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资源型村落的现状及转型路径

2014-05-30 10:48庞娟
学理论·上 2014年5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转型现状

庞娟

摘 要:2009年3月以来,山西省按照中央精神,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针对本省煤炭工业“多、小、散、低”的发展格局,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市场运作为主的煤炭资源整合,如今这一政策已初见成效。然而,作为这一政策的“副产品”,资源型农村的人们却陷入了转型的困境,包括心理困境、乡村治理、农村公共用品、村民合作经济、道德风险、人际关系等。主要以山西省汾西县H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入户访问、分析政府文件等实证研究,将H村煤炭产业整合后的村民生活状态、农村经济、村民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剖析H村目前的现状,最终说明其心理困境是造成目前农村发展衰落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H村今后的转型发展路径。

关键词:资源型村落;转型;现状;心理困境;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3-0016-03

引言

自2009年煤炭资源整合以来,山西省逐渐形成了以大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产业格局,同时在“转型跨越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山西省经济终于走出了低迷,有所好转。然而这种转型必然会带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其中,由社会转型而引致的社会体系的解构和运行机制的调整是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的。虽然山西目前的转型处于政府的强势控制之下,是一种温和的转型模式,但可以预见转型背后接踵而至的将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所研究的便是首当其冲的资源型农村的人们。

纵观国内对山西省资源整合的研究,大多数是资源型农村如何利用其资源进行发展、转型特征分析或宏观层面的转型研究、转型语境下的各种问题研究(如婚姻、土地问题等),很少有从微观上关注资源型农村在转型后的生存状态。然而这些研究仍不足以明确地描述出H村在转型中遇到的境遇。对于在转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资源型村落”的转型还具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中涉及的“转型”仅指在煤炭产业整合后,资源型农村丧失资源优势,村民力求摆脱资源束缚却无法摆脱的“挣扎”状态。于是H村在思想转变、经济衰落、人际关系恶化等方面发生着剧变。本文以期从实证角度阐述这类农村在微观层面的困境。

一、H村发展概述

H村是山西省汾西县永安镇下的一个自然村。距县城8公里,现有人口640人,其中农业人口538人,耕地面积1 000余亩。在三十年前,H村的经济支撑主要还是农业,另外还有一座国营煤矿和一座集体煤矿。时值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支持群众办矿,鼓励个人从事煤矿开采。于是在煤炭资源丰富的H村,思想开放的村民最先开始了个体煤矿的经营(1986年),至1994年底,个体煤矿已经成为H村煤矿生产的主力。从此之后,H村的发展便与煤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1992—1994年是H村煤焦发展最好的一段时间,这时候有30多户村民都在炼焦。到了1995年,由于土焦炉严重污染环境,被政府取缔。所以从1994年到1999年,H村的煤焦发展陷入了低迷。但总体来看,H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在其他村之上。从2000年开始,由于煤价猛涨,H村发展又进入黄金时段,这时H村的煤矿数量有32家,这样一部分村民就完成了资本积累。此后随着政府煤炭产业的整合,H村从2007年之后逐渐陷入了衰落和凋敝。

二、H村在煤改后的现状

H村在转型期的困境与目前对资源型村落的研究基本一致,都是由于转型时期社会的变化和变革加剧了农村社会矛盾,从而引发农村社会困境。在乡村治理方面,转型使得部分人搬出了村子居住,对村中事务缺少关心;留在村里的人由于自身陷入贫困,对有钱人百依百顺,所以H村的村政一直被有钱的大户操纵。在经济方面,转型的推进使得村民们丧失了挣钱的渠道,对于那些普通的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他们在经济上开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商店的赊账情况来看,以前商店的赊账额在2 000元左右,现在几乎没有,这也反映出村民之间越来越多的不信任。教育方面,H村的中学由鼎盛时期的400多人到学校倒闭,小学由鼎盛时的300多人到现在的26人。

经济的转型使得此地农村教育面临着生死攸关的选择。人口流动方面,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失,使得H村突然衰落,丧失了对周边农村的吸引力。人际关系方面,村民间长期的商业关系使得H村的村民总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村民之间早已由农业时期的熟人社会转变为半熟人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念被金钱诱惑所打碎,传统的村民间亲情伦理关系已经变得非常淡漠。

