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

2014-06-01 09:22:23贾伟平
糖尿病天地(临床) 2014年7期
关键词:微量肌酐视网膜

贾伟平

继教课堂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

贾伟平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一种或多种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压、血脂异常。伴随着血糖、血压、血脂等水平的升高及体重的增加,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将显著增加。因此,2型糖尿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包括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的综合治疗策略。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数年隐性糖尿病时期,在诊断糖尿病时已有相当比例患者存在1种或多种慢性并发症。因此,对于初诊患者,需要全面评估糖尿病的病情及并发症情况,流程见图1 。

几种慢性并发症的筛查方法及推荐的筛查频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诊断时有较高的视网膜病变风险。因此,在糖尿病确诊后应尽快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其中眼底观察指标有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生等。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推荐1~2年行1次检查;轻度病变患者每年检查1次,重度病变患者3~6个月检查1次。

糖尿病肾脏病变

在确诊糖尿病后每年均应做肾脏病变的筛查,包括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 最基本的检查是尿常规,观察有无尿蛋白。该方法有助于发现明显的蛋白尿,但是会遗漏微量白蛋白尿。通过检测血肌酐可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评价慢性肾脏疾病的分期情况。

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晨尿或随机尿中UACR,UACR结果异常者,则应在3个月内重复检测以明确诊断。如3次UACR中有2次升高(男性>2.5mg/mmol;女性>3.5mg/ mmol),在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后,可诊断为微量或大量白蛋白尿。24h之内运动、感染、心力衰竭、显著高血糖及显著高血压均可使尿白蛋白排泄增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确诊糖尿病后至少每年筛查1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每隔3~6个月进行1次复查。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依靠体格检查(如10g尼龙丝+音叉等)或神经肌电图检查来诊断。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下肢动脉病变是外周动脉疾病(PAD)的一个组成成分。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通常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

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LEAD的筛查。伴有LEAD发病危险因素(即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至少筛查1次。对于有足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不论其年龄,应该进行全面的动脉病变检查及评估。具体筛查路径见图2。

图1 糖尿病患者的诊治流程

小结

在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糖尿病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目标,也是降低糖尿病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这些实施均依赖于积极开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査。

(摘自CDS网站)

10.3969/j.issn.1672-7851.2014.07.004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猜你喜欢
微量肌酐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09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判断肾功能的可靠旨标血肌酐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
分析仪预处理器在微量氧检测中的改进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 1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