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端
摘 要: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重要标志之一,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体现,是打造透明、廉洁、高效政府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进政府行为的科学化、民主化。近几年,丹东市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努力提高群众服务水平,竭力铸就便民、亲民、为民的政府形象。笔者通过对丹东市政府公开办公室以及行政服务大厅的调查与思考,对丹东市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务公开;服务型政府;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3-0056-02
一、政务公开的必要性分析
1.政务公开是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是评判一个国家信息公开程度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强政府、弱社会的政治格局中,政府作为国家政治、社会管理的中心,大包大揽地承担了包括社会职能在内的一切权力。政府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这种格局中,政府职能和权力运作对公众来说是神秘而封闭的,公众与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而随着公共行政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政府逐步简政放权。正如服务型政府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是以公民为中心,强调根据公众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服务内容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而公民在参与国家政治事务、表达自己见解的过程中,加强了政府与群众的良性互动,让政府更加详细地了解公众实际政治生活中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成为更加开放、便民、服务型的政府,带动了社会主义民主程度不断发展。
2.政务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的体现。公民作为国家成员参与政府事务管理,了解国家的政治活动,实际上是政府与公民进行沟通、互动、达成共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民表达了自身的政治意愿,更加了解政府的办事流程,政府信息也更加公开透明。一个国家的公民参与水平直接体现着该国家的民主程度,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则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管理的最直接、最明显的表达方式。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能使公众了解行政权力运行的状况,熟悉政府行使规则、职权范围,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同时,促进公众广泛参与,增强政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保障公民参政议政权利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公民可以通过了解政府信息,针对公众事务很多与现实情况运行不符合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直接促进政府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3.政务公开是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重要举措。政府自从诞生以来,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政府与公众之间隔阂与距离是历史沿袭的。传统的政府是专制封闭型的,公众的参与几乎为零,即便经过了数千年发展——政治改革血战前行,民主程度不断推进。但是,沿袭至今,政府行为的暗箱操作,导致腐败产生。罗伯特·达尔在谈及民主时曾指出,“充分的知情是民主的五大标准之一”。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以必须是透明的政府。政府透明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政府行为规范、协调运转、公正廉洁。作为国家成员之一的普通公民,有权利了解政府权力职权范围、运作的过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政府有义务向社会公开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之外的政府信息。
4.政务公开有利于权力的规范运行。政务公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公开的目的是为了权力有序规范运行。因此,没有公开,监督就无从谈起;没有监督,权力就容易被滥用,导致腐败。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亚当·斯密笔下的“理性经济人”,人们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特质,即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也不例外。这时行政权力的不规则运行极易导致公权力的异化,这就需要以公权力代表的政府,更加公开透明,营造平等竞争、有序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
二、丹东市政务公开的方式与内容
近几年,丹东市政务公开由辽宁民心网、市纪委、市政务公开办公室三个部分组成。
政务公开主体的界定很多学者认为应该更加宽泛,不仅包括政府行政部门的行政信息,同时还应该涵盖拥有公共权力的部门以及司法部门信息、社会组织信息、一些具有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公共企事业單位的信息以及党务信息等。而根据当今社会市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普遍需要,结合丹东市情,群众最为关心的往往是与民生相关的具体政府事务,因此,丹东市政务公开的主体理应界定为各个政府各个职能部门,这种界定方法对于丹东市民而言更现实、更直接、更便民。
政府公开的客体是指向哪些人公开的问题。政务公开主体以外的组织、团体、个体的普通民众都是政务公开信息的对象。
政务公开的内容往往又与保密工作相对应。依据保密法的相关规定,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经济秘密、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事项是不能公开的。除此之外,凡和群众权利和利益相关的所有工作事项都应向公众(包括单位内部员工和社会公众)公开,以促进民众与政府的互动,以方便、快捷、有效的方式让公众了解政府运作状况,打造透明、阳光、廉洁政府。
