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民族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4-05-30 10:48:04丁希全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朝鲜族生育民族

丁希全

为了解和掌握全县民族教育发展现状,总结近年来民族教育发展成果,进一步深入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民族教育发展提供思路,我通过深入乡镇、社区、学校、朝鲜族家庭,采取听汇报、座谈、问卷调查及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对我县民族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全县民族教育基本情况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目前可供朝鲜族学生就读的学校6所,其中朝鲜族独立完全中学、独立完全小学各1所,朝汉合一的中心校3所,县幼儿园1所。农村朝汉合一学校共有朝鲜族班级6个,全县朝鲜族在校学生766名,其中汉族学生150名。实际朝鲜族在校生为616名,其中小学199名,朝鲜族中学417名(初中 212 名,高中205名)。朝鲜族适龄幼儿为49名。朝鲜族教师193名。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长白县民族教育战线努力克服投入不足、基础条件薄弱等诸多困难,不断转变观念,深化改革,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强化管理,保持了一年上一个台阶的良好态势,尤其在学校管理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一是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着力解决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与措施,确保民族教育优先发展;二是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县政府设立了每年18万元的民族教育专项经费,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通过落实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贫困学生助学、信息技术设备、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等各种专项资金,积极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使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好于本县其他同级同类学校;三是制定优惠政策,解决民族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教育、人事等部门在核定民族学校教师编制时,充分考虑民族学校课程门类多、学校规模小、跨学科、跨年级教学多的实际,保证朝鲜族学校按课程计划开齐、开全、开足课程。在教师职称评聘中向民族学校适当倾斜,给予特殊照顾;四是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立足朝鲜族教育实际,坚持“以实际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为辅”的原则,“十二五”期间重点搞好“双语”教学研究、新课程改革教学研究,组织探索“小班化”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朝鲜族中小学生在国际、国内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中屡创佳绩,在全省民族中小学“三语”基本功竞赛中,连续五次蝉联团体冠军。高中入学率、升学率均处于全市先进行列,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生源明显减少,已影响到长白县民族教育能否办下去的问题。据统计(从学校规模看前面已讲过,2010年我县有7所朝汉合一的中心校,到2012年仅两年时间减到只剩3所),1999年我县有朝鲜族在校生1768名,2011年朝鲜族在校生仅为616名,减少了1152名学生,下降率为65%。究其根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人口出生率下降。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鼓励少数民族生育政策,但由于受生育观念、上学和就业等因素影响,广大朝鲜族育龄青年对生育二胎热情不高。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2010年,全县符合生育二胎条件的朝鲜族家庭971户,办证生育的只有312户,实际生育的仅有220人,二胎生育率仅有22%。照此发展,在下一个生育周期内,朝鲜族人口负增长的境况会进一步加剧;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应届大学生返乡人数减少。受区域经济和就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寻求发展机遇,造成育龄人员减少,人口出生率下降。同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也使朝鲜族应届毕业生返乡率缩水。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2008年三年期间,朝鲜族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返乡率不足5%;三是受当前公务员和县内事业单位招录等考试制度的影响,加剧了朝鲜族学生就读汉族学校的趋势。以长白县内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为例,县委、县政府设立了少数民族考生岗位,同时在笔试过程中为朝鲜族中学毕业的考生设立加分优惠政策,但因朝鲜族中学毕业的考生汉语表达能力与在汉族学校毕业的朝鲜族考生相比处于劣势,在考试、面试中很难取得好成绩,这也是造成朝鲜族生源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民族教育经费紧缺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民族教育的发展。因民族学校生源减少,国家拨付的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只能勉强支付日常教学、办公、水电费、冬季取暖费等,一些必需的设施维护和设备更新费用只能想方设法筹集,一些学校仍沿用陈旧的教学设备,部分设施亟需改造。虽然2012年提高了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但由于学生减少,按学生数拨付到学校的公用经费反而比过去减少了。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材的不断变革,教师须外出培训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但由于经费不足,民族教师很难得到长期的相关学习和培训,从而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3. 民族学校师资“老龄化”严重,不能满足当前教育需要。由于教师年龄老龄化、部分教师身体状况、出国、工作调动等原因,一线教师逐年减少,特别是朝鲜族中学高中部主要学科的教师和小学班主任严重不足,民族学校及民族幼儿园的师资(民族联校的教师平均年龄为46岁),特别是幼儿园师资处于严重“老龄化”状态,不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4. 优质师资资源短缺。长白县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边境民族地区,多年来虽然县委县政府給予了教育系统师资补充“特事特办”的优惠政策,但因种种原因师范类优秀毕业生一般不选择到长白县学校任教(包括长白县考入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也不愿回本县任教),本地教师也因待遇等问题流失。

三、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调研中所发现的相关问题,就进一步推进民族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 采取激励措施,保障生源。鼓励朝鲜族夫妇生育第二胎,接受民族教育的第二胎家庭,地方政府一次性奖励,并由县公共财政负担学前和高中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园)期间的学杂费等费用;同时就第二胎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按一般本科、重点本科,给予相应的入学资助。

2. 建立健全民族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增加民族教育专项投入额度,保障经费足额到位。一是建议上级财政部门根据当前事业发展和物价增长因素提高年度民族教育经费额度;二是将少数民族发展基金着重用于民族教育等社会事业;三是有民族教育任务的市县政府应按目前物价增幅按原额度的2~3倍标准,重新核定民族教育资金补助基数,并做到逐年增长。

(2)建议上级政府针对民族学校规模小、生源少的实际,上浮省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按当前同类汉族学校与民族学校差额的3~5倍上调,以保障民族学校正常运转。

3. 大力加强民族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采取特殊措施,加大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加大与省外对换招收培养师范生的力度,划定比例定向培养或毕业实习支教等形式,培养“回得来,留得住”的双语教师。加快民族职业学院的建设步伐,切实发挥其师范教育与培训功能。

(2)特事特办,解决民族学校教师待遇问题。希望上级部门给予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优秀教师和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到民族地区、边境偏远地方任教,着力从政策保障层面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调整和增加学校中高级岗位比例数额(尤其提高民族学校中高级岗位比例数)等待遇。

(3)加大对民族学校中小学校长的省级培训力度,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校长、教师到对口帮扶单位和内地优质学校挂职锻炼学习。

猜你喜欢
朝鲜族生育民族
我们的民族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KORE A TOWN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0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10:18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