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凯
题目:(普高课程标准·数学(必修4))P66习题2.2。
如图1,在任意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 + =2 。
方法1:(用结论)
∵ = + + , = + + ,又∵E、F分别是AD、BC的中点,∴ + = , + = 。
∴2 = + 。
方法2:(用法则)
如图2,连结BE、CE,延长EF至G点,使EF=FG。
又∵BF=C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 = =2 。
又∵ = + , = + , + = ,∴ = + =( + )+( + )= + 。
∴2 = + 。
方法3:(用旧知)
如图3,过点E分别做EM AB,EN DC连结MN,设MN交BC于点F,则四边形EABM,四边形EDCN均为平行四边形。
又∵E为AD的中点,AE BM,ED CN,∴BM CN。
∴△BMF*?艿△CNF*。
∴BF*=CF*。
∴点F*与点F重合。
∴ = 。
∴ = ( + )= ( + )。
∴ = ( + )。
∴ = + 。
方法四:(用定比)
如图4,延长BA、CD交与G点。
又∵E、F分别是AD,BC的中点,∴ = ( + )。
∴ = ( + )。
又∵ = - ,∴2 =2( - )=2 ( + )- ( + )
=( + )-( + )=( - )+( - )= + 。
方法5:(用坐标)
建立如图5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A(m,n),D(p,q),C(a,0),F(0,0),则B(-a,0),E , 。
∴ =(-a-m,-n), =(a-p,-q),∴ =- , 。
∴ + n)=(-a-m-n)+(a-p,-q),=(-m-p,-n-q)=2- , =2 。
点评:方法5用坐标和方法2用法则,是解决向量证明的常规思路;方法1、方法4用了结论首尾顺次连结的封闭n边形向量和是零向量,定比分点等结论解题;方法3用法则同时融进了平面几何知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很有益处。但不论是常规思路还是其他方法,哪怕很复杂,教师在平常教学时皆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多思考、多总结,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了。
(江苏省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