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备课重要性的再认识

2014-05-30 10:48陈建新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内容课堂教师

陈建新

摘 要:每个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作为一名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敬畏这个岗位,备好每一堂课,是对孩子负责,对每一个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和应作的贡献。

关键词:备课;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29-002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广大教师对备课的认识存在一种误区:备课就是写教案,是不得已要完成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备课已沦落为中小学教师工作的一种形式、任务、负担,成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应付的差事。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经过多次重复同一课的教学之后,就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备课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基于此,年轻教师要“备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便可“备简案”或“零教案”。很显然,这是对备课的误解。

事实上,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倒背如流并不意味着做到了对知识的内化、活化和转化。提到内化,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顶多是个教书匠、“传声筒”。

当前,中小学课程教改的目标直指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和谐发展的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和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的发展,使兴趣、注意、爱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谐发展。

一生只备一个教案的备课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了。现在,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他们在书本中找到生活的影子,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备课要关注学生这一团体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创建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

事实上,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越教越熟”对于内容几十年不变的传统课程体系来说,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的中小学课程教学内容越来越体现出国际课程的普遍趋势,即“三五年一小改,八九年一大改”成了事实。另一方面,教师教学职业的持续发展也表明,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教师的教学能力恰恰是基于教学经验和经历基础上的反思、回味而形成的,不是在职就有的。

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一本教案教一年,教案十年都不变一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地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平时教师要时刻关注理论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成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要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备课的内容

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备课程标准,为以后学生的生活作准备而设计好教案,以培养一个合格公民。

二要研究教材。理清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维目标在教科书中的具体体现,准确理解重难点,确定教学的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

教师要自问:教材编写者为什么要设计这个内容,目的何在,对于这节课的整体目标有什么作用,这个题材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能用吗,如果不能用,改用哪些替代材料更合适……

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心中要时时刻刻存有“一切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上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宗旨。

教师要努力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和重点章节,明确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关键,理清教材各章节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理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先后顺序,选准本课的起点和基点,使分层教学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三是备学生。学生怎么学的方便,教师就应该怎么教。教师的角色不仅体现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等方面,而且体现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为了备好课,平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研究学生:

一查资料档案。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往的思想品德表现、学业成绩、身体健康状况等。二谈,即座谈了解。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往和现在在同学中的交友情况及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况。三聊,即个别谈话。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性格,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社会、学校、班级、教师和同学的看法,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等等。四访,即家访、社会调查。五察,即察言观色。主要是为了了解当时学生的心理活动,收集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当时的情感状态等。

在以往备课时,我们往往只备教材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情的分析,经常以教师的水平看学生,结果有时把学生看高了,课堂上学生“跳了又跳,还是摘不到果子”。有时把学生看低了,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上学生“根本用不着跳,便摘到了果子”,这样是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在学习中得到体现,是备课必须关注的话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保持一颗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心态。

备课时我们做教师的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并据此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备课就是要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如在备学生的知识基础时,若教师刚接班时,应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名学生以前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教师应把以上工作作详尽的分析,分类登记,并注明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差,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好。开学后,对已学知识检查后,都要系统地作试卷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载入备课本,研究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普遍的问题要在备课中体现出来并作重点指导,个别的问题应当加强个别辅导。在平时具体备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的情况。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初步掌握了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在授课中做到该讲则讲,不该讲则不讲,力求做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学情分析就是要把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作为关注点,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具有深刻的影响。我们在备学生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的掌握、经验的逐渐丰富、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

在备学生时,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只有这样,备课的对象才能面向更多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

在备学生时,我们一要备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由于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课程导入和课程的重点内容有关,由此就可以预先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应该能够产生的想法,提前作好思想准备。有很多的想法在课堂上虽然学生未表露出来,但教师应该能洞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地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也有很多的想法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就要运筹帷幄,通过正确引导和讨论,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二要备学生难懂的内容;备课时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时刻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水平。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有些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智力水平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可能就把学生难住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换位思考,想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由易到难的转化。三要备学生疑虑的内容。我们深知学生的疑虑会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接受和课后习题的完成。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学生表情呆板,脸色凝重,学生的思维不能与教师同步。此时,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虑如果不及时排除,必然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和学习的障碍,使思维中断。高明的教师会预先意识到这一点,备课时善于转换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些疑虑,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措施来加以引导,努力在课堂上消除这种尴尬的疑虑。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备课时细心一些,耐心一些。四要备学生易错的内容。五要备在指导学生实验、批阅作业、批阅试卷和下班辅导时,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不让学生再出现错误,在备课时,教师可以特意准备一些学生易错的实验和习题,故意在上课时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六要备学生激动的内容。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引导学生参与到这种表演中来,是现在教学所必需的。这样,教师就必须预先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到学生的激动心情。因此,在备课时,可能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可能激起学生激动和新奇心态的活动,我们都要为学生尽力准备,尽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讨论中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七要备学生易忘的内容。在备课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提前预料到学生用到这部分知识时可能会遗忘什么,从而有意地提前让学生温故知新。不仅如此,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常常预先把这部分内容提炼,升华,甚至编制成口诀让学生轻松地记忆、储存,为学生的应用扫清障碍。总之,备课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的导入安排什么复习内容,新授课应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备课时,我们还要以学生的错误为研究对象:“多犯”,即教学进行到某些节点上,必然会出现群体性、高发性的错误,其症状相似,时段也相同。“再犯”,即某些错误在某些学生身上不仅易发,而且好发,即使被纠正过,但也必然会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再次发生。“多犯”说明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障碍,这从表面看多是由于知识结构与内容较为复杂或困难引起的,其实质还是在于学生在思维节点与思维程序上存在着客观性障碍。“再犯”则主要说明了教师在教学的处理与把握上存在着问题,教师往往注重形式上的内容而忽视了思想方法、思维过程的构建,学生的学习未能深入到思维层面,其知识的掌握是不稳固的。同时,某一名学生身上的“再犯”现象也说明了教师的教学在注意到普适性的同时,未能照应到个别学生的差异性。因而,研究学生的错误可以更好地认识学生,寻找教学中的漏洞和盲点。可以这样说,学生的错误是备课、精心预设的宝贵资源。

总之,在备课活动中,了解学情,研究学生,对于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备例题、习题研究,设计好检测手段与巩固强化内容。不仅要设计教学效果检测的基本方法与内容,而且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例题、随堂练习题,确保教学的效果与覆盖面。例题、习题的题目要紧扣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实际,要兼顾深度、广度,体现层次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特别是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其中,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为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平时要设计三个层次练习,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引申练习。通过分层练习,各类学生学有收获,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显然,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作业的布置不应整齐划一,在掌握各层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后,可分层设计。作业可分为A、B、C。A组为基础,B组为中等,C组为最佳。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全体学生可不同程度地落实新知,充满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五要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要找出教学内容的教育渗透点,特别是要关注每名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意识的培养。

六要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学生现有的基础,选择恰当的教法,并指导学法。

七备制定教案。教案应有明确具体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分析(即重点、难点、关键)、教学过程(包括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处理方法、教学手段、体现教育因素、教学小结等),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作业、板书设计等。

八备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针对课堂教学或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就是说,一要反思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二要反思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问题延伸与突发问题的处理,三要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

课后还应写上教后记:记成功做法,记失败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问题,记学生见解,记学习心得,教后记往往是教师在课后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语言必须简洁明了,有时一个词、一个记号即可。

教后记虽然蕴含了丰富的内容,但仅是反思教学的一小部分,真正要想通过反思教学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内容课堂教师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主要内容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