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香十方:慈善文化视域下星云大师的传播风范探析

2014-06-01 04:04廖卫民
电影评介 2014年11期
关键词:星云佛教人间

廖卫民

2014年2月,多家海外媒体报道星云大师立遗嘱捐出全副身家,以作慈善用途。这一新闻充分印证了星云大师慈善传播的一贯言行和为人风范。据大公网报道,“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88岁的星云法师表示,他的遗嘱写好了,算一算有2000多万元新台币(约500万港币)的个人财产,已全部捐作公益信托教育基金”,并且表示“行善不会吃亏,把功德留给后代。”[1]由此,本文将从慈善文化传播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和简要的数据挖掘,以探讨星云大师在传播慈善文化过程中的朴素无华却又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传播技巧和自然形成的大师风范,从而对慈善传播进行有意义的理论思考。

一、慈善文化的概念界定及其理论分析框架

(一)慈善文化的概念界定

何为慈善文化?对此,汤仙月(2010)认为:“所谓慈善文化,是指社会对有关慈善知识以及慈善态度的一种意念模式和思想体系。”[2]彭颜红(2011)提出“慈善文化是指有关慈善事业的一系列理论、观念及对社会生活所发生的物质和精神影响的总和,其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3]周秋光(2010)则认为慈善文化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表层,就是物的层次,即捐赠方的人和物、被救助的弱势群体。第二层是里层,即心的层次。这主要是慈善思想、慈善理念、慈善价值观。第三个层次是中间层,是心物结合的层次。这主要是将慈善理念和行为相结合,用组织和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确立一定的行为规范,供从事慈善的人去运作与遵守,如慈善组织、慈善章程、慈善法规等。[4]石峰(2007)认为慈善文化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慈善是一种优良的传统;慈善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慈善是一种无限的价值;慈善是一种创造的力量;慈善是一种自我修炼。”[5]

(二)慈善文化的四个层面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综合以上概念界定,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慈善文化的基本看法有一致性,但在其包涵的内核和多个层面上略有差异。经过分析,笔者提出慈善文化的基本概念内容应该包括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在思想和价值观的层面,对于慈善的思想、理念及价值判断;

第二个层面是在制度和规范层面,对于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为的规则和运作方式;

第三个层面是在具体的行动、仪式和活动层面,对于慈善相关的人类交往活动中的行为模式和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

第四个层面是在物质和财富层面,对于慈善救助、捐赠相关的财物、器具及各种工具或各类实物,体现了慈善活动的物质文化基础和客体对象。

最后,慈善文化还包涵了以上多个层面整合起来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社会影响和动员能力等物质精神要素的总和。

二、星云大师慈善文化传播的文献综述

检索中国知网,可以发现题名中包含“星云大师”或“星云法师”的文献有130篇以上,以“星云大师”为论述或研究对象的文献,都没有专门以慈善传播为主题,大多是关于宗教、文化、人物传记、两岸关系、人员交往等,然而仔细分析,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一定的慈善传播议题,这恐怕与星云大师的人生历程息息相关。

(一)星云大师数十年与慈善传播业一路同行

据《南方人物周刊》的报道,星云大师人生档案与慈善几乎一路同行:他是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1949年春,组织僧侣救护队到台湾。曾主编《人生》、《今日佛教》、《觉世》月刊等佛教刊物。早年主要在宜兰弘道,1967年依托信徒支持在高雄县大树乡购买土地,从此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6]可见,星云大师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不仅有类似“组织僧侣救护队”的慈善之举,还有讲经弘法、兴办人间佛教的事业,有“以慈善福利社会”的系统目标和切实行动。

(二)星云大师在倡导人间佛教教化之时践行慈善

高扬(2008)在对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评述中认为“人间佛教提倡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而在这当中“唯有慈善事业做的最久,最能代表佛教服务社会的作用。”[7]彭欣(2011)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对星云大师倡导人间佛教进行了全面的伦理思想研究,其中对于星云大师创办佛光山,从台湾到世界范围内的切实而持续地践行慈善之举进行了评述,认为“佛光山的特长是以文教为主,但星云也不偏废慈善。”[8]因此,星云大师创办佛光精舍、宜兰兰阳仁爱之家、凤山长辈公寓、养生寮,提供老者赡养;设立大慈育幼院,抚孤育雏;创设佛光诊所、云水医院、万寿园,以服务民众;还创办有急难救助会、冬令救济会、友爱服务队、观音护生会、器官捐赠会、慈悲基金会等组织,依社会的需求而展开各项慈善救济。王婧(2012)在以星云大师在复兴佛光山祖庭——宜兴大觉寺中的人间佛教思想在大陆传播状况的分析中,发现人间佛教在大陆采取了“种种世俗的、较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的方式”,进行了有力的传播;还发现“佛光山的慈善不光是慈善的工作,更是教育的工作”,因此需“以慈善救济色身,以教育改变人生”的方式,“以佛法为经,以慈悲为维”,解决人们的烦恼,塑造出一片人间净土。[9]

