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议论文中片段的雕琢

2014-05-30 10:48张姝姝
关键词:懦夫论据项羽

张姝姝

梁启超有云:“学问之功,贵乎循序渐进,经久不息。”写作亦如此。能够如王勃一样酝酿片刻即可挥毫造玉的文豪毕竟是凤毛麟角,更何况是高中生。如果硬是要求写作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在短期内写出佳作实在是强人所难,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所以笔者认为,应从片段训练开始着手,能写好片段,也就不难串接成不错的文章了。

笔者目前执教高二两个物化班,所以在写作这一块更偏向议论文的训练,故本文的片段雕琢也以议论文为范例。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善作不如善改,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過功夫。叶圣陶说过:“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可见,平时在写作时就要教育学生一定要勤于敢于善于修改自己的文章。

以“隐忍”这一话题为例,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基本能够写出一段包含观点、论据和论证的文字,暂时撇开论据是否新颖、是否扣题这些问题不说,本文主要针对论述语言中需要雕琢的细小地方加以讨论。

删繁就简三秋树

例1:在很多时候,一时隐忍可成就日后的巨大成功。这道理人人都知道,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分析:这句话很明显不够简洁,尤其是后半句,没有深度。修改时,可采用凝练的文言文来表述后半句:“奈何知之者甚众,践之者尤寡。这样一来,在深度提升的同时也并不影响下文非文言的继续表述,一举两得。”

又如:“比武,刘邦又差项羽一大截。”这句话也明显太过随意平白,不妨参考《师说》中“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改为“刘邦下项羽也亦远矣”。

再如:“反观太子丹就是因为不懂隐忍,派荆轲去刺秦王,最后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这句话其实该生自己就可以修改,前提是对他加以提醒:学过苏洵《六国论》吗?相信他定会立刻恍然大悟,背出那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这些经典文章中的语言远比我们过多地赘述要来得便捷高效。

所以说,简洁是议论文语言的第一步,不可随意、拖冗。

绿肥红瘦两相宜

例2:陈涉少为佣耕,却心怀鸿鹄之志,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路莫不是隐忍吗?司马迁宫刑受辱,忍辱负重,到《史记》巨著撰成,一路莫不是隐忍吗?林冲雪夜上梁山却遭受白衣秀士的冷落,到晁盖避难梁山,自扯破天窗,还了一片光明,一路莫不是隐忍吗?

分析:且不说各素材的表述有待雕琢,该生至少有了使用排比修辞的思想,体现在每一素材结束后的“一路莫不是隐忍吗”,但问题也出现了:在陈述这些素材时该生明显使用了文言白话,结束语亦是,但与例一修改后的和谐感不同,结束语的表述明显不自然,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所以该生的此句语气不改,可根据句意改为:此一路岂非隐忍哉?

此外还有“那么刘邦凭什么称帝呢?”根据该生论据阐述时的文言味,这句其实也可改为:“静言思之,刘邦以何称帝?”又如:“我们应该学会隐忍,做一只美丽的蝴蝶。”此句的问题在于后一句来得突兀,为什么我们学会隐忍?这和美丽的蝴蝶有何关系?很明显应该取义“破茧成蝶”,那么就应该略加修改为“成为那破茧后美丽的蝴蝶”。

灵动一笔宛惊鸿

例3:他们沿着隐忍的方向前进,眼前终豁然开朗,一片生机勃勃,隐忍正是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分析:此句看似没什么问题,但也没什么特色,原因就是表述时虽使用了比喻修辞,但却未能加以雕琢,辅以想象,调动感官让修辞更灵动,所以后半句可以改为:一片生机勃勃,鸟语花香。隐忍正是一条走向成功的芬芳小径。

又如:某生的结句是“隐忍者需要坚持到底”。此句若以“坚持到底”为本体,改为一个比喻句则更好一些:“坚持到底是隐忍者通向成功的助推器”。

例4: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率“三千越甲可吞吴”。

分析:此句的后文引用了蒲松龄对联中的话,但细细一看却是有语法问题的,“终率”的宾语是“三千越甲”,谓语动词是“吞吴”,而“可”这个字却硬生生地让“三千越甲可吞吴”成了一个完整的主谓宾句,所以按照该生本句的本意,只需要将“可”改成“一”,意思就对了,也显得有文采,灵活改动,化为己用。

例5:隐忍过乌江,一切从头再来,况且吴中弟子多好汉,东山再起未可知。项羽的失败,是他不懂隐忍,他是个懦夫!

分析:前面表述的还好,可最后一句中的“懦夫”一词使用不妥,懦夫义为懦弱、胆小,而项羽恰恰是它的反义词——勇敢、强势。所以在遣词时一定要多加揣摩,不可太过信手拈来。

修改时,可以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静地修改。 学生之间互相批阅也不失为一个共同进步的好办法,可酌情使用。

鲁迅写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并觉得毫不可惜。列夫·托尔斯泰认为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曹雪芹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所以我们教者一定要告知学生这个道理,功夫下在平时,就不难写出考场佳作。

猜你喜欢
懦夫论据项羽
证明本身就是一种懦弱
证明本身就是一种懦弱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证明本身就是一种懦弱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The Tiger and the Fox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梦遇项羽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