然而这些还不能准确地描述出这类农村在转型后的真实状态,只有通过更微观的心理层面分析,才能揭开村民失望、低落的真正原因。

(一)煤炭产业整合对资源型村落的就业影响

在政府整合煤炭产业之初,就提出对资源型地区的人们要就地安置。但对于那些依靠小煤矿经济的个体户却没有考虑,因而加剧了资源型农村的失业问题。

H村煤炭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村民的就业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村民就业呈现出与煤炭产业发展阶段相一致的特点。从1993年到2007年,H村一直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除了小煤炭经济的兴旺,其商业发展也达到了空前繁荣,全村人口除了极少部分的体力劳动者外,不是小煤矿主,就是个体户。在最繁荣的时段,村里有商铺28家,其中卖小家电2家,卖摩托店1家,菜铺4家,旅馆3家,理发店3家,修理铺4家,综合性大商店5家,家具制作厂1家,其余全部为小商店,在这些个体户中,外村村民占到了5家。除了商业,H村还有修配厂、邮电所、派出所、中学、小学。所以村民基本上都算是有“稳定”工作。另外,较长时期的经济稳定和环境的污染,使得H村的人们放弃了农业生产。

2006年政府整改力度的加大,H村的一些小煤矿被迫关停,工人离开。于是在短短几年,H村便从繁荣走向了衰落。到2008年,村里还在营业的商铺只剩下6家,其中商店3家,菜铺1家,饭店1家,修理铺1家。常住人口也骤减至300人,2012年底,常住人口不足200人,而且大部分留守村民只能靠在以前的煤場捡煤为生。所以,考验H村的将是严峻的村民就业问题。

(二)转型前后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反差

三十年的发展,把H村的村民自然地分成了三个层次:即私营煤矿主、小个体工商户和体力劳动者,他们都有其具体的生活特点。

1.以煤矿主为例:H村的煤矿主,最富有的一类有5家,现资产都在千万以上,并且目前都实现了转型发展,成功从煤炭采掘业发展到了食品制造、牲畜养殖、洗煤加工、超市连锁等行业。但除了一家洗煤加工外,其他人都把转型后的企业迁出了H村。稍微小点的煤矿主有10家,他们因煤焦挣得了一些钱,但还没到有能力去兴办新的产业,所以他们基本上都在城里买房子或者商铺;还有一部分煤矿主因为投资失利把挣到的钱几乎花尽了,所以不得不外出打工,这类村民有14家。

2.以个体户为例:在最繁荣的时段,村里有商铺28家。其中卖小家电2家,摩托店1家,菜铺4家,旅馆3家,理发店3家,修理铺4家,综合性大商店5家,家具制作厂1家,其余5家全部为小商店。1993—2006年之间,H村基本上都没有低于1 500人,所以这些商铺买卖都很好,以至于吸引外村的村民来H村开商铺(商店2家、菜铺2家、家具制作1家)。但随着煤矿的关停,留存下来的商铺只有4家,菜铺1家;大多数个体户因为没法靠商店收入来维持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或捡煤。

3.以体力劳动者为例:这部分村民大概有20户,他们是H村生活最困难的群体。在1994年时,他们也能平均月入3 000多元;在1997—1999年时,月均也达到了8 000—10 000元;到了2000—2006年,他们的月均收入有所下降,到了4 000—5 000元。所以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虽然他们只是体力劳动者,但他们依然能够依靠自己的劳动使家人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所以他们仍然能够感到幸福,但小煤窑的关停使得他们基本上处于失业状态。

(三)人口流动使农村迅速萧条

H村本村人口为640人,其中农业人口538人。1993年以前,煤矿上的工人主要是本村或者邻村居民。1993年以后,由于煤矿和焦厂数量的增长,外地工人不断流入H村。至1995年,外来人口已经远远超过了本村人口。但由于小煤矿和焦厂生产的不稳定,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也较为频繁。一般情况下每年是两批轮换,春节后一批,秋收后一批,主要特点是:老员工趁回家之际,把新员工带到H村;而有些老员工由于在H村习得了技术,迁移至H村附近的煤矿,因为那里的工资会更高一点;更有些外来工人利用自己已掌握的技术和挣到的钱在别的村子自己开坑口或者承包邻村的坑口。所以在H村的外来人口流动性非常强。

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是中小学的老师和学生。由于较好的教学质量,H村村办学校吸引了来自附近各村的学生。在繁盛的时候,小学学生达到了近300人,中学学生达到了近400人。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2006年,慢慢随着政府对煤炭产业的整合,好多小煤矿被关停整改,外来人口不得不离开H村。到2007年底,外来务工人员基本走空,小学人数骤减至50多人,中学也倒闭了。到了2012年年底,随着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和随子女教育搬迁,H村的常住居民已不足200人。

(四)转型后村民在择业就业中遭遇到尴尬

H村村民的职业意识是淡薄的。在小煤矿时代,村民总能通过与小煤矿或多或少的联系让生活过得很好,所以他们没有、也不需要有很强的职业意识。由于村民不是煤老板,就是个体工商户,要不就是半农半工的劳动者,所以村子的繁荣给了本村人无须为生存担忧的优越感。然而按照省里整改的规划,H村的村民没有资格享有政府工作安置。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就业时陷入了尴尬。

