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服务读者

2014-05-30 10:48王萍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以人为本高校

【摘 要】 信息网络化时代,图书馆的信息传播媒介由过去的纸质图书转向电子数据信息书与纸质图书并存。纸质图书仍有其存在的意义与需要,电子图书更有其发展的现实与空间。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也应有创新意识,由扁平单一的服务方式转向立体综合的服务方式,笔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时间、空间、内容、手段等进行了全面思考,认为信息网络化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应以人为本,线上线下有效结合,以满足不同读者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 信息网络化 以人为本 高校 图书馆服务

【作者简介】 王萍,鄂州职业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4-0060-02

图书馆一向被视为大学的知识宝库,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所谓“澡雪精神,切磋学问,培养经纶,重在图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个人电脑的普及,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把读者从手机终端和个人电脑前吸引到图书馆,进行更深度更专业的阅读,成为新时代的重大命题。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新变化

1. 受众群体的多样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因此,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受众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各阶层都可以利用图书馆这一平台。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可以到实体图书馆去利用图书资源检索信息,又可以通过电脑设备成为虚拟图书馆的在线读者。

2. 服务方式的多重性

网络应用使图书馆检索服务不再局限于卡片式及对书本的检索,而是转为网上文献检索、电子阅览、资料下载等服务。读者与图书馆的空间距离将不再是人们利用图书馆的障碍,相反,时间却是一种资源,需要重新分配。读者是否愿意把时间花在图书馆成为一个严肃话题。

3. 读者服务的技术化

图书电子网络化后,馆藏资源不但包含传统意义上的纸本文献信息,还包含了图书馆所购买的电子数据化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参考咨询、信息检索等服务之外,同时还为读者提供网上远程服务,如:全文检索、在线答疑、信息传递等。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

1. 专业服务不到位

信息网络化时代,一般信息很容易获取,电子书、报刊杂志电子版已在手机终端普及,这种环境下,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已经不是一种趋势,而是每个图书馆都必须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但很多高校图书馆开展专业化服务还很不到位。除了资金投入有限以外,还表现在:软性服务理念跟不上硬件设备的更新,全方位立体的服务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懂专业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且具备立体服务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匮乏。

2. 信息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有限

图书馆有很多历史宝贵资源因囿于人力而没有电子化,也没有免费共享。同时,前沿科技信息因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财力投入有限,也没有在大范围内共享。这种状况导致读者对图书馆文献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使图书馆的资源利用停留在一个比较浅表的层面。这样,就使图书馆与一台联网电脑之间的竞争力拉不开差距,使之对读者缺乏吸引力。

3. 全方位服务的难度提高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图书馆,主要是提供场所和资源让师生查找资料,借阅书籍,信息网络化时代,除了传统的工作范畴还包括资源的电子数据化,分类归档,电子图书馆的管理、线下活动的开展、深度阅读理念的倡导、利用微信微博平台推广图书馆文化等。对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服务时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复合型人才缺位

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必须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如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等,还应掌握程度较高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知识,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不仅缺乏懂得图书馆知识的人才,还缺乏懂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人才。有些图书馆甚至出现高科技人才断层甚至空白,这些直接影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

三、信息网络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如何创新

信息技术革命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资料丰富广博的特点仿佛正在被网络信息取代。但是无论载体如何改变,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这一地位是不会改变的,它的场所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庄重肃穆的学习气氛,是自习室、宿舍及其他场所都无法取代的,对身处其中的师生能起到熏陶和感染的作用。美国总统奥巴马青年时代在哥伦比亚大学花时间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他如此评价图书馆:“图书馆有很多意义,它不仅是藏书和藏数据的地方,也是通向世界的窗口。我们总是在这里发现新思想以及促使国家向前发展的深层概念。当我们说服一个孩子跨过图书馆门槛的时候,我们就永远地、更好地改变了了他的生活,这是永远巨大的动力。”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同时借助网络的开放性、现代技术的快捷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提高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和质量。

1. 创建信息共享空间,满足多层级需要

信息共享空间,是指用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将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服务、信息技术重新整合,为读者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比如,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可由图书阅览区、报刊阅览区、音像区、多功能电子阅览室、特藏阅览室、共享咨询中心等部分共同组成。读者事先可登陆网络电子图书馆检索、确定资源来源,然后前来图书馆借阅或者下载、打印。图书馆的电脑检索系统可以帮助读者快速确定书在书架上的位置,按号索迹,取出图书,在柜台或自助借书机上都可以完成借阅手续。

2. 通过人文建设实现创新服务

网络云平台使信息共享达到一种几乎取代图书馆电子数据的程度,所以,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功能应更多地回归到教育上来。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场地优势,营造气氛,給师生提供一个强大的求知气场,互相影响,互相督促,取代读者平时在网吧、学生宿舍、家庭上网的那种散漫状态,而进入一种求知若渴的高效率学习状态。为了吸引师生到图书馆,还可以提供多样的参考咨询服务,比如创建人文论坛、讲座;开辟书画展厅和主题阅读推广阅览厅,在特色服务中体现个性化服务。有的图书馆利用新兴的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信息,与读者形成良好的互动。还有的图书馆组建了同院系借阅小组、同公寓借阅小组、同专业借阅小组、同兴趣借阅小组等,以小组为交流平台,使阅读过程具有轻社交与轻交流的功能。这些举措提升和丰富了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引领功能。

3. 通过新技术实现创新服务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数字资源建设,采购和开通了图书、期刊、英语学习、音频、视频、工具书、题库数字资源等。在全新服务模式下,图书借还、咨询、办证可由自助借书设备实现自助借书服务。凭校园一卡通刷卡进入图书馆,进入不同阅览室无需受重复刷卡、存包等限制,可携带书包、图书等物品自由出入。图书永磁磁条更换为可充消磁条,图书借、还时可分别消磁、充磁。新技术带来的新模式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增加了开放时间,而且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服务理念,带给了读者“无障碍”接触图书资源的新体验,营造了一个更加轻松、自由、人性化的阅览环境。

米歇尔·奥巴马在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演讲时说:“技术的力量,打开世界,让我们接触以前根本难以想象的思想和创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也能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发挥更大的育人功能。这就要求服务理念创新化、服务模式开放化。高校图书馆应注意适时修正自己的服务定位、发展规划和读者服务模式,把工作的重点从藏书转向服务教育和读者上来。

参考文献:

[1] 刘素娟.试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网络科技时代,2008,(2).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以人为本高校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传承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