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源头活水,激发创作热情

2014-05-30 22:58吴王平沈映霞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自然作文教学

吴王平 沈映霞

摘 要:这一堂作文指导课,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理念指导下,通过“知秋”“赏秋”“看秋”“听秋”“写秋”“评秋”几个环节,在作文教学中引入“走进自然”这个源头活水,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体验,或触摸、或端详、或品味、或倾听,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成功地让学生从心底流出了一篇篇美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大自然;写秋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面临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告之没有东西可写的尴尬场面。确实,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呢?

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从学生作文难写的源头找办法,“引进源头活水”,即让学生回归大自然,去大自然中听雨落的声音,听风过的声音,听花开的声音……只要有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是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的,而且人本是自然之子,在自然中定会有无限灵感。

为此,笔者曾经探索性地上过一次以“秋味”为话题的作文教学课。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知秋”。

首先布置学生在周末放假的时候走出家门,走入大自然,去发现并寻找秋天的味道,准备好回校发言: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发现了怎样的秋。

第一个环节是“赏秋”

教师首先准备好配乐美文“秋景”,创设优美情境,课堂上让音质清澈的学生朗读文字。课堂中,所有学生在音乐、美图和同学的动听朗诵中深深地沉浸在秋的动人味道中,唤醒学生对周末所见所闻的记忆。

第二个环节为“看秋”

为教师“下水文”展示。文字如下:

天堂山歌秋

丽水的秋,满山的绿叶、红叶和黄叶,织成一大片一大片的锦缎,很美。

天堂山的秋,更是美不胜收。波光粼粼的天堂湖安然恬静,成片成片的芦苇摇曳生姿,大簇大簇的狗尾巴草威风凛凛,让深深陶醉在其中的我们一下子就变成了刺猬与毛毛虫。

抬头,仰天大笑;低头,惨不忍睹。

且歌且行;且笑且徘徊。

有友相伴,美景入怀。

踏着松软的泥土,摇摇晃晃,安心又幸福。

左脚抬起,右脚放下;

右脚抬起,左脚放下,

人生,就是这么一步步走下去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刘国正先生呼吁教师写好“下水作文”,他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叶圣陶说得好:“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时,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实用的经验。”所以遵从这一教育规律,笔者将自己走入大自然时所感悟到的“秋味”撰写成文,并配上行走中所拍摄的秋景照片,与学生分享在山水间感受到的愉悦与感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课堂在进行到这一环节时,学生情绪都较为激动,究其原因,平时站在讲台上似乎只会指手画脚的教师,居然“亲自”和他们一起写文章,照片中教师熟悉的笑靥让学生感受到了真实和激动,学生感觉自己走入了教师的生活,走进了教师的心灵,自然更加专注地阅读教师的“下水文”,自觉不自觉地学习用心去阅读,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用文字感受大自然。

第三个环节是“听秋”

学生5、6个人为一组,分小组上讲台展示交流“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发现了怎样的秋”。

学生有的拿出自己拾捡的黄叶讲述自己是在学校的操场上走过时发现了这张叶子,通过细细的观察,发现了秋原来是生命的一种“坠落”,古人常说“一叶知秋”“叶落归根”,秋可以是死亡的来临,也可以是生命另一种循环的开始;有的娓娓道来周末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游玩的新鲜事情:金黄的稻田、丰收的喜悦、孩子天真的笑容等,原来秋的味道是甜甜的;有的说放学回去的途中,一低头发现金黄的银杏叶子铺满了城市的街道,很美,也很忧伤,于是恍然发现了秋的味道是感伤的味道……

学生们争着抢着上台发言,讲述周末时自己的“探索与发现”,所有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参与度高,讲述的学生或羞涩或大方,倾听的师生个个兴趣盎然。直到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仍然意犹未尽。总的来说,这一堂成功的作文指导课,充分实践了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理念,且行之有效,给予了教师很大的鼓励。

第四个环节是作文“写秋”

题目如下:

秋牵动了你怎样的情思呢?请细细描摹一番,以“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题材不限,谢绝抄袭。

当天收上来的学生习作一改平时或谎话连篇,或流水账式的枯燥无味,或不知所云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在写作中都能够捕捉到他们所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的特征,感情真挚,言之有物,多有亮点。从学生的作文中,教师可以发现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且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第五个环节为“评秋”

教师挑选优秀习作进行修改指导,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升格指导。

习作如下:

秋行——联小一游

你悄悄地来,正如你悄悄地离去,無声无息,不留任何痕迹,不知不觉中,秋已在我们的生活中隐隐出现。(用第二人称,吸引读者兴趣。开篇点题)

在这么好的季节中,怎么能不去欣赏好的景色呢?但是秋这个季节里,它给我带来的却是悲凉与思念。(点出全文的情感基调。)

孤身一人,带着回忆与思念的包袱走回母校,(比喻奇特)去那个我生活了七年的学校,去感受秋天,那肯定别有一番风味吧。

刚进大门,看到的是一片已经长到了我的腰部的杂草,都变得枯黄,透露着荒凉的味道。一些矮小的植物,都已经看不见了,不知是被枯草夺去了生命,还是都被遮住了。往日碧绿的花坛,如今却是杂草丛生。没有了往日的生机。我想,如果我们在这里捉迷藏,肯定都看不见人影吧。

餐厅前高大的树木,不知何故被砍了一半,飞落下来的树叶,像柳絮一般,那么轻,那么轻,薄薄地铺满了一地。破旧的乒乓球桌,看样子年龄也不小了,它也在见证秋天的到来。(运用拟人手法,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沧桑。)

走到楼梯处,两边沙沙作响,是竹叶的声音,偶尔会有竹叶拍打到身上,坐在水泥做的楼梯上,凉意侵袭着全身,还记得,我曾在两年前的秋天,坐在这里,手里抱着喜爱的书。风越来越大,我不禁裹紧了身上的衣服,操场两边的枫叶,也因为秋姑娘的到来,换了一身火红的衣衫,也算是为了迎接它。随手摘下一片,清晰的纹理,红色与淡黄色交织在一起,这就是秋?(运用疑问句,引起读者对“秋”的思考。)

秋,是凄凉,是寒冷,是回忆,它是一个特别的季节,让我不断勾起回忆。(篇末点题)

总的来说,这一堂成功的作文指导课,在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理念指导下,通过“知秋”“赏秋”“看秋”“听秋”“写秋”“评秋”几个环节,在作文教学中引入了“走进自然”这个源头活水,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体验,或触摸或端详或品味或倾听,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成功地让学生从心底流出了一篇篇美文。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大自然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特色教学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探究
自然视域下的情感美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亲近大自然,体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