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红
摘 要:本文论述了图书馆服务中的一些优良传统应该得到重视和传承,如:公益性服务原则、外借阅览等基础服务等;另一方面应在服务中有所创新,如:增强服务竞争与服务效益观念、拓展服务领域及加强文化服务功能。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守旧;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恒动力,亦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图书馆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推陈出新的风尚。但是,是不是所有旧的东西都必须放弃?我们是不是在令人炫目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中,丢失了我们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精华?本文就“如何坚守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旧,以及应该创出生机勃勃的新”这两个方面,阐述一些个人的思考心得。
一、坚守不可或缺之旧
我们所谓的“守旧”,是指坚持公共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坚守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优良传统,避免各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而阻碍图书馆事业的正常稳定发展。以下这三个方面的“守旧”是不该被我们所忽略的。
1.坚持公益性服务为主 所谓图书馆的公益性,是指它所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可以由人们共同占有和享用,它具有明显的利益公共性、社会性。可以说无偿服务作为图书馆神圣性的一种象征,已经成为全世界图书馆界的共识。国际图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以及各国的图书馆法规中,都有免费服务的明确规定。“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设施是政府拨款购置,属于公共财产。这些资源和设施的使用以及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应对所有公众免费开放,这是公共图书馆的办馆宗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掉这个宗旨。图书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免费向公众服务,在新世纪仍然是图书馆的本质特征,是图书馆同一切营利性信息咨询机构相区别的根本之处。国际图联不久前发表的版权声明也再次强调了公共图书馆资源应对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重要性。 公共图书馆要坚持公益性服务为主,一是不能随便创收,二是不能热衷于创收。 不能随便创收,就是说图书馆有些特殊服务的适当收费固然是合理的,但不能喧宾夺主,占了图书馆服务的主导地位,影响基本读者服务。所谓特殊服务指的那些涉及图书馆员附加值劳动的服务,如代读者查询检索文献、撰写编制文献研究综述报告等,不能因为这些特殊服务需要专业人员、资源和设备就影响基础服务的人员配备、资源设备的配置。
2.基础服务应得到足够重视 外借阅览咨询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基础部分。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这些基础服务正面临着新的困难。其一是图书馆领导的重视程度。虽然大部分图书馆用计算机检索代替了人工检索,全面开架代替了闭架管理,但基础服务仍属于技术含量低、重复率高的劳力型工作,不能充分体现一个图书馆的创新和发展,也较难体现领导的政绩,因而大多数图书馆管理层对基础服务不够重视,在设备和人力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在国外,图书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人习惯于天天去图书馆看报,有人为孩子借儿童读物,甚而有人在图书馆里寻了菜谱回家研习、借了地图出门旅行;大中小学生更是充分利用图书馆收集资料以完成课外作业。 有一所公共图书馆非常明确地提出“全馆为一线,一线为读者,读者是第一”的服务理念。该馆馆长是一名造诣专深德高望重的图书馆学专家,她坚持至少每月一次亲自在图书馆借阅总服务台值班,并要求各部门负责人每周周末轮流在借阅台值班,以切实了解读者爱读什么书,馆藏还缺什么书。他们尽最大的努力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全馆上下抓好基础服务,使该馆在很短时间内便享誉甚广,成了当地民众文化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成了图书馆界同行参观学习的热点。 这些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又一次证明:做好做强了看似简单陈旧的基础服务工作,同样能带活图书馆全盘棋。
二、创生机勃勃之新
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正被国内外同行们不断实践着、推进着。其中,以下三方面的创新尤为重要。
强服务竞争和服务效益观念。现代传媒及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经营性书店及各类读书组织的不断出现,逐渐形成与图书馆争夺读者、用户的趋势,挑战图书馆的生存、发展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一方面应树立竞争意识,增强职业危机感。要努力营造服务特色,打造服务品牌,致力于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并坚持以雄厚的资源优势、良好的社会信誉、不断提升的服务效率去积极参与市场服务份额的竞争。我们还应该认识到,读者是图书馆生存的社会前提,图书馆失去了读者,存在的意义也就黯淡了。因此图书馆加入竞争的目标之一就是稳定自己的读者群体,图书馆建立自己竞争优势的手段,也存在于为读者所提供的服务之中;另一方面,要重视提高服务效益。服务效益主要体现在服务于公众而产生的社会效益上。实行科学管理;要摒弃人浮于事、服务环节缺乏协调、忽视功能分工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高克平.浅析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 刘晓云.试论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核心问题[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2):30-31.
青年时代2016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