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金
[摘 要]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共建稳定和谐社会。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关爱 关注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关爱的缺少,极少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势必造成孩子部分情感的缺失,易形成极端的情感性格:孤僻、叛逆、攻击性等留守儿童较为普遍的性格特点。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而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在幼儿和小学阶段:习惯养成教育越早越好。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习惯于人生的关系:“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将得到很多的益处,一生受用不尽,习惯就是要小时候养成的,长大后养成好习惯就困难了。”
留守儿童,缺少家的温馨和父母的关爱,容易形成一些不良习惯。那么作为教育职能的学校,教师们应该怎么来关爱这些留守儿童,帮助其身心健康成长呢?
作为教师,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 、耐心。关心留守儿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首先,教师应该从生活上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无时不倍感沐浴在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呵护中。要正其行,必先规其心。只有让他们的心灵深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其心灵受到震憾,享受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温馨,他们才会敞开心扉,融入到班集体中,为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班上有一位女学生——莎莎,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逢年过节也难以回家,孩子跟着奶奶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关爱亲情的缺少,使她形成了孤僻的性格,读二年级时,还养成了偷摸习惯。有一次,同桌杨某在中午放学时发现自己放在文具盒里的三元钱不见了,就立即找到我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我了解到莎莎是其同桌,加上我对这个同学的了解,便迅速找来莎莎。用亲切的口吻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以先前从她身上找到的三元钱为契机正确引导、教育她,教育她应该形成怎样的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怎样的金钱观和人生观。让她深刻的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过错,了解这种坏行为对自身学习生活及名誉的损害。我还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来看待,常和她谈心,帮助她分析生活、学习上的疑难,从各方面关心她,帮助她辨明事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帮助她改掉了坏习惯,确定了新的人生目标,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其次,在学习上的关爱。家校沟通不力,导致学校、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盲区。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孩子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動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班集体活动对于他们影响非常大。一个温暖、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非常重要。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作为老师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建立家长信息,保持学校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留守学生大多在学习上存在着些许的惰性。为了克服这些学生学习上的惰性,作为教师应看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儿进步,在课堂上适时地加以表扬,使他们树立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课后,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加以个别辅导、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肯定他们的成绩,督促他们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性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中去,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另外,在班级中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班集体为中心,辐射每个学生,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无限的荣誉。教师成为他们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大朋友,可以倾诉心声的亲人,让他们体味到班级大家庭的温馨,感受到班集体和师长无微不至的关爱。使留守学生养成活泼、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生活上——学会关爱他人,团结、互助、友爱;学习上——脚踏实地、积极进取,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工作上——履行义务,行使权利,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学校的关爱是远远不够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今后乃至一生的性格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略了他们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
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和谐,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必将在祖国这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