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岩 李惠
亲子沟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际沟通,特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各种言语和非语言的形式交流信息、传递和表达情感的过程,[1]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环节之一。雷雳等人探究发现,亲子沟通与青少年之间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的自尊发展、同伴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反之则不然。[2]初三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从生理发展特点来看,由于体内分泌中生长素激增导致他们更加容易烦躁、敏感和缺乏安全感;从心理特点看,初三学生处于“心理性断乳期”,自我意识加强,不愿意与家长进行交流,即使愿意也容易出现认识偏差,在亲子沟通中容易产生矛盾;从实际情况看,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课业负担重,学习考试成为主要的交流话题,这往往容易造成亲子沟通的冲突点。本文以初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不同生源地——城市、农村的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他们在沟通频率、沟通内容、沟通主动性、沟通的主体感受性、有无零沟通情况等五方面的不同,寄希望于对亲子沟通问题的研究能有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进而给亲子沟通问题提出更加切实有效的对策。
一、调查概况
1.调查对象。为了了解初三学生的亲子沟通现状,笔者以湖北省H市为例,于2013年10月对该市的亲子沟通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选取了三所学校(城市学校A,城镇学校B,农村学校C),每个学校选取两个班,发放问卷150份,每所学校各5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34份,回收率为89.3%,具有可靠性。调查对象具体结构如下:男生69人(占51.5%),女生65人(占48.5%);城市学校学生50人(占37.3%),城镇学校学生39人(占29.1%),农村学校学生45人(占33.6%);城市学生84人(占62.7%),农村学生50人(占37.3%)。
2.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围绕着初三学生亲子沟通中的沟通频率、沟通内容、沟通主动性、沟通主体性、有无零沟通情况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共涉及24道题目,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开放题,能够对H市初三学生亲子沟通现状进行全面了解。
3. 调查方法。本文以調查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并结合了访谈法,所得结论有较高的可信度。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初三学生亲子沟通现状,主要是围绕着沟通频率、沟通内容、沟通主动性、沟通主体感受性、有无零沟通情况五个方面考查,其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在亲子沟通频率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整体沟通的频率较低,尤其体现在与父亲的沟通上,经常沟通的频率在44%以下,与母亲沟通频率相对较高,在64%以上。农村初三学生沟通频率比城市学生高,还是以与父亲经常沟通选项为例,农村初三学生与城市学生比率分别是44.4%和36.9%,高出接近7%。
由上面图表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城市初三学生与父亲谈论最多地是学习和社会新闻,与母亲谈论最多地是家庭琐事和学习;而农村初三学生与父母亲谈论最多地是学习,其次是家庭琐事。尤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农村地区的家长比城市地区的家长更加倾向于与孩子交流学习,其比重都在40%以上;在与父亲谈论社会重大事件时,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比率分别是27.4%和10.0%。
主动性是指双方交流时谁主动发起沟通。由上表我们发现,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单方面主动开展沟通的积极性低,都不足20%,父亲比母亲高;初三学生自己主动与父母亲沟通的比率比家长自己主动进行沟通比率高,在25%以上。相比较可以看到,农村初三学生自己开展沟通的积极性比城市学生高,分别是42.0%和36.2%。
在谈到初三学生与父母亲沟通后的主体感受时,接近一半的学生都觉得没有特别感觉。但从总体上看初三学生与母亲沟通的主体感受性比父亲好。将城市初三学生与农村学生作对比发现,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沟通后的主体感受性好,集中体现在很开心这个选项上,农村学生选择的比率要比城市学生高8%以上;甚至有10%以上的城市学生在与父母亲沟通后会产生很生气的情绪,而农村学生出现比率较低。
零沟通是指孩子与父母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无沟通的状态。调查结果显示,亲子沟通中存在零沟通情况,并且在农村初三学生中出现该情况的比率比城市初三学生高。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初三学生与父母出现零沟通的比率均为22.6%;而农村初三学生与父亲出现零沟通情况的人数占到30%,与母亲出现零沟通情况相对较好,比重为26%。
