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动”起来

2014-05-30 22:58赵芳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因材施教

赵芳

摘 要:在枯燥乏味的数学课上,要让学生静下心认真听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花点心思,好好钻研教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动”起来,打造一节“幸福课”,可以帮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充实。

关键词:数学课程;学生心态;因材施教

哈佛的沙哈尔老师说:“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要幸福,就要从学生的积极心理学开始,所设的课型能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他们就会迎合你的授课,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下文就从现代学生的心态,根据课型合理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分析现状,探求学生心态

在现代社会中,家长普遍认为,当前的社会,只有孩子取得大学学历,甚至更高的学历,将来才能获得好工作,于是,强迫孩子“万人挤独木桥”。但孩子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根本无法懂得父母的心,认为读书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件为家长的事情,对自己来说,根本没有意义。所以,他们无法专心学习,更有甚者,上课睡觉,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程。对于数学这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很少有学生喜爱。所以需要数学老师在授课时花一点心思吸引孩子们的心。毕竟“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

二、因材施教,选择合理方法

教师教给学生一桶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池水。在上课前,教师首先要精心备课,根据不同课型,选择合理方法势在必行。一堂45分钟的课,如何高效利用,就取决于老师的应变素质。整堂课都是精彩的,这样,会给学生带来视觉疲劳,所以,我认为,只要能在一节课中,体现一下“画龙点睛”,让学生意识到今天我听了这节数学课,让我明白了什么,让作为主体的学生感觉到幸福就足够了。下面,就我在实践课堂中,归纳的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1.抛砖引玉,提高能力,让思维“动”起来

在八年级下册“5.1多边形”有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在我们已掌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这一知识点,试猜想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和的度数?

教师引导:

已知:四边形ABCD(如图1),

求证:∠A+∠B+∠C+∠D=360°。

证明:连结AC

∵∠B+∠BAC+∠BCA=180°,∠D+∠DCA+∠CAD=180°(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B+∠BAC+∠BCA+∠D+∠DCA+∠CAD

=180°+180°=360°

即∠BAD+∠B+∠BCD+∠D=360°

讓学生从上面的证明过程中,领悟原理: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还可以引进其他位置的三角形吗?即你还有其他添辅助线方法来证明吗?

(1)证明思路:

四边形的内角和=3个三角形的内角和-1个平角=360°(如图2)

(2)证明思路:

四边形的内角和=3个三角形的内角和-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360°(如图3)

(3)证明思路:

四边形的内角和=4个三角形的内角和-1个周角=360°(如图4)

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同学们又考虑到了如下的添线方法:

这一堂课,学生们的思维“动”起来了,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课堂效果非常理想,作业也完成得很出色。

2.引人入胜,增加趣味,让兴趣“动”起来

在七年级上册“4.5合并同类项”一节,开头我就用这一例子:无论x取何值,老师一定能快速说出代数式2x2+x-■(4x3-2)的值。你信吗?同学们的好奇心被激起,每一个同学都高高举着手,希望老师败于自己的手下,于是,有取分数的,有取无理数的,但经过同学们的验证,老师的确做到既快又准确。于是,我乘胜追击,问:同学们也想拥有这个本领吗?今天,老师就揭开本领的秘密。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在八年级下册“4.3证明(3)”我用故事:一个农夫带着一只狼、一只羊和一棵白菜,身处河的南岸,他要把这些东西全部运到北岸,问题是他面前只有一条小船,船小到只能容下他和一件物品,另外只有农夫能撑船。另外,因为狼能吃羊,而羊爱吃白菜,所以农夫不能留下羊和白菜,或者狼和羊单独在河的一边,自己离开。请问农夫该采取什么方案才能将所有的东西运过河呢?从这个故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逻辑思维需要严密性,符合实际,做到言必有据。

3.善于归纳,形成经验,让记忆“动”起来

在八年级下册“5.1多边形(2)”一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归纳结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引:

一问:

什么是n边形?书本是用什么方法来定义n边形的?什么是多边形的对角线?如何用图形语言来表达多边形的对角线?课本第96页表5-1中设置第3,4列的目的是什么?表5-1中设置第3,4列的目的是什么?表5-1中设置2~5行的好处是什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探索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的?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可得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为了使学生增强记忆,我进一步让学生分析:内角和公式反映了多边形中哪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问能否利用这两个关系给自己出几个题目?

通过一问:多边形中一个顶点处的内角与外角有什么关系?能否把由内角和得到外角和的详细过程写出来?比较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结果,它们的区别是什么?你觉得多边形哪个性质反映了其本质?多边形的外角和为什么不是361°或其他?

让学生知道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知识点可以向外延伸,认识扩充课外知识的重要性。

4.实际操作,柳暗花明,让手“动”起来

几何题型,在小学学习时,出现的多是一些简单直观图形,到初中就要用思维逻辑推理进行证明,由直观形象到抽象思维,学生很难转变,所以,需要让学生的手真正动起来,通过自己的折叠、翻折,让学生从操作过程中找结论、找思路、找方法。

如:八年级下册“4.2证明”的例6,已知:如图5,AD是三角形纸片ABC的高,将纸片沿直线EF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求证:EF∥BC。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叠,从中找出相应的知识点,既活跃了思维,又进行了复习,让问题变得简单化。在“5.4中心对称”一节,对于“中心对称图形”这一概念说出来比较简单,但要学生真正理解,需要下一番工夫,于是,我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和等边三角形纸片。课堂上,让学生们操作:平行四边形绕着对角线的交点旋转180°,比较前后两个图形的关系,发现两个图形互相重合。说明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再让学生把等边三角形绕着它的中心旋转180°,比较前后两个图形的关系,发现这两个图形不重合,前后倒置。所以等边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这一操作使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个抽象的概念也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在平常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告诉他们作业的“优秀”之处,课堂表现“令人满意”的地方。在课堂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而且不能满足于课本信息的交流,要保证课堂的信息量,力争把现代数学发展的前沿常识、科普知识、生活常识等引入数学课堂,让课堂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还有更多的课型亟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让学生“动”起来,打造数学幸福课堂,使每一个作为主体的学生能幸福地上课,享受数学课的魅力。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因材施教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关于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影响探讨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