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玥
【摘要】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湿热蕴肤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把我院皮肤科湿疹湿热蕴肤证患者随机分配成三组。治疗组给予利湿解毒中药汤剂结合西药氯雷他定片口服进行治疗,对照组1仅给予利湿解毒中药汤剂口服进行治疗。对照组2仅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90%、60%。比较两组结果,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湿热蕴肤证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医学人员进行研究并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湿疹湿热蕴肤证;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09-01
湿疹湿热蕴肤证指的是由多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引发的表皮和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类疾病,一般情况下和变态反应有关系,它的特点是自觉而且剧烈的瘙痒,皮肤损坏具有多形性,分布对称,并且有渗出的倾向,容易演变成慢性,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在任何部位、任何年龄和任何季节发生,在临床上比较难进行彻底的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影响严重[1-2]。根据湿疹的临床特点,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从2013年9月——2014年2月对60例湿疹患者进行医疗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实验如下:
1实验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2013年9月——2014年2月间我院的皮肤科病房,其中治疗组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10~20 岁 6人,21~30 岁11人,31~40 岁22人,41~50 岁5人,50 岁以上16人;急性湿疹19例,亚急性湿疹31例,慢性湿疹10例。对照组一30例,其中男 18 例,女12例;年龄 10~20 岁5 人,21~30 岁7人,31~40 岁 13 人,41~50 岁 3 人,50 岁以上2人;急性湿疹7例,亚急性湿疹14例,慢性湿疹9 例。对照组二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 10~20 岁2人,21~30 岁9人,31~40 岁 14人,41~50 岁3人,50 岁以上2人;急性湿疹5例,亚急性湿疹12例,慢性湿疹13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前瞻性和对照的原则。本着患者自愿参加该实验并且签署了知情和同意书后,随机分成A组和B组,治疗组是A组,对照组1为B1组,对照组2为B2组。随机方法采用了随机设计,随机的数字以病人的就诊顺序为编号,样本总量为120人,分为三组,并且由计算机随机生成。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法,利湿解毒中药汤剂和西药氯雷他定片口服。对照组1采用中药治疗法,利湿解毒中药汤剂。对照组2采用西药治疗,西药氯雷他定片。
1.3.1 中西医结合治疗 利湿解毒中药汤剂组成:龙胆草20g 栀子20g 黄芩20g 柴胡15g 地黄20g 牡丹皮20g金银花30g 连翘20g 板蓝根30g 大青叶30g 川芎20g 甘草20g,每日1剂,用水煎2次取汁400mL,200mL/次,2次/d,饭后半小时服。结合西药氯雷他定片治疗,10mg/次,每日一次口服。 1.3.2 中医治疗 利湿解毒中药汤剂组成:龙胆草20g 栀子20g 黄芩20g 柴胡15g 地黄20g 牡丹皮20g金银花30g 连翘20g 板蓝根30g 大青叶30g 川芎20g 甘草20g,每日1剂,用水煎2次取汁400mL,200mL/次,2次/d,饭后半小时服。 1.3.3 西医治疗 口服西药氯雷他定片治疗,10mg/次,每日一次口服。
1.4 治疗疗程:治疗1周为1个治疗疗程,对患者进行固定的随访,每周1次,观察4周,判断对其治疗的疗效。
1.5 治疗疗效的参考标准:本标准参考了湿疹皮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3]。无效表现:皮损的面积消退小于20%的或者皮损有进一步的扩展,并且瘙痒更加严重。好转表现:皮损的面积小腿率为20%——59%,瘙痒情况减轻;显效表现:皮肤损坏的面积消退率为60%—89%,瘙痒情况明显减轻;痊愈表现:皮肤损坏的消退率大于90%,瘙痒情况基本消失。显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6 诊断标准:参照湿疹皮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制定。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湿疮的证候分类制定[4]。属脾失健运,湿热内蕴之证。主证:皮损色红伴有渗出、瘙痒,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滑数;次证:神疲乏力,腹胀便溏、舌质淡胖。
2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2有效率分别为94.05%、59.38%和61.2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00,P<0.01)。亚急性湿疹治疗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2有效率的分别为 100%、80%和79%,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8003,P<0.01)。急性、慢性湿疹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复发情况比较:对三组痊愈病人随访2个月,其中治疗组痊愈的35例,随访成功的29例,复发的2例;对照组1痊愈的20例,随访成功的17例,复发的1例;对照组2痊愈的22例,随访成功的16例,复发的1例。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 0.5654,P>0.05)。 不良反应:全部病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体内、體外多种因素。在湿疹的发病机制上占有重要位置的是变态反应,该病通常发生在过敏素质的个体。因此,中药结合西医的抗组胺药物,既可以加强抗过敏的力量,同时,不仅不会对患者产生影响工作的嗜睡作用,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的休息,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等等。 中医文献中对湿疹的记载大多是在疮、癣、风中,一般根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的特点而有相应名称[5]。例如浸淫遍体、糜烂渗出的为“浸淫疮”;全身起红粟,瘙痒剧烈的是“粟疮”;抓则出血的为“血风疮”;只有一处的是“湿毒疮”。或因发病部位的不同,还有“乳头疮”、旋耳疮”、“湿臁疮”、““脐湿疮”等。 综上所述,利湿解毒汤药结合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很好,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金非,于秀梅,佟艳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11,11(2): 89-91.
[2]张玲,薄存霞, 杨顺娥. 生理盐水湿敷治疗新生儿头面部湿疹40例疗效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12(5):157-159.
[3]王见宾, 罗婧莹, 李亚萍, 苏玉文, 周怡新. 基础治疗加中药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对比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7(9):314-315.
[4]萧俊贤, 施建设, 姜家豫. " 长强穴注射结合完带汤治疗阴囊湿疹45例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 2006,13(6):87-89.
[5]李楠, 廖廷锡; 蔺敏, 卢洁, 王有为. 凉血解毒健脾除湿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9(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