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玥
摘 要:生成性课堂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动态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不断创新课堂的一种教学流程。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成性;案例教学
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映灵活地调整课堂,这样就能生成新的教学流程。
【案例】认识图形(一下)
一、经历平面图形的生成过程
1.找面
提问:我们带來的积木上有很多平平的面,你能像老师这样找一找,摸一摸吗?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什么面?谁来说一说?
2.移面
提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平平的面。首先我们要把这些平平的面从立方体上移到纸上来,想一想,可以怎样移?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尝试)
指导:(展示2个一样的图形,一好一坏)他们都从积木上移下了这2个平平的面,你觉得谁移得更好?那怎样才能画得好呢?
补充:一只手牢牢按住积木,另一只手握笔,把积木一个面沿着边紧贴着画下来。现在用这个好办法继续画吧。比一比谁描的图形种类多。
小结:这些平平的面都是我们从立体图形的积木上移下来的。
二、经历平面图形分类命名的过程
提问:老师也把这些平平的面放大,贴在黑板上,我们先给它们编上号。他们分别是从哪种积木上移下来的,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追问:大家都是这样分类的,你看的懂吗?
提问:指着“长方体那一类”,这3个是从什么形状的积木上移下来的?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和原来的积木有什么不同?用完整的语言和同桌交流一下。
小结:移下来的只有1个平平的面,长方体有6个这样平平的面,像这样的图形叫长方形。
提问:下面这3类图形是从什么积木上移下来的?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和原来的积木有什么不同?你能像刚才一样完整地说一说吗?
小结:这四种图形都是从立体图形上移下来的一个面,它们都是平平的,所以叫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
三、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提问:刚才我们在纸上描了很多的平面图形,你能指着说一说它们分别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什么平面图形?
提问:其实不仅在积木上有平面图形,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平面图形,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它们呢?
(学生寻找、交流)
提问: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面图形,你能在钉子板上把今天认识的这4种图形围出来吗?
预设:围出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个别学生摆出了圆形
追问:看来对于圆我们有自己的想法,先观察这些围出来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
提问:为什么圆围不出来呢?
小结:圆没有角,是弯弯的。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边的曲直把这些图形分成曲边图形和直边图形,
整节课做这样的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经历“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联系也有区别”。让学生理解从“体”到“面”的知识其实对于一年级学生还是特别抽象的,所以在充分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后,设计了让学生先照样子画一画,再观察画出来的图形,以此来让学生初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最后通过丰富的举例来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由此可见,一个互动的精彩课堂,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做好充分的预设,把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精彩”都思考到位,用灵动的教育机制捕捉课堂生成的契机,让知识传授得更自然,让孩子掌握得更扎实!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