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程
【摘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特有的同时也是普遍的表现形式,数学乃是隶属于科学文化范畴的一种基本文化形态.把数学上升到文化层面的教育必将成为新的历史阶段基础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文化;数学教育;现状;策略
一、数学的认识和数学教育的现状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以其在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类有意识地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和传播的早期即已奠定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数学是人类文化特有的同时也是普遍的表现形式,它作为人类基本文化活动之一,与人类整体文化血肉相连.从一般的道理看,文化即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数学既是人类精神文明又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尤其要注意到,数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硕果.
然而,受中国传统数学教育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中国现代基础数学的教育工作的现状是:绝大多数的基础数学教育工作者仅把数学作为一种知识来传授,数学就只被认为是给人提供了一种工具,提供了某种计算的技术,或者充其量还从获得这种工具和技术的过程中附带一些什么而已.人们远未将数学当成一种文化来接受,这是不争的事实.
二、文化视角下数学教育的策略
1.数学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理念
现代数学已经或正在展现出许多新的科学特征和文化特性,迫使我们要不断更新数学教育理念.基础数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主体的广大中学数学教师,要做教育的“有心人”,要了解数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它对数学教育提出的相应要求,逐步确立数学文化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在實际教学中,要突破数学的外在形式,在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的同时,应注重深入到数学的思想内涵中去,充分展示数学的自然真理性、社会真理性和人性特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课程改革与考试命题要凸显数学文化的特征
数学教材、数学试题在数学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要实现数学教育的人文化,就必须在课程改革和考试命题上做足文章.
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就是要处理好作为科学的数学、作为文化的数学和作为教育的数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它们能以一种恰当的比例分配到数学教材之中,逐步实现科学—文化—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设置目标.令人备感兴奋的是,2004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力图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的、与他们的经验紧密联系的背景中感受数学、建立数学、运用数学.教科书充分关注数学与自然、生活、科技、文化、各门学科的联系,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与外部世界是息息相通、紧密相联的.我们希望,这样的尝试性改革举措在今后修订再版的过程中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考试尤其是高考试题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力是众所周知的,这是应试教育不容回避的弊端.不过,近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已经在注意体现数学文化的特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高考数学试题Ⅱ卷的一道剪纸拼图问题可以说是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好题,整个题目充满奇异、和谐、对称、简洁的美感,数学文化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数学教学方法中要体现数学文化的功能
数学教育对数学美育、数学德育的功能一直重视不够,实际教学中只给予了极少的蜻蜓点水式的关注.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要格外重视数学,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因为美能激发求知的欲望,而且兴趣和美感是引向创造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数学美具有科学美的一切性,不仅内容美,而且形式美;不仅思想美,而且方法、技巧美;简洁、匀称、和谐的美感,在数学中到处可见.数学还具有艺术美的某些特性,事实上,自从数学诞生后,就从未与艺术完全分开过.数学美一直是指引数学家前进和奋斗不息的一盏明灯.因此,全面把握数学的美育功能,并在实际教学中给予高度重视,对于数学教育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注重数学的德育功能,现时仅仅把数学当成一门纯技术课程实施教育,尽管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实践技能,但与我们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毫无关系,这样就分割了数学与德育的关系,实质上也是剥夺了学生的一种学习动机.经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欣赏他们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是相当不容易的,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就成了我们实际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所以,如果我们不仅仅让学生欣赏数学,看到一个个美妙的定理像一串串美丽的珍珠,而且透过它们还看到人类生生不息、为之奋斗的历史画卷,必然可以净化其心灵,培养其崇尚真理的品质,那无疑是数学教育的一大成功.
4.努力开辟第二课堂积极创造数学文化的氛围
由于数学教材所体现的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等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的制约,数学教育的人文化仅仅靠课堂教学的改革,恐怕在短期内还难以完全实现.除了狠抓课堂教育的改革以外,我们还需努力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在校园内创办数学橱窗、举办数学专题讲座等一些形式,积极营造数学文化的氛围.
总之,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已在很大程度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把数学上升到文化层面的教育应当成为新的历史阶段基础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当我们真正把数学文化的魅力渗入教材,融入课堂,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会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热爱上数学.当然,这个美好的愿望能否得以实现,还有赖于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有效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数学文化与人的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3):1-4.
[2]梁贯成.中国传统的数学观和教育观对新世纪数学教育的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3):5-7.
[3]黄秦安.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素质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3):12-17.
[4]葛云中.未来教师教育观的三大转变[J].当代教育,2002,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