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覃刚 张欢欢 李丛青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日益扩大,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是引起收入分配不均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金融资源和教育资源、自然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引起的收入不均问题比较突出。
关键词:收入分配;金融资源;教育资源;自然资源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主要存在三种现象:
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从改革开放时期,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是6977.3元、7916.6元、8895.9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在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是23979.2元、26959.0元、29547.1元。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一直都处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之上,并且收入差距及加速扩大。
地区间收入差也在不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780.76元,东部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2472元,中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736.1,西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710.1元,东北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2874.6,东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高于全国水平。在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前十大城市,其中东部地区就占据了8个。从人均收入最低的五个省份来看,全部都是分布在中西地区。
行业间收入差距拉大,金融业,信息业计算机软件,科研与技术服务和地质,电力,文化体育娱乐在近五年年均收入排在前五位,而农林牧渔持续几年一直是工资最低的行业。
二、收入不均下的社会经济问题
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由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带来的收入差异在所难免,但严重的收入不均则会削弱社会公正,引发社会矛盾,并阻碍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影响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人力资本积累的差异性又会使个人获得收入的可能千差万别,由此容易产生马太效应,使较富裕者更有能力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从而积累更多的财富,而贫困者则更加失去了通过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改变自身贫困境遇的机会,加速贫富阶层的两极分化。此外,由收入差距造成的社会地位差距,极易引发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社会对低收入人群容易产生排斥心理,这会降低对低收入者参与社会竞争和获取教育资源的激励。收入差距的拉大,不仅体现在各收入阶层的人群的生活水准、消费能力等物质层面上,更体现在不同人群的社会地位、自我认同等无形的精神层面上,这种来自各方面的巨大的差异,特别容易引起不同收入阶层人群的心理畸变。这种心理畸变在高收入人群中往往表现为“官二代”“富二代”的频频弦富和对奢侈品的攀比性消费。其对社会的危害不仅在于资源的浪费和对社会拜金主义价值观的不正确引导,并且在于高消费为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对于其他收入阶层的人来讲,尤其是在一部分低收入群体中,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往往使其产生强烈的被剥削感,这种心理上的失衡很容易引致犯罪。
二、资源分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伴随收入的增长,居民收入分配差别也呈扩大趋势。而我国现阶段出现的过大的收入差别,是在资源配置计划方式转向市场方式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是自然资源、教育资源、金融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
(1)自然资源分配不均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储存量的多少,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固定的,这种自然资源的硬约束使得人均可利用的实际资源在逐渐降低,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所以,自然资源越丰富的国家或地区,越有利于其经济增长,自然资源的禀赋存量对经济增长存在正面的直接效应。自然资源禀赋提高,自然资源投入的边际成本就会降低,导致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等其它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上升,从而会产生自然资源对净投资、高素质的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影响总产出。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其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会得到较好的发展,而制造业与其它非自然资源相关的产业的发展会相对落后,从而也会影响总体经济增长。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资源禀赋的提高,使得自然资源的就业会有更高的工资回报,从而会鼓励有创新潜力的技术劳动者更多地趋向于在自然资源产业部门就业。这些就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居民收入水平不均。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个人劳动者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表现为工资即收入之间的差异。教育作为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它的不平等无疑也是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差异作为内因在长期中甚至是决定性的原因。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有技能的劳动力稀缺;另一方面低技能劳动力又由于低学历人口基数庞大而呈现无限供给的态势。再加上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高级人才市场缺位等,结果随着教育的扩展,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都呈现一定的“刚性”。因此,在现阶段的中国,工资压缩效应即教育的扩展对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平等化效应表现不明显。这是由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要素报酬逐渐得到还原,劳动作为一种要素投入,其报酬越来越接近于其边际收益产品;教育不平等造成了不同居民劳动力素质的差异,并最终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
(3)金融资源分配不均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金融资源发展迅速,但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非均衡性。中国东部与中西部东北地区的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存在着显著差异,在银行业存贷款、证券业上市公司、保险业保费收入等方面,东部地区都明显高于中西部、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占有的金融资源约占全国的60%左右,而中西部、东北地区只有40%。由于金融业在現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影响资本形成配置、产出效率的金融体系与金融机制可以减少信息与交易成本进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所以以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为重要特征的金融区域化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和收入分配不均的重要原因。
四、结论
收入分配的公平,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要求收入分配结果差别不能过大,贫富不能过于悬殊;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则要求各类经济主体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享有获得收入的机会,尤其是能够平等享有获得各类资源的机会,特别是金融资源、教育资源和自然资源,政府应该适度干预各类资源的分配,协调资源在各区间的配置,使得各地区能够协调发展,增加社会稳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缩小各地区的收入差距,缓解收入不均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CX2014101)
参考文献:
[1]袁春辉.和谐与分配[M].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张东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10)[M].第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张军涛,刘建国.城市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溢出效应——基于东北三省34个城市的分析[J].经济地理,2011(4):52-57.
[4]张小平,王迎春.转型期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周云波,高连水,武鹏.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1985-2005[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5):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