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书祥
构建高效和谐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新课改倡导我们打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高效课堂。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发展,课堂出现不和谐情况,主要表现在:上课时,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黑板写了又擦,擦了又写,笔记记的满满的,纯粹是“填鸭式”教学,学生成为被动学习的机器,没有自主思考、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和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高效和谐吗?形式上教学任务可能会完成,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并不高效。和谐的物理课堂应该表现为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师生和物理课程和谐。只有课堂和谐了才能够提高效率。那么,如何构建高效和谐的物理课堂呢?我认为要构建高效和谐的物理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搞好教师与学生关系,构建气氛和谐的物理课堂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理课对于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尤其对于农村的女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难的课程,它要求要有敏捷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分析、表达能力。在物理课上,要耐心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作图分析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其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指导、讲解。学生如果一时犯错,不要激动,给予其犯错的机会,然后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下慢慢改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物理当中慢慢成长起来。
1、使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他们和老师和谐相处的基础
青年学生的心理往往都是敏感而脆弱的,一旦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歧视或者漠视,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拒绝老师施教,这样的话,我们再好的教学理念,再精彩的教学设计都毫无意义。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信任。教育教学过程要平等,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成绩较差的学生,使他们建立做人的自尊和学习的自信。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处在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中,这样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
2、教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爱护能长期维护课堂的和谐气氛
职业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因此大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信心不足,厌学等不良情绪,就物理学科来说,程度参差不齐,不少学生连基本的物理常识都没有,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某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认真钻研教材,利用图天、实物、录音、背景材料、多媒体影像资料、及当时环境等引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创设一个饶有趣味、且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较为真实的活动场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其学习兴趣。二是通过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这门课程强调观察,更强调实验探究。在实验中学习正好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各种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及独立探究能力。
新课标提倡激励性评价,注重情感体验,并不是只可表扬不能批评,也并不是只有表扬才有激励作用。学有自己的思想,对自我也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老师的评价必须客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漫不经心地表扬或者没有价值的表扬则往往被学生忽略或引起学生的反感。对学生的学习,无论过程、方法还是成绩都要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做得好的及时肯定表扬,指出继续前进的方向;做得不好的及时指出,引导他改进,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觉自己在不断前进,都有希望,学习的兴趣才可能持久。
3、协调好学生关系,发展和谐的物理课堂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在物理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假如这种“不和谐”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将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而“活动单导学”模式,能让学生积极地相互学习,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完善高效和谐的物理课堂真正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努力研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科学的实施方案。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导”,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指导学生怎样学习,辅导学生高效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化。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优化整合。
1、抓好课前预习
高效课堂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的课堂,通过学生的预习,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逐渐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和自学意识,变厌学为乐学、被动学为主动学。设计的导学案能让学生在课外做好预习,课堂上,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即自我学习、敢作敢为、会感知知识、联想拓展、交流合作、善于表达、整理笔记等十大自主学习能力。
2、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
一节完整的课往往包括导入环节、新课讲授环节、巩固环节、练习环节这几个部分.其中,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阶段.而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象看一部精彩电影一样,聚精会神的进入课堂学习,这样会大大提升整节课的效率.在物理课堂上,用于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生活经验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等.作为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
3、通过恰当的提问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创设愉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生活情境,把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物理现象、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难度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
4、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有的專家说,“平庸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 “启发引导,做最优秀的学习者”。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角色,给教师重新定位,从一个传统的“讲者”变成“教者”,从一个“教者”变成“学者”,即做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教师起到导学作用、评学作用和督学作用。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由单纯的教变为教与学并重,由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由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知识和能力并重,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由传授者变成了策划者,由单纯的知识型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型,学生的学习也由接受式变为探究式,变死记硬背为体验感悟。
三、因材施教,具体学生具体对待
教材虽然是专家编写的,但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素材和教法,有些不适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可以删除,部分内容也可以修改。同时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把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进行二次备课,形成个性化教案。
基础相同的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快有慢,有的学生接受新知识快,忘记的也快,这样的学生要经常提问,常常督促加强巩固消化;有些学生学习新知识慢一点,但掌握的比较扎实,只要给他们消化吸收的时间,这类学生能够取得比较稳定的好成绩;有些学生基础差学习新知识又有些困难,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也不能歧视,要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 鼓励他们一点一滴的提高,争取取得理想的成绩。
构建高效和谐的物理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新一轮课改的方向,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完成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敢思、敢想、敢说、敢做。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尽快构建和谐高效的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