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燕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并伴多脏器衰竭的护理。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吸氧,改善肺功能,治疗及预防感染等。结果:15例患者中急性感染控制、心肺功能明显改善者13例,占86.7%;死亡2例,占13.3%。结论:通过正确有效排痰、合理给氧、行机械通气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控制感染等可以有效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6-0334-02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是我国比较常见的心脏病之一,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为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精心的观察护理有重要意义[1]。慢性肺心病主要表现为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肝肿大、胃肠道淤血、全身水肿等,一旦发病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其死亡率将比较高。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肺心病并伴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55~82岁,平均64.5岁;病史7~26年。15例均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呼吸性碱中毒等症,痰培养均为阳性。
2 护理措施
2.1预防感染加重或防止再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肺心病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入院治疗的15例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有12例,占80%。因此,应严格控制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另外要预防院室感染,要紫外线消毒1~2次/d,并定时开窗通风。禁忌:长期应用抗生素要防治真菌感染[2]。
2.2保持呼吸道通畅:①加强排痰和湿化:在护理上要彻底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做好顺位引流,定时翻身、叩背、及时吸痰,吸痰后2 min给予高流量吸氧。痰液黏稠时须反复湿化,反复吸引,直至痰液变稀薄;②合理给氧:给予低流量吸氧,1~2 L/min。可将氧气通过盛有60℃温水的湿化瓶,使氧的温度达32~35℃,从而使供给的氧气温度加大,患者感觉呼吸温和、舒适、通畅、咳嗽容易,可增强氧疗效果;③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护理过程中尽量安排住单人房间,避免交叉感染。机械通气超过12 h的患者,需每6小时口腔护理1次,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漱口液擦拭口腔、牙齿,防止口腔感染等并发症。吸痰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气管内吸痰快速、准确、轻柔,时间不超过15 s/次。
2.3减轻或消除水肿:①将下肢抬高,增加静脉回流,减轻下肢水肿,按医嘱使用利尿剂,正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监测电解质,观察体重变化,了解利尿效果;②对年老、水肿明显、卧床过久者,应加强皮肤护理,以防压疮发生。帮助患者避免腿部和踝部交叉受压,保持衣服宽松,床上进行四肢活动和翻身,检查患者各种仪器钢的含量,避免摄取含钠高的的方便食品。
2.4用药护理
2.4.1 利用利尿剂以缓慢、小量和间歇为原则,因利尿过猛易导致:①低钾、低氯性碱中毒,抑制呼吸中枢,降低通气量,增加氧耗,加重袖经精神症状;②脱水使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加重呼吸衰竭;③血液浓缩可增加循环阻力,且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用药后需密切观察神经精神症状、痰液黏稠度、有无腹胀、四肢无力、抽搐等,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和体重,及时采集血清血标本测定电解质。
2.4.2 强心剂使用要慎重:由于长期缺氧,患者对泮地黄类药物耐受性降低,故疗效差、易中毒,宜选用速效、排泄快的制剂,剂量宜小,用药后须严密观察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呼吸兴奋剂应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使用,可配合吸氧、解痉、祛痰等措施,不能长期和大剂量应用。严重呼吸衰竭时,因脑缺氧和脑水肿未纠正而出现频繁抽搐者,应慎用呼吸兴奋剂;用药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或肢体抽搐,提示药物过量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2.5严密观察病情:①做好监护: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意识丧失,生命垂危,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进行监护,要特别注意呼吸的频率和节律变化。血压明显下降,考虑消化道出血[3];②注意意识的改变:患者如出现意识恍惚、头痛、多语、性格异常等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同时,结合血气分析进行正确判断,如PaO2<60 mm Hg,PaCO2>50 mm Hg,多提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③注意大小便情况:准确记录尿量并定时实验室检查,大便的颜色可提示消化道的变化,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及出血的程度。
2.6合理饮食因肺心病病人多数有营养不良,改善营养状况有利于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及增强呼吸肌力量。热量应至少每日12.54kJ/kg(30kcal/kg),其中蛋白质每日1.0~1.5g/kg,糖类不宜过高(一般≤60%),因为糖的呼吸商高,可增加CO2生成量,增加呼吸负荷。并应给予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饮食,防止腹胀、便秘增加呼吸负担。少量、多餐,注意减少用餐时产生疲劳。有水肿病人应注意限制水、钠盐摄入量。
2.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除积极处理躯体不适外还应加强心理护理,应注意与患者进行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多用鼓励性、解释性、安慰性、指导性语言进行沟通,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和配合,使之感到安全、舒适,减少不安和紧张情绪,有利于康复。
3 小结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伴多脏器衰竭严重地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入住我院15例患者中均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痰培養均为阳性,细菌大多是铜绿假单胞菌,提示多脏器衰竭与肺部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护士应全面观察,全面分析,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肺功能,治疗和预防感染,补充营养,加强心理护理。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抓好每一个环节,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平.观测治疗肺心病前后心室功能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2):132.
[2] 王树国.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伴多脏器衰竭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22(4):201.
[3] 陈志清.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2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