三、丹东市政务公开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丹东市政务公开主要有主动公开和依法依规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公开的信息主要涉及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待遇、征地补偿、动迁改造、供暖政策、低保政策等方面问题。政务公开的方式中最有效的是以下三种方式:(1)网络媒体。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保留时间长、受众多互动性强的优势。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网站网页、发布新闻信息、发布微博等形式向公众公开政府信息。(2)传统媒体。主要包括: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宣传手册等。在新媒体网络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传统媒体如报纸,它的受众广,阅读便捷、方便留存等自身优势是网络等新媒体不能替代的。(3)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可信性、严肃性等特点。当各种不同意见、质疑声充斥着网络的时候,需要权威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终止流言和非议,避免不必要的猜想与骚乱。2012年,丹东市各级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36次。(4)召开听证会议。丹东市很多听证会议邀请市民代表、专家学者参与。除上述四种方式外,其他方式还包括:张贴公告、下发文件、档案查询、电话或当面咨询等等。充分利用公示板公开、窗口公开、媒体公开、文件公开等基本途径,狠抓政府信息公开硬件建设。
近年来,丹东市把深化办事公开作为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切实保障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的有放手段、表达权和监督权的有效手段。通过创新网上审批方式、即时办结制、复杂事项承诺办理制、联合审批事项同步办结制,审批环节减少了30%以上,审批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2012年12月25日,丹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投入使用,其中建设工程招投标交易场所和功能设施经省住建厅主管部门检查验收,达到了省内一流水平。十几年来,共办理审批和服务事项170多万件,群众满意率98%以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1.公开内容的标准化程度不足。目前很多流程性的公开已经顺利开展,但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反馈效率还不是很高,例如有的单位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应该公开的内容未做到全部公开;有的单位应该事先公开的内容变成事后公开;有的单位应该公开办事全程,但只公开部分办事依据和程序;工作的连续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部门和单位办事公开尚未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仅把这项工作作为临时性任务,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2.缺乏人力财力的保障和支持。全市大部分单位从事办事公开工作的人员都是兼职,各县(市)、区没有专门的办事公开机构,编制没有保障,制约了办事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受财力和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尚有中省直近80项审批无法纳入中心集中办理,只能纳入综合窗口管理;市内城区服务中心建设滞后,乡镇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市73个乡镇中有53个建立了服务中心,尚有20个乡镇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建成的乡镇服务中心,进驻事项、服务水平也有差距,仍需不断规范和加强。
3.群众对网上政务公开缺乏了解。最近针对丹东市民对于行政公开的认知度所做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
该调查表明,普通公民对于丹东市政务公开的了解程度比较低,明显低于政府工作人员。政务公开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社会公众,但只有六成多老百姓有政务公开制度,近四成甚至没有听说过,更谈不上用政务公开维护自身权益和参与政府决策。对政務公开制度了解尚知之甚少,更别说网上政务公开。因此,广大公民作为政务公开的主要对象,为了更好地了解政务公开工作,必须通过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加大网上审批政务公开。
四、丹东市政务公开运行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思考
1.统一标准,推进办事公开透明度。由于政务公开内容的标准化程度不足,深入推进办事公开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因此必须科学、严格界定公开和免予公开的事项。对于供水、供气、供电、供热、教育、卫生、环保、计划生育、交通等与群众自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公共企事业单位要加大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的力度,全面推进涉及群众民生的信息公开,为群众提供廉洁、高效、满意服务,要指导、监督窗口单位依照办事公开的各项要求和标准开展办事公开工作。
2.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保障。各单位要加强对政务公开的重视程度,采取专人负责,突出重点,提高办事公开实效,要把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社会最为敏感、职工最为关心、最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内容,作为办事公开工作的重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方便群众办事的原则,向群众公开服务承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以及其他必要的办事流程、时限和规章制度;同时加大乡镇服务中心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网站的审批服务性、快捷性、便民性建设,提高乡镇网上政务公开的服务水平,规范和加强现代化电子政务。
3.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培训和宣传工作。通过举办政务公开培训会和先进典型经验推广,做好网上政务公开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人员的认识和业务水平,推进丹东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进一步规范新闻宣传和深入做好信息报导工作,不断提高信息反馈、宣传报道工作整体水平,更好地反映全镇各项工作进展和成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政务公开不单纯是政府信息的公开,更涉及其背后部门利益、权力重新划分与配置,因此政府信息的公开不仅揭开了政府神秘的面纱,更体现了更深层次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变,政府从封闭到开放,从全能到有限,从晦涩到透明。在新形势下,政府必须要客观掌握自身情况,扬长避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