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进行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静滴硝酸甘油、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等常规治疗,对比二组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CK-MB变化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与ST段下降超过50%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12小时内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血管再通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钙;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15-01
急性心肌梗死英文简称AMI,疾病患者由于心肌出现急性血液供应缺乏引发缺血性坏死,最终形成AMI相关症状表现,研究[1]表明,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该症状,能够促进血管再通,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亦根据此问题,对我院收治的该疾病患者,随机分组治疗后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与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6例,均符合AMI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83例。其中,治疗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50例与33例,患者年齡范围在42-88岁,平均年龄为(64.82±6.03)岁;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49例与3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2-88岁,平均年龄为(64.82±6.0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程度等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阿司匹林300mg,静滴硝酸甘油0.2mg/分,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IU/次,每日两次。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使用尿激酶150万U并混合加入200mL生理盐水,采用静脉滴注法输入治疗。
1.3 指标观察与评定
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12小时内血管再通例数、CK-MB变化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与ST段下降超过50%时间等指标,其中,血管再通评定按照侯明英等[2]人的标准进行。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观察的相关指标数据,经整理后录入EXCEL电子表,并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率的对比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是因为心肌急性血液供应缺乏导致心肌病变坏死,而形成AMI相关症状表现,例如患者往往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胸闷、气喘、心血管异常、缺血缺氧、暂时性休克、心肌灌流减少以及血压水平低等表现,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身体体质的下降,抵抗该疾病的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作出初步诊断时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需行心电图检查和必要的心肌酶学动态观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采用溶栓治疗法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尿激酶是使一种新型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具有较强的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裂解作用,进而起到纤溶功能效果,尿激酶通过溶解血栓,而起到抢救心肌的疗效,有研究[3]发现,使用该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副作用少,这一点,值得本文进一步取证分析;而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肝素硝酸盐,不仅可以防止血小板凝聚,而且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能减少再闭塞发生率。
本组资料研究显示,治疗组患者CK-MB变化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与ST段下降超过50%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相关报道[4]相符,说明,在口服阿司匹林、静滴硝酸甘油、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等常规治疗该症状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能够缩短患者CK-MB变化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与ST段下降超过50%时间,证实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可以延长时间;而治疗组患者12小时内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血管再通情况。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血管再通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10-725.
[2]侯明英.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J].重庆医学,2007,36(24):2560.
[3]付世全,王莉莎,张玉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6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2010,39(20):2757-2758.
[4]林文娟,励灵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