管系统等,其生长发育的完善度或表现的器官功能,12~13岁组均优于8~9岁组。因此,表现出的综合能力高于8~9岁组。这是12~13岁组100 m运动成绩提高幅度大于8~9岁组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2 2组运动员实验前后100 m自由泳成绩 s

表3 2组运动员实验前后20次蛙泳划手掌划水距离 m

表4 2组运动员实验前后10次自由泳手划水距离 m

表5 2组运动员实验前后12.5 m“鱼雷”用时 s

表6 2组运动员实验前后12.5 m蛙泳手腕划水用时 s

但在其他一些实验指标上,情况有所不同。2组实验后比实验前都有提高,且均呈高度显著性(P<0.01),但提高的幅度与100 m成绩相反,8~9岁组大于12~13岁组。如在10次自由泳手划水距离提高幅度方面,8~9岁组为12.7%,12~13岁组为8.89%,两者比较可以看出明显差异。

除100 m成绩外,从其他几项测定的技术动作结构来看,12.5 m蛙泳手腕速度、12.5 m“鱼雷”速度和12.5 m蛙泳手腕划水游进速度也需要一定的力量,但主要反映运动员手掌对水的感觉,故更能反映其水感能力。应该说,其他指标也是大年龄组优于小年龄组。尽管在肌肉、力量、技术等方面大年龄组都有优势,但在训练和实验中发现,大年龄组运动员随着肌肉、骨密度的增加,导致做某些动作(如在做12.5 m“鱼雷”速度的练习)时,身体、四肢比较沉,导致脚下沉或头下沉,由于身体不平衡致使阻力增加,练习效果较差。而小年龄组运动员由于体重较轻且平衡,练习效果优于大年龄组。在选择训练方法时,考虑到实验对象正值发育高峰期,将发育敏感期的素质作为训练中的主要内容,同时选择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法对2个年龄组进行训练。良好的水感要求运动员的神经末梢有精细的分辨能力,能清楚感觉到水对手掌的阻力及压力,以及手掌在水中的角度、位置及划动速度等,使其能迅速协调变化手掌的划水轨迹,产生向前的推进力。根据游泳基础理论知识,10次自由泳手划水距离主要体现运动员的划水效果。划水效果的好坏,既与上述提及的决定100 m运动成绩的一些素质有关,水感也起重要作用。实验证明,同样方法的练习,从水感的提高来说,8~9岁年龄段运动员产生的效果好于12~13岁年龄段。

3 结束语

实验各项指标表明,相同的水感练习方法产生的效果8~9岁年龄段好于12~13岁年龄段。根据运动生理学基本原理和人体生长发育一般规律,紧紧抓住8~9岁相对水感提高敏感期,增加运动员水感练习的比例,对提高运动员的水感事半功倍。建议在每次训练课后利用一定的时间发展运动员的水感能力,每周不少于2次。

[1]谢燕群.运动选材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赵斌.运动员科学选材[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刘献武,林文弢.运动选材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4]曾凡辉.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5]张存洲.浅谈游泳运动员的水感选材[J].游泳季刊,1995(3)

猜你喜欢
年龄组蛙泳手掌
东京奥运会闫子贝与国外优秀蛙泳运动员技术特征对比分析
摊开手掌
手掌上的童话
核心力量训练在少儿蛙泳训练中的应用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把手掌放在画纸上描一描,画出一只考拉吧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关于组织中年龄多样性与世代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