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君
【摘要】 笔者在本文中就如何优化班级管理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优化班级管理的三要素。
【关键词】 沟通 理解 信赖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116-01
班级管理,究其实质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也即人的管理。人是有感情的。人的管理离不开一个“情”字。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要优化班级管理,就必须博取全体学生的信赖和支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任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实践证明,师生情感的交流,对加强彼此理解乃至互相信任,促使师生共建优胜班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接班伊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彼此都素昧平生,互不了解,更不用奢谈理解。师生从陌生到熟悉进而至于理解,需要一个磨合期。此期间,教师如果无视学情,一厢情愿地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条例,那么即使初衷再好也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原因何在?因为学生不理解,师生缺乏沟通。毕竟,学生适应并接受新的班主任及其管理风格尚需一定过程。在此之前,他们常常还留恋于过去的班主任,习惯于原班的那种管理模式。他们动辄喜欢拿现在陌生的新班主任和过去熟悉的原班主作进行比照,而且因为感情定势,他们总是惯于称道原班主任的种种“是”,而对新班主任却是排斥与挑剔,耿耿于怀他的种种“非”。于是,稍不如意,便会与新班主任滋生矛盾、产生隔阂,抵触对抗。
我在这方面就有过深刻的教训。带班之初,尚未“长一智”的我当时并未清醒意识这点,仅仅只满足于表面上班级目标管理的成效,并为此沾沾自喜。然而,我自行组织的一次民意测验给了我一个震惊。全班62人居然只有8人表示“喜欢我”,约有80%以上的学生选择“不喜欢”。其原因是我过于严肃严厉。天哪,平时自以为善于管理而且班级目标考评次次位列前茅的我,支持率竟如此之低,几乎成了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古训曰:教不严,师之惰。岂料自己对学生严格要求,督其成才的良苦用心居然得不到学生的丝毫理解。我在心里怨恨不成器的学生,怨恨他们不近人情,薄情寡义。但事后冷静下来,觉得也不能全怪他们。扪心自问,你自己能多深地理解学生,又能多深地使学生理解你。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关键还是师生间存在隔膜,缺乏理解。倘师生之间注重沟通,加深理解增强信任,这种状况是否有所改观呢?
自此,我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师生间的沟通交流,真诚平等地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谊,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获益匪浅。具体做法如次:
一、利用课余,尤其是利用早晚饭后空闲时间,深入学生,与他们谈心,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化解自己那种令人生畏的“冷面严师”形象。
二、每周六专门固定一个时段,开展“师生面对面”活动。根据情况每次确定一个主题,师生“当面锣对面鼓”,敞开心扉交流,师生间的什么误解疑虑顿时冰融雪消。做学生救难解困的“及时雨”、“110”,闻“警”而动,快速反应,急学生之所急,及时解决学生生活方面的燃眉之急。如挪钱借物,备尽所需,从不拒绝。学生病了,轻者询问安慰,重者必亲自送其就医,缺钱者替其垫付药费,饮食不畅者必提水果,八宝粥之类探视,以关爱之心培育且加深感情。
三、严格自律,率先为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例如晨操课间操准时与学生一道参与,从未间断。经常下寝,嘘寒问暖,风雨无阻。以自己的风范感化学生,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达到引导学生规范其行为之目的。
四、尊重并真诚善待每一位来访家长,不以尊卑贵贱待人,平等和谐地与之相处交往,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熨贴,从而发自内心的感激尊敬教师,缩短师生情感沟通的距离。
五、客观公正地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优秀学生后进学生同视之。尤以慈爱之心待后进生的缺点过失,正面诱导激励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启迪引导他们,以情激发感染他们,以爱温暖抚慰他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转化工作。饱含深情的循循善诱,远能以“柔”胜“刚”,令学生如沐浴春风。善于发现并适时褒扬“后进生”的“闪光点”,更是沟通他们与教师的情感,增进师生信任妙策。另外,教师宽容后进生对自己的发难、伤害,理智妥善处理师生矛盾,才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彻底缓和师生关系,消除芥蒂,深化师生感情。这也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剂良方。
“亲其师”,然后“信其道”。通过不懈努力,我与全班学生的感情交流已步入正常、良性、融洽的轨道。师生关系也由过去的紧张对峙渐趋平缓轻松,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原来需要三令五申,严厉惩罚方能保证落实的班规条例,现在只需适时提醒就能成为全体学生的自觉行动。上课气氛也较以前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上学生知无不言,畅所欲言。如今,我班班风纯正,学风浓厚,风纪严明,呈现出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的良好态势。无疑,这便是师生注重沟通交流,增进理解信赖而用情感共同浇灌的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