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志
河北作家谈歌的“绝”字头笔记体小说是极富特色的系列作品,《绝品》是其中的一篇。通过对一幅古画的命运身世的追根溯源式的描述,揭示出暗藏在中国人骨血中仁义礼信、义无反顾、坚持正义的精神内核,塑造了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以死明志、仁义为本的高尚品格。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性格饱满。文章内涵丰富,写法独特,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教学美点。
《绝品》是河北作家谈歌的一篇笔记体小说,是他众多“绝”字头系列小说中的一篇,收录在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
谈歌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如《绝怪》、《绝地》、《绝剑》、《绝方》等,题材古朴,篇幅不长,内蕴丰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系列作品。这个系列的小说,都是以河北保定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讲述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韩愈有一句评论:“燕赵古称多慷慨悲壮之士。”意思是燕赵大地自古有产生过很多的英雄豪杰,燕赵大地就是现在的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地。据后人的不完全统计,燕赵大地孕育的、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壮美故事的优秀儿女有100余位之多,正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谈歌正是基于燕赵大地的独特地域文化特色,将那些鲜活形象赋予慷慨悲壮的精神内涵,塑造了名士、窑手、酒家、艺人、棋友、知音等各色人物,生死、友情、仇恨、信义等各种形态,作者在深情叙述的同时,极少展现大段冗长的人物描写,非常善于将戏剧创作手法移植到小说的创作中,着墨不多,人物形象却非常鲜明。
《绝品》故事源于一幅唐代珍品古画:望湖楼常先生向刘三爷推荐这幅字画,刘三爷未加思索便花三千大洋重金买下。后来经行家验画,此画为揭品,不值几文。后又赶上家道中落、军阀混战、三爷遭绑,一切祸不单行。马氏无奈将此画变卖,三爷听后勃然作色大骂马氏并拖着病体去求王商人,渴望将此画赎回。后与王商人交谈,得知王商人“饿死不买收藏”的祖训,遂决然赠画。文中未对此画结局做明确,但通过对三人绝品的挖掘以及文章所弘扬的精神价值导向,可以确定唐代珍品得以保全。
故事篇幅不长,人物形象容易理解,品析的难点是通过字词句章的揣摩,理解人物义薄云天的民族精神的体现与继承。经过深入备课,我发现这篇文章可以探讨的美点很多,以下举例说明,希望为教师备课提供可行的参考。
一、暗设伏笔,巧妙照应
二、反衬出奇,情感升格
一衬:三爷买画让马氏凑钱,马氏说:“什么宝贝?值这么多?”三爷让马氏莫要再多言。
二衬:马氏验画为揭品,忍不住骂道:“姓常的黑心,坑了咱三千大洋啊。”三爺沉脸,斥马氏“不可胡说。”
三衬:常先生深夜造访三爷,马氏讥笑:“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
四衬:常先生被砍头,马氏幸灾乐祸:“真是报应,那次被他坑去了三千大洋。”三爷暴喝,直如猛虎。
情绪一级:一衬中,马氏对钱数表示惊奇,三爷平静告诫:莫要多言。
情绪二级:二衬中,马氏骂三爷“黑心”,“坑”了三千大洋,三爷“沉下脸”,呵斥她“不可胡说”。
情绪三级:老友多年未见,马氏不忘“揭品”一事,“讥笑”常先生,刘三爷“怒瞪”,迅速转移话题“吃酒吃酒,不提不提。”
情绪四级:闻常先生因革命党一事殒命,马氏幸灾乐祸,冷笑:“真是报应,那次被他坑去了三千大洋。”三爷“暴喝”,“直如猛虎一般。”
在四次反衬中,马氏的言语愈加尖锐,三爷的情绪愈加暴躁,抓住如上表示人物内心激烈冲突的词语,加以对比赏析,对于刘三爷“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的高贵品质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多元冲突,性格凸显
身份冲突之一:常先生是裱画家,按理只裱不藏,但当常先生舍生取义之后,刘三爷“把所有常先生帮他买下的字画,其二十余幅,挂在房中,呆呆地看。”说明常先生不但技艺精绝,也有收藏之功。常先生因革命党事发殒命,证实其是以装裱家为名行革命义举。
行为冲突之二:刘三爷是“保定富户,三代经营绸缎生意,颇有些家财。闲来也做些收藏生意。”而后来为保护字画落入不屑人之手,竟将全部字画送给王商人。此行为与商人行为颇为相悖。
形象冲突之三:刘三爷是富商,三代经营,颇有些家财,其经商手段必须精明准确,甚至不择手段方可世代经营。而文中刘三爷的形象与读者理想中的富豪形象不太相符。他在购买常先生推荐的字画时,“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这与一个商人的理性和精明存在巨大冲突。
