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学习风格偏好调查与分析∗

2014-06-02 02:03:32王玉玲
关键词:维吾尔族学习者问卷

王玉玲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一、引言

2007年9月,教育部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1]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重心已经由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上来。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讲,学习风格构成了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变量[2−3]。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若有意识地恰当操控自身的学习风格,将会大大提高外语学习的最终效果。因此,学习风格在二语习得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个性特征。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持久的、并具有个性化的认知方式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学习风格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会通常受到诸如学习者性格、性别及学科领域等变量的影响。众所周知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们的交际需求,当不同文化的两个个体用同一种语言交际时便会产生跨文化交际。Samovar&Porter从跨文化的角度指出,文化是一个群体的世界观,是特定的社会群体随着历史的进程所创造出来的用于组织世界的特定生活方式。他们将文化定义为:某个群体所共享的,代代相传的社会行为,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个体和整个群体的生存、适应性及发展。每种文化都具有其外部及内部的特征,这些特征集中体现在五个关键的构成要素上:历史、宗教、价值观、社会组织及语言。在同一个社会中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会共同存在,相互影响。他们同时指出文化会影响到人们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每种文化或种族群体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风格,而且这种学习风格会在种族群体内部或同一种文化环境中世代沿袭[4]。

作为中国大家庭中的主要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除了汉语,他们使用自己的语言—维吾尔语;信仰伊斯兰教;保留着自己独特的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5]。所有这些都表明:生活在中国这一大家庭环境中的维吾尔族,一方面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仍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因此,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们有着他们自身独特的学习风格。

二、文献回顾

学习风格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比较系统和比较成熟的研究则形成于80和90年代。较早系统地提出学习风格的概念并对其类型展开研究的主要有Dunn夫妇和Price及Gregor、Keefe和Reid等人。西方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其国内主流文化环境中的各个少数民族群体的学习风格展开了研究,到80年代将其研究对象扩大到国际大环境中的二语习得者,并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当属Reid的研究:1987年Reid针对美国学习环境下学习英语的二语习得者的研究开辟了学习风格领域研究的新纪元。在这项研究中Reid根据EFL学习者的特点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当时在各个高校学习的1234名留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的学习风格呈多样性的分布趋势[6]。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一部分侧重引进国外的关于学习风格的理论介绍,如谭顶良、康淑敏、和周卫京等[7−9]。另一部分以王初明为代表的学者则以国内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展开实证研究,而其中绝大部分研究关注的都是传统教学环境下汉族大学生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如何学习外语[10]87−89。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研究主要解决问题如下:1.调查在目前的混合学习环境下,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整体学习风格偏好状况是什么?2.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否会受到性别及所学专业这两个变量的影响?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所高校的150名维吾尔族在读大学生,3所高校中既有综合性的大学,又有专业性强的本科院校,因而这些维吾尔族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对象中女生52人,男生82人,分别来自计算机科学、数学、通信工程、汉语言文学和英语语言文学5个不同专业。

(三)定量研究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性的多维度测量学习风格问卷,由西安交通大学的马晓梅教授和其他研究者共同设计,测量6个维度,13个类别的学习风格。其汉语版已经在调查藏族大学生整体学习风格偏好中使用过,且通过论证具有较高的信度及效度[11−12]。为了保证数据的信度,在大规模发放问卷前,由两名维吾尔族老师邀请了5名维吾尔族大学生对问卷进行试做,并根据他们的反馈意见将问卷中个别容易造成误解的问题进行了修改。通过在3所不同大学发放试用后的150份问卷,最后收回有效问卷134份。

(四)定性研究

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之后又采用了定性研究,通过随机抽取定量研究调查对象中的12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

四、结果与讨论

(一)描述性分析: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整体学习风格偏好分布趋势

为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整体学习风格偏好分布趋势,笔者采用了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 14.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呈多样性的分布趋势。王初明教授早在1992年就指出:“当某种学习风格的平均数相等或高于15时,这种学习风格就是学习者偏好的主要学习模式,低于15时可认为是学习者可以被忽略的次要学习模式。”[10]87−89从表1的平均数及标准差来看,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学习风格更倾向于独立型、实践型、随意型、系统型和群体型。维吾尔族大学生最显著的学习风格为独立性的学习风格(平均数为20.052),这与藏族大学生偏好的主要学习风格相一致。这一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一些共性,维吾尔族与藏族都生活在我国遥远偏僻的西部边疆地区,都保留着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这些因素影响了这两大少数名族的学习行为。

表1 维吾尔族大学生整体学习风格偏好平均数及标准差(N=134)