综合上述文献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星云大师及其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在教化僧众、信众和吸引民众参与并对之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从物质层面提供各种丰富的社会服务和交往空间,努力开展慈善救济行动,更重要的是从思想和精神层面进行慈善文化的传播,将其生活化、社会化,并结合实际融入到诸般世俗层面,将教化与行善溶于一体。

三、慈善文化视域下星云大师微博传播的文本分析和数据挖掘

在初步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为了研究方便,笔者选取有关星云大师的网络传播文本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样本选自星云大师的官方微博(http://weibo.com/foguangyun)从慈善文化传播的视角看,星云大师微博传播至少有以下一些重要特点:

图1 2013年11月星云大师微博页面截图

(一)随缘低调、言简行实

正如星云大师自己所云,81岁以后便是“随缘人生”,这随缘两字便可概括其微博传播的一种常态,而这种随缘也伴随着某种极致的简单和低调。星云大师自己在行慈善之时,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之上并不发布此类捐助捐赠信息,不事张扬,在乎行动。

星云大师在微博传播中的随缘低调,往往伴随着一种日常化的修炼。在其早安的问候微博当中,有不少就是修行的隽语。在早晨发布微博的时候,他常常用诸如“早安吉祥!”、“大家吉祥”等问候语开篇,写下一段#佛光菜根谭#的隽语,传播了佛家对于生命对于自然对于心灵的感悟,其中不乏修行的知识。例如,下面这条微博:早安吉祥!我们若能心地清净、思想纯真,把心回归到大自然,像虚空一样广大,像松树一样万年长青,像竹子一样坚贞不拔,就能与佛道、真理契合在一起,幸福的日子就可以和我们永远同在,那就是人间净土。#佛光菜根谭#

这些微博对于粉丝而言,看后可获得片刻感悟,时间累积长久之后,无疑具有持久的传播效果和启迪价值。

(二)分门别类、系统传播

星云大师的微博还往往分一些话题,以便粉丝们能够分门别类地吸收到这些知识单元或感悟片刻。例如,#每日一笔字#、#人间佛教语录#、#问星云大师#、#人生卜事#、#人生加油站#等等。星云大师从2013年10月7日开始发布话题为#人生加油站#的微博,这些内容看起来简单,却是修行之准则,有的相当贴近俗世生活和励志精神,确实具有某种加油站的功效。摘录典型的若干条,列举如下:

9.在一生当中,应该有一至二次,将身边的物品全部送人,体会空无一物的境界。

18.他物不贪,自财不吝,只要奋斗努力,一切自会随因缘而来;懒惰懈怠,煮熟的鸭子也会飞去。

20.经常将欢喜、慈悲、荣耀、成就与人分享。

22.懂得自律、自觉、自悟,具有恒心、毅力、乐观、勤奋,并且乐于结缘施舍,前途就有光明。

30.宁可不聪明,不能不明理;宁可没有钱,不可以没有慈悲。

从慈善文化视域来看这几条微博,其中的第9条实际是在鼓励信众的捐赠行为;第18条也强调“自财不吝”,激励奋斗努力,哪怕捐赠之后,还会因缘而来;第20条则强调与人分享,也有鼓励慈悲慈善的言下之意;第22条将人生努力落脚于“结缘施舍”,这就是慈善的归宿,并且其前途有光明;第30条表明慈悲为怀胜过手中的钱。这些系统而全面的教化语录,点点滴滴,在其字里行间蕴含着星云大师的人生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慈善文化的传扬。

(三)佛家表达、俗家心态

星云大师的微博并非只是佛家话语,其实还融入了许多当代性的语言表达和人间社会中的俗家心态,并且有不少人生感悟的哲理性短句,特别耐人寻味,很容易让阅读者在微博接收的过程中获得某种精神启示。星云大师的微博中还有一个更为短小精悍的#人生卜事#话题,这个话题中融入常人情感和社会心理,因而具有很强的贴近性,可以为人所用,并非是老生常谈和高调空谈。例如:

爱,就是惜,就是慈悲、服务、包容、智慧。

不要住在色声香味触法里,要住在慈悲喜舍中。

服务奉献中成就他人,努力工作中实现自我。

面对问题,不要退缩,心存善念,光明在前。

能舍,必有得,有播种,才会有收成。

从慈善文化视域来看这几条微博,大都蕴含着劝善教化作用,并且都是用佛家的话语表达了一种俗家的社会心态,容易获得俗世人的理解和赞成,并能为人所用。

(四)细微之处、风范长在

星云大师微博往往以小见大,从细微之处见精神风范。最为典型的要数他的#每日一笔字#专题,有的虽只有寥寥数字,并配以一张书法,却能提示阅读者以持久而坚定的文化价值取向,有的字则能提示出人生的慈善情怀。星云大师在微博中还常用一些照片,揭示其书写时的状态,更呈现出长者智者的大师风范,这个时候再看那些字,则如见其人,神情毕现。例如,他发的“不忘初心全力以赴”每日一笔字的微博说:“以配角的身分,主角的心情入戏,必能全力以赴;以主角的身分,配角的心情上台,将会敷衍了事。”配以照片(如图所示),可见其书写时的风采。