三、存在问题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数据分析,能够形成对H市初三学生来自不同生源地在亲子沟通上存在问题的差异的认识。
1. 沟通频率较低,城市初三学生相对更低。综合对三个地区初三学生与父亲、母亲各自沟通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初三学生与父母沟通时间短,在一小时以内的占到25%~40%,沟通频率也比较低,尤其体现在与父亲沟通上;将城市初三学生和农村初三学生作对比发现,城市初三学生与父母沟通的频率相对更低。
2. 沟通内容固定,农村初三学生更为突出。沟通内容固定,主要是对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琐事的交流,而且农村初三学生比城市初三学生在学习上的交谈更集中。据访谈结果得知,城市地区的父母与孩子的交流除了学习就是家庭琐事,很少涉及他们的学校生活和心理需求;农村地区的父母甚至认为孩子只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不需要关注其他。
3. 父母沟通主动性低,农村初三学生主动沟通积极性高。在亲子沟通主动性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单方面主动与初三学生进行亲子沟通的比率都不足20%,比学生自己主动进行沟通还低,父亲比母亲低。在学生主动进行沟通的比率上,农村初三学生比城市初三学生高。
4. 沟通主体感受性差,城市初三学生更加明显。初三学生沟通的主体感受性差,主要体现在与父母沟通前的兴趣程度低和沟通后满意度低,这在城市初三学生亲子沟通的表现上更加明显。比如,在沟通主体性调查结果上,13%的城市初三学生在与父母沟通后会产生很生气的情绪,而农村初三学生则没有。
5. 存在零沟通情况,农村初三学生更严重。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主要方式,所以在调查亲子沟通中是否存在零沟通情况显得尤其重要。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存在零沟通情况,农村初三学生更严重。访谈结果也显示农村初三学生与父母存在长时间的无沟通状态,即使沟通也只能在晚上或者节假日通过打电话进行短暂的交流。随着近年来农村留守子女的逐渐增多,这种趋势愈演愈烈,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四、原因分析
1. 沟通观念陈旧。在刁媛有关初中生亲子关系影响因素调查结果中显示,初中生对父母的感情能够通过外在表现出来,而父母对初中生的感情更多是隐藏在内心,[3]访谈结果也是如此。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父母持有“旧家长制”的观念,认为对孩子的感情可以通过物质上的给予表现出来,不需要进行真实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并且,农村地区的父母还缺乏对亲子沟通重要性的认识,认为不交流也可以与孩子相处融洽,这是导致农村初三学生出现零沟通情况更为严重的原因之一。陈旧的沟通观念往往造成父母与孩子无法进行良好的交流,亲子沟通的矛盾的越来越突出,最终酿成了家庭悲剧。
2. 沟通时间投入少。沟通时间投入少主要表现在父母与孩子两个方面。一方面,父母工作忙,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父母需要常年外出打工,与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少,他们无法与孩子进行长时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压力,课业负担重,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导致与父母沟通的时间相对减少。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出现零沟通情况的原因选项中,没有机会沟通是农村初三学生与父母出现无沟通的重要原因,其比率占到13% 。由于沟通时间少,农村初三学生比城市初三学生更加珍惜与父母沟通的机会,这也是他们比城市初三学生沟通情况相对要好的原因之一。
3. 沟通内容狭隘。沟通内容的狭隘性主要是指沟通内容的集中和单一。有关数据显示,单一的沟通内容会产生沟通疲劳,降低双方沟通的参与度。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往往只涉及对学习和家庭琐事的交流,让孩子产生了抵触心理,从而打击了他们沟通的积极性。在农村初三学生方面,访谈结果显示他们比较认可“读书改变命运”,比城市初三学生更加倾向于与父母交流学习,造成沟通内容更加集中与固定。沟通内容的狭隘性还会导致沟通内容的不一致性。当问及最希望父母亲关心他们哪方面时,超过70%的城市初三学生选择兴趣爱好和他们的情绪感受;而父母只是一味地与他们交谈学习和琐事,没有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形成了沟通内容的不一致性,最终造成了亲子沟通中的冲突。
4. 教养方式落后。教养方式的落后主要体现在沟通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在沟通态度上,城市初三学生反映,父亲的爱生气、爱批评和母亲的爱唠叨、爱比较会降低他们沟通的信心,并且在沟通时对他们的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让他们感到难受和压抑,最终导致无法沟通。在教育方式上,城市地区的父母与农村地区的父母表现出不同。据调查问卷显示,城市初三学生认为在沟通时,父母是在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抓住机会教育他们,没有把他们放在平等的地位上,造成了沟通的障碍;而农村地区的家长则采用一种“放羊式”的教育方式,对农村初三学生的约束较少,加上他们大多数为非独生子女,与家长沟通机会少,他们比城市初三学生更加愿意主动进行沟通。这样落后的教养方式,导致沟通中缺乏平等性和民主性,是造成城市初三学生比农村初三学生在与父母沟通时的主体感受性更差的重要原因。