根据一项最新的调查,80%的维吾尔族今天仍居住在新疆环绿洲一带。因此新疆特殊而边远的独特地理位置,不便的交通及传统的生活方式造就了维吾尔族特有的智慧及其自力更生的较强能力,而这一切都表现在了维吾尔族大学生所偏好的独立型的学习模式上。实践型的学习风格偏好(平均数为19.642)与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所观察到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学习特征相吻合。在英语课堂上,维吾尔族大学生总是会积极地投入到各种课堂互动活动中,他们会热心地参与课堂角色剧的表演、课堂讨论及辩论,极少会沉默地坐在那里。实践型的学习模式也是汉族大学生所偏爱的一种主要的学习风格。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维吾尔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维吾尔文化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自然而然地会享有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这些共有的文化特征最终通过共有的学习风格偏好表现了出来。随意型和系统型的学习风格偏好(平均数分别为17.896和17.194)则反映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学习模式上的两个极端。一部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处理信息时表现得较随意,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要求教师对教学活动和学习途径进行系统地安排。这与维吾尔族大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学习行为相吻合:他们并不关注语言语法规则,却更多地关注语言的输入。这一学习模式偏好很可能是继承了游牧民族祖先那种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而另一部分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则更偏好的是系统型的学习模式。他们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要求老师对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有明确的安排,清楚而有条理地讲解相关的语言技能和知识。这种学习风格偏好正反映了那些在英语学习上零起点的民考民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维吾尔族大学生还表现出明显的学习风格偏好—群体性的学习模式(平均数为17.455),这种学习偏好体现在日常学习中维吾尔族大学生经常结对学习的现象上,这种学习模式的偏好更是深深根源于维吾尔文化之中。首先,维吾尔民族对团队合作的重视;其次,受中华传统文化重视集体主义观念的影响,维吾尔族大学生自然而然地偏好群体型的学习模式了。

(二)差异显著性分析:维吾尔族大学生学习风格上的性别及专业差异

为了检验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否会受到性别这一变量的影响,笔者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的检测方法。通过对维吾尔族男女大学生从性别上在13种学习风格模式上做方差齐性检验,双尾检验P值结果显示(如表2所示):维吾尔族男女大学生只在一种学习模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除个体型的学习风格 (t=2.327,df=132,p=0.021<0.05)呈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的学习模式均无显著性差异。由此来判断,与维吾尔族女生相比,男生更倾向于个体型的学习风格模式。也就是说,维吾尔族男生更倾向于独立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他们更喜欢独立管理自己的学习,如制定学习计划及选择学习材料等。

表2 维吾尔族男女大学生在性别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

为了检验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否在专业领域上存在着差异,笔者先比较了不同专业的维吾尔族大学生所偏好的学习模式上的平均数,结果显示在13种学习风格上均不存在差异。随后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3种学习风格模式的方差比概率都远远大于0.01(如表3所示),所以不同专业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3 维吾尔族大学生学习风格在专业领域上的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统计

访谈结果在以上三个方面则与问卷结论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问卷分析的结果。

五、结论与建议

鉴于以上的研究结果,为提高边疆地区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外语教学水平,笔者提出以下的探讨性措施,以期改善新疆少数民族落后的外语教学状况。首先,无论是教师或学生都应加强对学习风格重要性的认识,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们学习倾向的特点。尤其是教师们,应积极主动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们的包括学习风格和文化背景在内的学生个体差异,与此同时对自身的教学风格予以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有意识地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学生的配合来达到教与学风格的匹配。另一方面,维吾尔族大学生们则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学习风格,以便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其次,由于学习策略来源于不同的学习风格,维吾尔族大学生们还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如何恰当合理地根据自身的学习风格去使用学习策略,最终把自己培养成自主的英语学习者。更重要的是在针对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应将他们的学习风格特征考虑进去。

由于本研究是对维吾尔族大学生们学习风格倾向的首次探索性调查,加之笔者有限的研究经验,文中难免会有种种不足之处。但本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提高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大学生和英语教师对于学习风格和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和重视。而且会对此领域中同类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笔者期望类似关注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同类研究会越来越多,从而为提高和改善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外语教学水平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6-9.

[2]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4:246.

[3]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51-54.

[4]SAMOVAR L A,PORTER E.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267-269.

[5]维吾尔族简史编写组.维吾尔族简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23-25.

[6]REID J.The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of ESL Students[J].TESOL Quarterly,1987,21(1):87-111.

[7]谭顶良.论学习风格及其研究价值[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3):46-50.

[8]康淑敏.学习风格理论——西方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2003(3):24-28.

[9]周卫京.二语习得风格研究五十年回顾[J].外语研究,2005(5):39-45.

[10]王初明.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方式调查[M]//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11]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13-215.

[12]洪玉蓉.藏族英语学习者学习风格偏好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5:14-16.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学习者问卷
维吾尔族手艺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问卷网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问卷大调查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问卷你做主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