图2 星云大师手书“不忘初心全力以赴”的微博插图

再如,2013年9月9日发布星云大师书写“慈香十方”条幅的微博,旁边注释曰:“无量无边的慈悲”。网友“@仁思慈航”回复说:“大师的大慈悲大功德是促进十方官民、各式人等拥有信念和意愿,通过各自努力和相互配合过上各自应有的好日子。”这句话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对星云大师的慈善事业成就及其理想做了一个概括,对星云大师这幅字所抒发的内心情怀做了一个意义完整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概括了星云慈善传播的大师风范。另有星云“慈悲为本 方便为门”的条幅,大师注释曰:“慈悲是根本;随顺众生根机给予度化。”

(五)危机之时、明灯长燃

图3 星云大师手书“慈香十方”等条幅字样

星云大师的微博并非总是置身俗界之外,也当普渡众生,特别是发生危机之时,必挺身而出,成为照亮人心、燃起希望的明灯。例如,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之际,星云大师迅速发布了一条“佛光祈愿文”的长微博。

图4 星云大师发布雅安地震的“佛光祈愿文”长微博的传播路径图

这条长微博充分表达了星云大师祈愿众生的悲悯情怀,传递了振作精神的正能量。经过笔者用北京大学PKUVIS微博可视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可以获得1887个用户参与转发的信息,其中一级转发的有922人,占49%,二级有630人,占33%,三级有227人,占12%,这充分说明这条微博经历了多级转发(如图所示,传播形成4个扩散中心,新浪佛学、台湾自由行、新浪台湾成为二级传播中心节点);男女比例分别为40%和60%;微博在传播过程中呈现的核心关键词有:蜡烛(寄予哀思的符号)、雅安、转发、阿弥陀佛、传递、爱心、祈福、慈悲、祈愿、丝带、希望、加油等,这在图示中的典型微博评论内容中也可以看出来,微博传播传递了人们的哀思祈愿和助力加油。这恐怕要算是星云大师所发布的内容最长的一条微博,星云大师还在其中与一位网民直接进行了互动交流,指出“信心建立重于一切”,他的微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点亮大家信心的一处发光源。

四、慈善文化视域下的最后总结讨论

以上通过对星云大师微博的文本分析和简单的数据挖掘,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其传播内容与交流方式充分体现了星云大师的一贯风格。话题平常世俗,内容短小精粹,语态平和自然,感觉亲切欢喜。言说之处,往往集中一点,没有鸿篇大论,却能引发人们深入思考,产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某种程度而言,星云大师的微博或如其日常生活一般,看似稀松平常,但却蕴含数十年修炼功力,具有无穷的内力,需要细心品味。

从慈善文化视域下看星云大师的慈善文化传播,其实他也已将慈善文化的多个层面融合为一体,因而在传播当中往往难分彼此层次之间的差异,文字表面涉及的往往包含器物、实体,也涉及仪式活动、日常生活行为和组织制度等,但最终融合到最底层的往往是基本思想、价值和理念。因此,这些层面之间的互动融合便体现出了大师风范的整体,这个整体概言之真可谓是“慈香十方”。从星云大师的传播风范中,我们可以感知并学习到的慈善文化传播往往是朴素自然、低调行事、悲悯众生的,一定是慈善践行与慈善传播融为一体的。

[1]大公网.星云大师立遗嘱 500万身家捐公益[EB/OL].(2012-02 -05)[2014 -05 -30]http://news.takungpao.com/paper/q/2014/0205/2257633.html.

[2]汤仙月.论我国转型期慈善文化的构建——以中西慈善文化比较的视角[J].南方论刊,2010(6).

[3]彭颜红.论重构中国当代慈善文化[J].文化学刊,2011(1).

[4]周秋光.中国慈善文化:历史与现实[EB/OL].(2010-06-28)[2014 -05 -30]http://theory.southcn.com/c/2010 -06/28/content_13253789.htm.

[5]石峰.慈善文化的内涵与构建[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3).

[6]万静波.人间星云 台湾奇迹[J].南方人物周刊,2009(38).

[7]高扬.回归与超越——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

[8]彭欣.星云法师人间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9]王婧.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在大陆传播状况分析[D].昆明:云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星云佛教人间
有眼无珠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春暖人间
人间第一情
佛教艺术
戴一片宇宙星云
玫魂星云
三叶星云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平等”在现代嬗变中的佛教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