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层次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06-01 04:04孟晓萌
电影评介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影视院校

孟晓萌

电视节目制作实践

目前高职层次电视节目制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不少,有传统教学中遗留下来的,也有受到专业建设进度限制导致的,更有教学管理理念跟不上及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院校影视类各专业之间的壁垒

这个问题既有教学管理的问题,也有传统教学的习惯的因素。对于开设影视类专业较多的院校来说,各专业之间课程安排的次序时间不同,导致各专业之间的学生不能同时协作去运作执行一个教学项目的实施。实现协作沟通只有靠课余时间作业创作的民间私下进行。各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各自为战,单独衡量教学效果,而影视类教学效果检验却不能有效分解。比如摄影摄像的水平高低,不能只靠镜头拍摄的素材本身,还应该以被剪辑到整部作品中是否最合适恰当来衡量。

二、课程安排次序不符合学习规律

这一问题基本属于基于传统教学和本科学科建设所产生的问题。课程安排次序上有理论的递进性,从基础知识到精深的专业理论,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要依靠实践训练才能转化成实践操作技能。布置的作业又有各门课程之间不能紧密衔接导致难以形成合力。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学习规律却是先感性认识,再理性认识。这样导致理论的学习单调枯燥,没有实践经验,难以掌握和理解。而实践创作又大都放在理论学习完毕之后,所以能否完全掌握更多依靠的是学生自己消化吸收转化的能力。

三、艺术涵养和实践技能的分离

这个问题也是课程版块安排次序方面的问题。艺术涵养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层次是清楚的,实践操作技能是低层次的,艺术涵养是更高的层次。但是在教学中,艺术涵养经常居前,实践操作技能居后。比如有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在大一开设了美术基础课程,目的并不是教学生成长为画家,而是需要学生对造型元素和构图等的掌握领会,但是美术绘画的这方面和影视又有极大的差异。也有开设摄影基础的课程,目的是锻炼学生光线影调色彩构图等的感受能力。其中摄影的构图和影视摄影摄像的构图又有较大差别。艺术理论的内容也经常被安排在大一大二的学习之中。但是学生连基本的拍摄制作能力还不具备,其中理论理念就有些无所适从。

四、教师工作量核算的固定模式与标准

教师工作量核算的模式和标准,是教学管理方面遵循常规产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专职教师的工作量计算一般都以课时为主,虽然有些学校采取了局部的变革,还是难以改变以课时为主的局面。在学生实践时的指导要么换算成课时,要么就大力讲求奉献不以计算。导致教师的教学成了关起门来干的就是良心活。学生掌握到何种程度更多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因为理论知识在教材中都有,但是如何转化成实践能力,教师起到的只是辅助理解的作用。尤其针对高职层次的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较为欠缺,一个老师带几组的学生,即使安排了一定的实践教学课时,但是在课堂内有限的时间内,老师无法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指导到每个人。

五、实践或实训岗位的缺憾

这是专业特色和一般教学理念的矛盾。影视类专业和其它专业很大的区别就是实践或实训岗位不是车间,电视台或者影视制作公司等不能或难以让一个新手直接投入工作进行实践,都是先做助理,看工作人员如何创作制作,实际拍摄制作难以插手。学生实训的最佳地点是学校内的项目化教学,但是又缺少具体的典型工作情境。这一点北京电影学院稍好一些,因为项目教学的目标的单一,就是电影,使学院能够基本按照小制作小成本的电影创作投入少量资金进行分组创作。电视方面则因为节目类型日新月异种类繁多,新闻类、晚会类、谈话类、综艺娱乐类、体育类、影视剧类等实际操作起来似乎只有纪录片创作更合乎学院教学的操作要求,但是纪录片创作又存在活动领域少,导致拍摄创作题材受到极大限制,同时拍摄制作方面的要求和其它又有较大差异,且纪录片在电视台也已经发展到栏目化生存,在篇幅和容量上呈现多集,不是单本剧形式。

六、课程体系内课程之间的分立与影视类实践的矛盾

这是教学管理和教学安排方面的不足。视听语言的感受能力、镜头的拍摄、后期剪辑和后期特效合成,每一个方面都不能单独完成一部影视作品,但是课程又难以同时在一个课堂进行。即使安排在同一学期,也不好协调实现有效共同完成作品作业。因为三方面还存在教学时间次序的差异。部分院校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开辟校园大课堂的做法,几门课在讲授完基础理论之后,共同合作提供一个教学项目,由几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环节,这就要求课程安排上进行阶段性安排,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师资队伍或者教学场所的限制,多数院校不能有效开展。

七、批量培养和艺术训练规律的矛盾

这是几乎所有艺术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通病。艺术门类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出了很多大家名家,其中有个人天赋的因素,但是其中也有培养方式的问题。因为艺术教学中,并不仅仅是技巧的教学和练习,还有基本功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这不能仅靠一门课程在课堂内进行,需要持续在几年中一直进行。比如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核心技能之一的镜头意识和视听语言剪辑能力,就应该是贯穿整个专业学习阶段的必须持续训练的基本能力或基本功,但是课程设置和安排也不允许每学期都有视听语言或者影视作品分析课程,虽然部分院校采取了作业形式或者以不同课程名称的形式,持续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但是效果也不十分理想。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很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批量化培养的学校教育在这方面就比较欠缺,针对高职层次的学生,其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自制能力多数都不能达到自觉训练的程度,在学校教学中,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部分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比如安排高年级同专业的优秀学生作为助教,先由任课教师把教学任务细分给助教,由助教带一组学生进行实践,教师则是轮流巡视,解决重点难点的问题。但是,因为工作量计算办法和标准等问题,导致这一做法不能推广。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影视院校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