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建伦 宫丽鸿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益气养阴活血法)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以现代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合并利尿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理论加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汤剂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和6m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能降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明显改善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
【关键词】中医药;益气养阴活血;舒张性心力衰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6min步行试验
【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54-01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从而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自1984年Dougherty等首次报道一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CHF的患者以来[2],舒张性心力衰竭己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前期改变,恶化后发展为难治性心衰。随着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的探索以及对神经内分泌学说、心室重塑学说的广泛认识,心力衰竭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单纯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治疗模式转变为以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阻止心肌重塑为主的生物学治疗模式[3]。此恰恰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根本思想原则,本研究通过中药针对舒张性心力衰竭进行有效干预,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40~75)岁,平均61.32岁;冠心病2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5例,冠心病伴糖尿病15例,肥厚性心肌病12例。治疗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0~73)岁,平均60.54岁;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7例,冠心病伴糖尿病12例,肥厚性心肌病11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納入标准:符合西医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功能分期属于美国AHA/ACC中B、C期,心功能分级属于(NYHA 分级)Ⅱ、Ⅲ级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EF>45%);符合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气阴两虚兼血瘀,心悸气短,动则益甚,神疲乏力,声息低微,易汗出,舌暗,有瘀斑,脉沉细。
3.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者;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属Ⅳ级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二、方法
1.治疗方法:(1)对照组给予现代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合并利尿剂。(2)疗组在标准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汤剂:太子参15g,生地15g,麦冬20g,丹参15g,百合30g,黄芪15g,当归10g,益母草20g,川芎20g,赤芍15g。每日1剂,水煎分服。连续服用1个月后随访观察6个月。
2.观察指标:(1)抽取患者入院后晨起静脉血,置于含抗凝剂的试剂管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vWF水平。(2)按6min步行试验操作规范测量行走距离。
三、统计学处理
讨论
从西医的角度出发,心力衰竭的主要表现是胸痛、呼吸困难、水肿和乏力,三者不一定同时出现。结合中医体系上述症状分别对应“胸痹”“心悸”“水肿”等。但是,笔者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后发现并没有一个中医的病名或证名能够包含DHF所有的症状和体征。故DHF对于中医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中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思维和中医理、法、方、药的经典组方原则来组方。
而近年来中医认为DHF以心气虚、心阴虚为病理基础,淤血、水饮、痰浊内停为其病理环节,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4]。正是由此种病理变化,出现以气阴两虚兼血瘀为证候的患者,本研究以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候为例,以可测的量化数据为对比标准,以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组方。本实验组方中黄芪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功效,能补气利水以退肿,为治疗气虚浮肿尿少之要药,有“补气之长”的美称。太子参与黄芪配伍不但能助其补气,更添生津养阴之功。麦冬、生地、百合皆有养阴清热的作用。麦冬偏于生津除烦;生地偏于凉血补血;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三药合用,相互协调,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清心安神。丹参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清心安神等功效,本品为活血化瘀要药,既善活血化瘀而散结止痛,治心腹刺痛,又善凉血清心除烦安神。当归为“补血圣药”,其血虚能补、血瘀能活、血寒能通、血燥能润。益母草祛瘀生新,有强心利尿作用。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入肝、胆、心包经,为血中气药,其性辛温,可解寒凝、舒气滞、散血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其性苦,微寒,不但能凉血止痛,还能佐制其余诸药的辛温之性。纵观全方,以益气养阴活血为主,兼有清虚烦、消水肿、滋阴血、化淤血的功效。有效的改善了DHF的呼吸困难、乏力、胸痛、水肿和肺循环、体循环淤血等症状。
可测的量化数据分别为患者血浆vWF水平和6分钟步行试验的行走距离。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产生,是使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下的关键因子,其水平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是内皮功能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5]。DHF必然造成心输出量的相对或绝对不足,组织缺氧、淤血,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损伤。随着DHF的恶化,内皮细胞受损和体内纤溶功能降低,血浆中vWF水平增高。6min步行试验接近患者的日常活动,更能反映患者的功能状态,6min步行试验的距离与NYHA分级呈轻中度负相关,即6min步行试验的距离越小,NYHA分级越高[6]。
通过两组实验数据得出,中医药有明显降低DHF患者血浆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和明显增加DHF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行走距离。中医药在改善DHF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和延缓DHF进行性加重上有独特的、显而易见的优势。
参考文献
[1]Fischer M,Baessler A,Hense HW,etal. Prevalence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in the community.Results from a Doppler echo-cardiographic-based survey of a population sample[J].Eur Heart J,2003,24( 4) : 320-328.
[2] 钟明 张运卜 培莉 兔舒张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基础医学与临床;200l,21(4):379一381.陈灏珠、林果 中医内科学[M] 1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1366-1382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 1) : 12 -14.
[4] 吴山勇,郑峰.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系治疗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校报,2010,12(2):207—210.
[5] Naghavi M,Libby P,Falk E,et al,From vulnerable plaque to vulnerable patient:Call for new definitions and assessment strategies:Part I [J].Circulation, 2003,108(14):1664—1672.
[6] 陈世德,陶新志,伍伟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功能和纤溶功能的研究[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4,20(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