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艾林
摘要: 目的:在心脑同治理论指导下观察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探讨,从而为心脑同治理论提供临床治疗依据。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药物通心络胶囊,而实验组患者给予患者益气心脑灵治疗。观察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x2检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如果P值小于0.05,则说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靠。结果:实验组中患者治疗有效例数为46例,该组治疗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患者中有效例数为38例,该组治疗有效率76%。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通过统计学研究发现,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脑同治理论指导下使用益气心脑灵治疗老年心脑共病能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因此,该理论方法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脑同治;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理论探讨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53-01
根据藏象理论,心与脑室紧密相关的。其中心脑相关的物质基础是血脉,而其外在表现是神。从生理上来讲,血脉与神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从病理上来说,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旦血脉结构和功能异常,则会对神造成影响,如果神的功能发生失常,则血脉的结构与功能也会出现异常。因此,在藏象理论基础之上可以将心脑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该系统是以血脉和神作为内在的物质基础与外在的表现,这是心脑共病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心脑同治重要的理论依据[1]。作为老年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心脑共病常见中医症状表现为瘀痰的阻滞以及正气的亏虚,这为益气心脑宁对心脑共病的治疗一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治疗证据[2]。为了探究在心脑同治理论指导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以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方法,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之上,同时给予患者益气心脑灵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对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65岁至87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75.1 ± 5.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在64岁至88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76.2 ± 4.1)岁。进一步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性均没有统计学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脑外伤、脑肿瘤、免疫性疾病、精神病以及药物过敏者等进行了排除。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其方法为:口服,每天3次,每次3颗,且在饭后进行。服用疗程为一个月。实验组患者给予益气心脑宁汤剂进行治疗,其药物组成成分为川芍、当归、红花、远志、赤芍、地龙各12克,石营蒲、威灵仙各20克,全蝎和水蛙各6克, 黄茂和鸡血藤各30克。采用传统的中医药的煎药方法,进行2次水煎共加入水400毫升,空腹时进行服用,早晚各一次。
1.2.2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
使用 SPSS 19.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相关数据进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如果P < 0.05,说明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中患者治疗有效例数为46例,该组治疗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患者中有效例数为38例,该组治疗有效率76%。相应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无效率分别为8%和24%。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通过统计学研究发现,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详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例) 有效人数(例) 有效率 无效人数(例) 无效率
验组 50 46 92% 4 8%
对照组 50 38 76% 12 24%
P值 < 0.05 < 0.05
3 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生理病理上发生的变化,使得老年人在中医症状表现方面相比较中、轻年人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中心脑共病就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表现。文献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年龄与气虚表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同时年龄与瘀痰阻滞之间也存在着相关关系。而气虚和瘀痰阻滞则是老年心脑共病的常见中医证候表现[3]。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使用益气心脑宁对于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充分说明心脑同治理论对于心脑共病治疗有重要的临床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晓岚,韩宁.心脑同治学说的含义及临床应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3):129-132.
[2] 刘永源,贺松其.痰浊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3,(5):61-64.
[3] 刘军莲,宋剑南,中医血疲证本质研究概况.辽宁中医杂志[J],2006,33(9):1091-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