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廷育
摘 要:相对其它传统学科来说通用技术既是一门设计性、操作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崭新年轻的学科,它既没有通用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也没有什么成熟有效的教学教育经验可以借鉴,教师如何“教”通用技术?学生如何“学”通用技术?这对多年来一直处于传统教育环境中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理论对通用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有指导和启示的作用和意义,值得一线的通用技术教师去探索、实践和研究。
关键词: 模型制作;动手实践;教学做合一
相对传统学科,通用技术是一门崭新的学科,目前,教师与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教育与学习其实大多还都处于一种摸索的状态。
1 通用技术学科的背景与现状
通用技术的设置与实施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它是一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手段的课程,是一门立足于生活实践、知识高度综合、注重动手动脑创造、注重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以全员全程参与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做中学”和“学中做”为主要方式进行学习 [1 ] ,相对传统学科,通用技术学科没有专业毕业的教师,许多通用技术教师是从其他学科富余的老师中转岗过来的,甚至有语文、艺术、音乐的老师转岗来,通用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全国普通高中才开设八九年的新学科,没有什么成熟有效的教学教育经验可以借鉴,那么,对于这么一个崭新的学科,通用技术教师如何教?学生又该如何学?其实,上个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已经为我们指出了方向。
2 “教学做”指导思想的实践应用分析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教别人应该先教自己,要做老师应该先做学生;“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2 ]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2 ] 教学做要合一。
2.1 教师应该先深入了解学生和教材
对于这个年轻甚至陌生的学科,不仅教师不甚了解,学生更是不了解。教师必须先把自己当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感受学生;教师先以学生的角度、态度、思想、情趣状况、认知水平、能力水平进行了解与学习通用技术,以学生的思维、眼光、情趣来感受和看待通用技术这个学科以及这个学科的教材和内容,体会学生如何才会对这个学科感兴趣,如何才会对这个学科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动力,感受学生如何学习、理解、领悟、掌握通用技术的知识及文化内涵。通过这种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方法才可真正感受体会出学生学习通用技术“学的法子”,进而根据“学的法子”探索出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的法子”。 通过模拟学生的角色进行学习的探索,有利于教师探寻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思想,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有利于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了解学生情况又可以熟悉教材内容精神,这样知己知彼,才会“百战不殆”。
2.2 通用技术学科中的“教学做”分析
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方法要依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依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学的方法依据做的方法。那么,什么是“做”?这里“做”的含义就是蕴含着相关理论知识的实践活动,是需要进行劳心思考的实践活动,是与社会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是能体现施教者和学习者创新创造才华的实践活动,是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的方法所在,是教的方法所在,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要合一,不可分割,不可脱节,否则将难以收到有效的教育效果。现在有许多学生只会学不会做,在传统学科中学习了很多,考试的成绩也很好,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或在实践中一旦遇到需要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薄弱,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成了所谓的高分低能者,他们之所学在生活实际中派不上用场,生活实际中之所用难以用上课本之所学。这种只会学不会做的现象说明了教师的教法出现了问题,学生的学法出现了问题;这种只会学不会做的现象也反映了学习与实践相脱节或者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反映了知识与能力相脱节,反映了教育与生活相脱节。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于生活实践的学科,相对于传统的学科,其实践性更强,其技术理念、思想、原则以及技术方法必须结合相关案例、项目、任务的实践执行才可以更好地为人所理解和感悟;针对问题进行设计制作解决问题的模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也是通用技术课程的魅力和特色所在,它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通用技术学科的集中体现;通用技术学科的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教”,通过实践来“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结合。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3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如果还是按传统的方式进行纯文字的讲授与记忆,这样的“教”与“学”不但对教师来说容易厌倦,对学生来说也是索然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这种脱离生活实践的教将是“瞎教”,这种脱离生活实践的学是“瞎学”;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师“教”通用技术与学生“学”通用技术都必须围绕“做”为中心,把教学做三合一,但不可以“做”代“教”,以“做”代“学” [4 ] ,教师及学生的教与学不应局限于课本局限于教室局限于校园,应该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工厂、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领会、感悟和掌握通用技术学科中的技术理念、思想、原则以及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增强自己的技术素质与解决问题技术能力。
2.2.1 通用技术学科中的“做”是要劳心的
“教学做合一”思想中的“做”必须是劳力上又劳心的,是一个既动手也动脑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人家怎样做,我也怎样做,而不求其所以然,便是无意义的做” [5 ]。这种不求所以然之“做”可以谓之“瞎做”、“盲做”,起不到作用,“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 [5 ],可见,“做”之过程,是一个劳力与劳心相结合的过程,是既动手也动脑的过程,如果只动手不动脑便陷于蛮干,如果只动脑不动手便陷于空想,这二者都不可取;“做”之过程,应探究其所以然,要思考,要思想,也就是要“劳心”,要质疑问难,为何“做”?如何“做”?“做”的目的意义何在?如何“做”得更好?如何“做”更科学更合理更高效?这种 “在劳力上劳心”的“做”才是真正的“做”;教师通过这种劳力上又劳心的做来教才是真正的教,学生通过这种劳力上又劳心的做来学才是真正的学。 [3 ]
通用技术学科中的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比较、权衡、改进、优化、交流、评价等许多实践活动都是既要“劳力”又要“劳心”的,这些活动不但蕴含着丰富的技术设计知识,也蕴含着重要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对学生创新精神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或者“做”的过程中,没有劳心“做”的过程、“做”的对象、“做”的效果,并进行思考以及归纳,这些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将收效甚微,将是“白做”、“蛮做”,技术知识、技术思想和方法将难以领悟、内化、升华。由于通用技术学科中的许多知识、思想、方法甚至是我们教师自己以前在其他地方也没有系统专业地学习过,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亲历躬行,甚至先于学生亲历躬行,劳力劳心,分析思考,只有这样教师的教才不会流于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教师才有资格有底气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通过这种手到心到的实践学习获得了感性体验和理性认知,并领悟内化技术设计的知识、原则、思想与方法。
2.2.2 通用技术学科中的“做”要有可行性
通用技术学科中实践活动的可行性需要教师进行研究,“做”的项目载体或者对象要合适,要有可行性,这事关“教”与“学”的成败与成效;所选择项目既要能体现所要学习的相关的知识点、思想、方法,又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能力水平,既要能激发学生的趣味取向,也要有实现的可行性。如果要开展的实践活动或者项目超出学生知识水平或者实际能力太多,则触动学生的畏难思想,或者不知如何开始,难以开展下去;如果要开展的实践活动或者项目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知识界面太远,则也让学生陷入迷惘困惑之处境,开展不下去。另外,在当前客观现实中,由于对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够完善不够科学以及地区发展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校对通用技术学科是不怎么重视的,对通用技术学科的软硬件建设不是很到位的,课时也没有保证,一些必需的设计制作工具和材料配置不齐或者不全,这些条件上的限制都给通用技术的实践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这些就要求通用技术教师能依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实践项目课题,如果设计的项目或者课题难度太高,超出高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太多,学生则不知如何下手,没有可行性;如果设计项目太容易,没有什么技术水准,没有挑战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则学生易倦怠,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如果设计项目枯燥无味或远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则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
3 以“教学做合一”思想来指导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实践
总之,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来指导通用技术的教学实践,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实践活动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来学习通用技术学科单调枯燥的技术与设计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发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个性,有利于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通用技术一线教师去探索去实践。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技术与设计1(必修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陶行知.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陶行知.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4]黄仁贤,涂怀京.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与当代价值[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5]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讨论集(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