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萍
摘要: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而声乐教学活动中技能技巧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诸多心理因素变化多端,出现的问题错综复杂。因此,引起的心理效应对声乐的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合理运用和掌握心理效应,使学生获得表演的经验和正确的歌唱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歌唱;心理效应;先锋;支撑;后盾
一、歌唱的情感表达需要心理效应做先锋
声乐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综合性艺术。它要求演唱者不仅仅要唱得悦耳动听,还要唱得感人至深,和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作品的艺术魅力感染听众,起到传承和教化的作用。作为教师,必须深入分析和掌握歌曲的艺术形象,发挥艺术形象的感染作用,才能在逐步深化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美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不断的音乐实践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我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的同时,多观察、多体验、多了解一些描写各种人物细腻情感的文学和戏剧作品;同时也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些影像资料,利用网络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以期提高他们的情商。每天专业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朗诵一些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学习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角色练习绕口令,从而在演唱的过程中和方言告别。自信、大膽地表达作品。放松身心,默契地和老师配合,以情入手,以情生情;以情主导,以情激情;以情入境,以境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出色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在这里情就是最强大的心理效应。
我常告诉学生,一个歌者,连自己都不能够感动,很难想象他的歌声如何能够打动别人。所以,任何只注重“声”或“情”其中一方面的声乐教学都是不完整、不科学的。我们应该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为基础。
二、歌唱的技术需要心理效应做支撑
想要获得理想的歌唱效果,除了嗓音的好坏,还需要智力和心理的援助,因此,要特别注意对歌唱心理的培养和加强。
其实,说到歌唱心理的培养和加强,也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在说明声乐教学法的一些教学原则。我想谈的是心理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强调主观上的细节:如音的记忆、心理的概念、感情和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遵循启发式的比喻教学原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歌唱的欲望。譬如,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成熟老练的歌手,每一次的练习过程都是一次演出,要有现场感的情感效应,全身心投入歌唱;歌词不仅有体积感,还应该有空间感;自己就是音响师——可以放大或放宽每一个音,从而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升华了自己的人格魅力,锻造了自己的声音形态,磨砺了自己独特的音色,这就是心理效应的支持。否则,学生怎么会理解“热馒头冒气”的控制就是在比照上口盖的打开与保持?当然也不会理解“千兔一窟”的妙语就是在讲头腔共鸣的位置及字音的保持?甚至“猫捉老鼠咬而不死”的咬字与吐字?如果你愿意,可以在一个透明的球体里用手去触摸你刚刚咬过的一个字眼,那是一种可感的效果。或者感觉到你正在运球,也正是这个运球的过程让你有了一种抓住字眼儿的感觉?那样,母音、位置、腔体、音色、气息的保持就会做得很好,当然会获得理想的声音。没有强大的心理效应的支持,你做不到。
所以,我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尽量地根据他们的声音条件,布置不同风格、不同结构、不同情绪、不同时期、不同难度的作品,目的就是让他们通过不同风格的作品,驾驭自己的声音,磨炼歌唱技术,锻造优美音色,学会表达,真正地成长为艺术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三、歌唱的艺术实践需要心理效应做强大的后盾
为了更好地解决声乐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就必须要考虑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有一个学生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值得一提。当时的他专业成绩差,音不准,性格内向。我看着他原地踏步的状态很着急,于是生气地告诉他:作为一个男人,你得有所抱负,每天躺在床上苦思冥想地告诉自己要如何努力,却整天揉着惺忪的眼。关键是你准备好了吗?要不就算了吧,别再折磨我!他哭了,我难过极了,心里好后悔对他说了那些话。但是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离开了教室。有一天,当我路过琴房的时候,不太熟悉的歌声吸引了我。推开教室门,原来是他!歌声戛然而止,他低下了头,我不失时机地鼓了鼓掌,他惊喜的目光和灿烂的笑容让我至今难忘!最后,他成功了,而且很成功,目前从事艺术工作。他告诉我,会一直走下去。
从这个个案中我们发现,这位同学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在天天练中找到了自我。所以,如果一个人具有强烈的、明确的、深刻的动机,并产生了积极地、全力以赴地从事活动的愿望和愿意克服不可避免的困难、不利的条件和其他情况,坚持不懈地向既定目标前进,那么,任何活动都会进行得更有成效,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相信,随着情感的投入,心理效应的介入,在歌唱技术的支撑之下,我们的声乐课堂会越来越精彩,学生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