5. 沟通技巧缺乏。在调查出现零沟通情况原因时发现,沟通得不到理解是其主要因素,说明家长对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了解不够,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在对学生访谈中,城市初三学生反映:在沟通前,父母习惯以诸多事为理由或者直接要求不要说阻止了交流,降低了他们的沟通兴趣程度;在沟通时,他们又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情绪也不知道如何宣泄,父母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交流,最后导致沟通无法正常进行。在对家长访谈中,农村地区的家长反映,因为与孩子长时间远离,沟通时常常感到难为情,也不知道如何引出交流话题和化解沟通中的冲突。由于沟通技巧的缺乏,促使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往往感觉到困难重重,让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愈来愈严重。
五、改善措施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和原因思考,在查找文献和与学生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提出几点针对家长方面的建议,期望对改善亲子沟通现状有所裨益。
1. 转变父母思想观念,重视亲子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亲子沟通在家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与初三学生的沟通,有研究表明这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发展,而且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也有重大作用。所以,家长尤其是父亲要转变传统社会“旧家长制”的思想观念,认识到仅仅给予孩子物质的满足是不够的,需要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农村地区的父母要重视亲子沟通,发挥亲子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 增加亲子沟通频率,加大对农村初三学生亲子沟通的时间投入。良好的亲子沟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慢慢培养的。这就需要父母尽量地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增加亲子沟通的频率,比如在节假日休息时间、学生放学路上,抓住一切机会与孩子进行交流;农村地区父母要增加与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以保证必要的沟通条件。
3. 改变固定的沟通内容,注重亲子之间的情感沟通。城市地区的父母要多关心初三学生的情绪感受、心理需求,注重情感沟通;农村地区的父母则可以与初三學生交谈一些新闻热点和时事,增加他们沟通的兴趣程度。调查发现,初三学生最想倾诉的对象是母亲,然而与母亲出现沟通障碍的最大原因是母亲不懂他们,这需要母亲站在孩子的角度体谅和理解他们,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
4. 强调亲子沟通中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关注城市初三学生的主体感受。沟通中的平等性和民主性是保证沟通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所以,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要将他们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用平等的身份和民主的方式进行交流;并且,城市地区的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主体感受,尊重、理解他们,努力营造温和、开放的家庭氛围。
5. 提高父母单方面亲子沟通的主动性,提高城市初三学生沟通自主性。父母单方面沟通积极性不高是造成交流障碍的重要原因,所以父母亲要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创造机会与孩子交流。父亲在家庭中往往起着“榜样”作用,更应该与孩子主动沟通。沟通是双方的,城市地区的父母还要教育孩子积极主动与自己沟通,最后形成沟通的交互性。
6. 了解初三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基本的亲子沟通技巧。初三学生在这阶段的身心发展都有自身的特点,容易叛逆、焦躁,所以父母亲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亲子沟通技巧,以便能够更好的与孩子开展交流。比如,父母亲要学会倾听,避免沟通的单向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沟通;要培养说话艺术,多征求孩子的意见等。
总之,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亲子沟通对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在亲子沟通中呈现的沟通频率低、沟通内容固定、沟通主动性低、沟通主体感受性差、有零沟通情况等问题需要引起家长重视,并且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
注释:
[1]郭东艳.初中生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2.
[2]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性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8(1).
[3]刁媛.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201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