从2007年开始,H村除了部分挣到钱的煤老板搬出了村子,其他的人基本都在村里等待着。搬出村子的人大都转行投资别的行业。从2009年开始,村民们开始自寻出路。有一部分年轻人出去打工;妇女们有一些去了邻村的大型养鸡场;剩在村里的人们也只能靠村里煤场仅有的煤渣。根据被访者的陈述,他们的根本困惑是长期的靠煤为生,使得他们没有学会一技之长,加上村民之间长期形成的攀比之风,使得村民们不愿意出去打工,觉得丢人。村民们长期相对地封闭使得他们丧失了去远处打工的勇气,语言不通、自身技能不熟让他们失去了在陌生地生存的勇气。

总之,在煤炭整改后,H村的村民由一种无职业意识的生活劳动转变为一种为了生活而有意识地谋求职业。这种观念的转变实际上是资源型农村在市场条件下面临的一种必然的抉择,同时也是中国农村将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H村转型的策略

(一)战略理念

制定合理的战略理念,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H村的转型之路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其经济、社会、生态特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地探索其农村发展之路。

1.坚持科学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农村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条件改善、农村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要实现H村的真正转型,必须牢固树立并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农民在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另外,还需要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H村的各项规划。

2.转变发展观念,抛弃“贵族心态”。当前“贵族心态”已成为阻碍H村发展的最大障碍。H村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扫除这一障碍。通过近三年的发展,生活逼迫下的H村村民有许多已经开始改变,他们开始愿意走出村子,去附近的养鸡场和苦荞场上班,虽然很辛苦,但收入也有所保证。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打工是一个较为可靠的途径。思想的转变使得人们也开始从事各行各业,甚至有的村民开始考虑结合自家特色,或者发展小家庭作坊,或者发展院落农业。

(二)战略模式

1.特色经济引领模式。利用富余资金发展特色养殖业或食品加工业。H村地处山区河谷,公路交通方便,并且距离县城、霍州等地较近,这些都為其发展养殖业和食品加工创造了条件。所以在现有基础上,H村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扩大鸡、猪的养殖规模,实现大户带动小户。有条件的应该在建厂用地上给予优惠,支持鸡肉、猪肉的深加工,并通过市场推广,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不仅如此,还应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除此之外,H村还要以省重点十二五重点工程——“引黄工程”为契机,平整沿河两岸的土地,为今后发展大棚蔬菜和水果创造有利条件。

2.劳务经济拉动模式。

(1)利用丰富的劳动力,发展小型加工业

H村及周边农村拥有丰富的剩余劳动力,有条件的村民可以投资兴办小型加工厂。目前来看,运营较好的有一个制香厂,其投资规模小,在院子里便可生产经营,这种小型的家庭作坊经济,不仅给自身带来了收入,而且通过产品的包装,也使得留守村子的人们有了一份额外的收入。此外,H村还可以利用丰富的妇女资源,发展布鞋产业、鞋垫产业等特色手工加工业。

(2)统一管理劳动力输出

劳务输出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难题最快捷、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H村的中青年越来越多地开始走出村子,去大城市打工挣钱,他们当中的有些人不仅带回了资金,还带回了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在当地创业,形成特色个体经济。另外应该使劳务输出变为一种地方品牌,提升劳务输出质量。H村通过以集体名义寻求合作用工方,为他们提供劳务合作,并且提供统一的技能培训,将分散的劳务输出变为统一的劳务管理,不仅更好地保障了农民工的权益问题,而且为用工方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职工。

3.住房改建推动模式。住房改建是H村近年规划的重点。通过政府拨款、本村自筹的方式,对村里老房区的改建,将原来破旧的小平房改建为统一的六层楼房,不仅能够提升本村村民的住房质量,而且可以将剩余的住房卖或者租给周边村民。这样通过住房改造,吸引邻村人来H村居住,从而带动H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天文,李彩云.农村社会的衰落——五种观察维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2]陈家喜,刘王裔.我国农村空心化的生成形态与治理路径[J].中州学刊,2012(5).

[3]王张平.资源型农村城镇化道路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

[4]周建设.资源型农村耕地抛荒及治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5]董江爱,李利宏.资源型农村的治理困境及出路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3(1).

[6]贺雪峰.中国农村社会转型及其困境[J].东岳论丛,2006(3).

[7]郑红娥,贺惠先.乡村治理的困境与新农村建设[J].农村经济,2008(7).

[8]温铁军.政府和集体“退出”之后的农村组织问题[C].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论文集,2006.

[9]韩学平,刘兆军.非正式制度对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影响[J].科学社会主义,2007(3).

[10]任保平,蒋万胜.经济转型、市场秩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J].学术月刊,2006(9).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转型现状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