收藏冲突之四:因有雄厚资金,才可做收藏生意。多年做收藏,即使不是行家里手,也能略知一二。但这幅“无价之宝”的古画,却“刘某眼拙,还望常先生指点。”常先生更绝,“我不再多说”“细心藏之”,仅一句“价值连城”就让刘三爷掏了三千大洋。这不是富有理智的做法。
人情冲突之五:马氏验画证实为揭品,三爷心下也有疑虑。但常先生深夜造访,马氏只提一句“卖与我家老爷一幅好画。”便惹来三爷“怒瞪”,而后,三爷竟然对这幅揭品书画只字未提。于情于理均难以理解。
精神冲突之六:开篇说常先生“很斯文”,后文说其临行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文弱书生的外表下藏着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精神品质。
四、形象相连,内蕴相关
形象联系一:望湖楼常先生推荐字画,刘三爷说“刘某记下了”。一诺确值千金之价,并为之坚守了一生。文后三爷送画,与王商人感叹:“说好不卖的”,一句“说好”,眼前仿佛又是刘三爷与常先生望湖楼侃谈的亲密场面,又是伯牙子期般的情深意切。
形象联系二:常先生深夜拜访三爷,辞行时重重地看了三爷一眼,拱拱手,大步出门去了,并不回头。时光倒流,战国荆轲刺秦,临行前慷慨作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为其悲壮击筑,以表心意。这一切都像电影镜头的缓慢回放,充满了物是人为却似曾相识的动人美感。
形象联系三:常先生辞别刘三爷,刘三爷“急急地送出门去,在晨雾中怔怔地呆了半晌。”文后刘三爷送画,“王商人追出门来,呆呆地看着刘三爷由下人搀扶着去了”。“怔怔”是三爷对常先生捉摸不定的行踪、讳莫如深的谈吐的情感流露,也有对老朋友未来人生的深深担忧。“呆呆”是王商人被突如其来的赠画行为惊呆,一捆价值连城的字画不仅是刘三爷珍藏一生的宝贝,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如此厚重的嘱托,无法让人平静。三爷送先生正是王商人送刘三爷的前景铺垫,从此关联中,我们才会建立民族精神的关联。
形象联系四:常先生舍生取义时,“哈哈大笑,面色如常。”生命诚可贵,但常先生将字画托付给了刘三爷,完成了毕生之愿,却从容就义,毫不惋惜,足见一个革命者义无反顾大无畏的精神。鲁迅《阿Q正传》中,阿Q死里胡涂地在生死状上画了圆圈,没有关注他为何画圈反而一直埋怨自己画的不圆;游街时,死到临头的阿Q竟然懵懵懂懂地不知道自己已经走进断头台,还在人群中找寻吴妈,然后不明不白地唱“二十年后还是……”好汉没说出口,头却搬了家。两线对比,更突显常先生之义。
形象联系五:常先生夜访三爷,黎明告辞,“拱拱手,大步出门去了。并不回头。”义士慷慨赴死义无反顾的形象深入人心。刘三爷赠画成功,心下落定,“就唱一个喏,转身走了。”刘三爷就像当初的常先生一样,放心而慷慨。
五、归类比照,精神聚合
常先生之笑:
第7段,常先生荐画:常先生呷了一口酒,笑道。
第13段,常先生荐画:常先生笑道。
第22段,常先生送畫至三爷家中:常先生笑了笑。
以上三笑为故事的开端和发展,由“三笑”可见常先生性格豪爽,为后文慷慨赴死埋下伏笔。
第39段,常先生深夜拜访刘三爷,马氏讥笑其卖了假画给三爷:常先生旋即大笑起来。
第43段,常先生深夜拜访刘三爷:哈哈大笑。
以上两笑为故事的发展和推进,由“两笑”可见常先生心胸磊落,玉洁冰清,毫无芥蒂。为这幅画的真正价值做了铺垫,也暗示了常先生为人正直富有骨气。
第48段,常先生殒身取义:哈哈大笑,面色如常。
这是英雄慷慨的誓言,此一笑,震彻寰宇,昭示人物,“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撒青州一抔土”,义士形象淋漓纸上。
刘三爷之叹:
第53段,常先生殒命,刘三爷在房中悬挂字画祭奠英魂。“看久了,就含了泪,叹一声。”此叹,天人永隔,睹物思人,留下一个人无声的祭奠。
第58段,马氏为生计所迫,将字画变卖,三爷“长叹一声”。此叹,为妻子感叹其奔波不易。三爷真汉子,既有民族大义,又有家庭责任感。
第60段,三爷赎画,“摇头叹道”。此叹,三爷心迹昭然。其一生为商之道贵在仁义为本,诚信至上。如今低声求人,于三爷人品相悖,令三爷颇感无奈。
第72段,王商人正色:“饿死不买收藏。”刘三爷“赞叹”。此叹,叹王商人祖训,三爷心下便有定数,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常先生的托付终于可以放心。
第76段,三爷“叹道”,此一叹,叹好友英年早逝,叹身世波折不平,叹世事沧桑。
六、资料延展,助读助解
1. 三千大洋到底值多少?民国货币大洋也叫银元。袁世凯发行的银元,民间也称之为“袁大头”。一个银元相当于180个铜圆。“当时一个铜元,用处极大,可以买糖十粒八粒,可以买大饼油条各一件,或是买生梨一二枚、马蹄二串。一个铜元可以买一块百草梨膏糖,城隍庙的酒酿圆子,是每碗铜元二枚,吃一碗肉面是四个铜元,一块肉又大又厚。汽水称为“荷兰水”,每瓶二个铜元。鸡蛋一块钱可以买到一百五十余只,已经算是很贵了。”
——《银元时代生活史》陈存仁
当时的普通农民买3亩地需要3~4银元,3000银元大约可以买到3000亩地,折合成公制,大约200公顷。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和人民大街本部校区的面积加在一起,一共大约167公顷。由此可判断,3000银元的数额在当时是相当巨大,堪称巨款。
2. 中国文物流失的现状。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流失国外的文物,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