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慧
摘要:学生体质问题关系到学生是否有更好的身体素质来应对学习压力和社会竞争。中职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是现阶段职业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学校的作用不仅仅需要培养专业技术强的人才,也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身体素质对社会的适应性。本文结合体质健康的最新理念,从影响中职学生体质健康的一些原因和因素分析出发,探讨了提高中职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对策,为中职教育以及同等年纪的中学生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为社会培养体质健康、综合素质健全的人才。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原因对策
一、当前中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迁
健康不只是指没有疾病,它需要从身体、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分析出发,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来进行考虑。健康的范围大于体质范围,健康包括体质健康。近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身娇体弱的学生比例逐渐上升。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逐渐增多,父母对学生的溺爱也逐渐加强,而社会竞争逐渐加大,工作能力的需要也日益增加。在中职学生进入学校之后,生活作息中的自主时间增多,部分学生没有自我调节意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正确的调节作息,沉迷于网络和虚幻的世界。由此,中职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频频发生,这是社会的问题,也是家庭的问题,更是学校对学生引导方面的问题。应该集合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引导和教育,促进学生增强体质,胜任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作。
中职学生也就是指15-18岁年龄段的学生,近年来,根据相关数据和调查显示,他们在力量、柔韧性、耐力、体力等方面,相关身体素质的指标等都有明显的下滑趋势。这就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社会、家庭等方面的重视,应该针对中职学生的体制健康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针对性的提升中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二、影响中职学生体质健康原因分析
(一)学校方面对学生缺乏引导力
学校方面对学生的引导不够,这也是中职学生体质健康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学校体育教育是现阶段青少年体育健身教育的基础,也是关键,这关系到全民建设和终身体育教育问题。各个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和开展情况参差不齐,体育教师素质也不同。有些体育教学活动只是简单的针对教学目标而开展教学过程,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负面效应,学生对体育课程不喜欢甚至是逃避。这就是因为学校方面没有正确的对学生的思想和观念进行引导,没有形成健康的体育教育文化氛围,有些学校承认“安全为大”,而忽视了对“健康第一”的关注。这些原因都导致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受到阻碍。
(二)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兴趣不强
现阶段的学生已经远离了之前那段吃苦的年代,很多学生家境良好,没有受过很多挫折,对于体育锻炼,也是觉得累,就不想再参与。体育意识不强,不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对体育健身也没有引起重视。主要存在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第一、心理压力问题。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总觉得自己做不好,在上体育课程时,找各种理由逃避锻炼。第二、就業问题。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经济压力大,从而对技能的提升和学习知识更加重视,而忽略了对体育锻炼的加强和重视。第三、缺乏安全意识。虽然近年来我国国内的一些灾难性问题时有发生,但是仍然没有形成安全意识,对于学生的求生训练和求生技能训练没有加以重视,学生也觉得安全隐患离自己很远,缺乏安全意识和思想。由于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兴趣不强。
(三)膳食结构、作息时间不合理
合理的营养是健康的保证,当前中职生对健康没有明确的意识,对膳食调理也没有相关的学习和了解。营养意识薄弱导致他们在饮食方面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喜好而没有针对性的调整健康膳食结构。现在的学生大多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饮食方面也有各自的喜好。中职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就容易产生体质健康问题。对于一些高热量、无营养等快餐食品应该适当节制,选择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体质健康保证的关键。
有部分学生习惯了黑白颠倒的生活,白天睡觉,晚上上网看电影或者打游戏,对于这样的生活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对网络也产生了依赖。而在虚拟世界中的学生,体质问题日益突出。身体抵抗能力下降、视力下降、出现腰部、颈部疼痛等现象,更严重的出导致重大疾病或者是猝死的发生。所以应该重视作息时间问题,合理调整部分学生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和娱乐。
三、提高中职学生体质健康对策探究
(一)加强引导,树立正确健康观念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念。健康应该是身心健康,包括健康的生理、心理以及良好的适应社会能力。中职学生由于成绩相比而言较普通学校学生差,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学校、教师方面应该正面引导和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质健康引导,宣扬健康思想和文化,和学生家长、社会一起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素质魅力来影响学生,普及科学健身、科学营养、科学用眼等知识,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学校方面也应该对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
学校应该从言论和行动中,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体育的重要性,以及体育对于身体健康的关键作用,促进学生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学校的体育安排活动中来,迎合学校健康积极的体育健身文化。学校拓宽体育课程设置,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社会培养健全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了满足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的需要,结合学生兴趣,借鉴体育选修课的方法,成立单项体育协会、各种体育俱乐部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运动健康,运动快乐”的体育健身校园文化。
(二)推进改革,发挥学校应有功效
学校方面应该加强教学改革,发挥学校应有的体育教学功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重视自身身体健康,加强体质提升锻炼,在生活、学习作息时间上进行适当调整,强化训练,有效提升自身身体素质,为学习和生活奠定身体基础。学校应该是学生知识的起源地,也是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引导的重要场所。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教学和落实管理,将体育课程面向全部中职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找出每个学生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实施科学的体育教学管理措施,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活动。首先从思想上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其次从实践上培养学生自觉的锻炼意识和习惯,学校为学生提升健康素质和水平而努力,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身强体健的接班人。
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强体育场地的器材投入等,在师资方面也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硬件基础设施和设备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将体育健身教育落到实处。体育器材和设备、师资条件是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基础和关键。中职学校应该从体育设施数量和种类上加以投入,改善体育设施和条件,扩大运动场地,保障运动安全,从而有效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奠定基礎。
(三)加强文化,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中职学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顺应社会终身体育教育的需求,结合素质教育和全面教育的要求,展开青少年阳光体育文化活动,将健康放在教育的首位,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出发,强化学校的体育文化活动,配合体育教育,保障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学校文化氛围的构建,重视健身环境的创造,改进教学模式,改造运动场地,增加运动器材,开展多形式的丰富体育文化活动。推广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使得学生在进行职业技能学
习的同时,也在快乐的体育文化活动中放松身心,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增强体质,为健康体育、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调整膳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针对学生膳食搭配不合理、作息时间不规律等现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调整膳食和作息入手,让学生吃“好”、“睡”好。注意饮食搭配问题,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也正是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知识收获的时期,在该时期,应该均衡中职学生的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职学生毕业之后有些会正式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那时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会更高,所以在学习期间应该打好身体素质的基础,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做准备。在饮食方面,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定量定时,分配量不应该相差很多,一般是午餐适当吃多一些,晚餐适量少吃。进食量之比为3:4:3。引导部分学生改掉暴饮暴食的习惯和饮食不规律的习惯,规范学生的作息,促进学生生活规律,按时睡眠和作息,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养成健康的生物钟。
学校也应该加强体检预测工作,完善体质方面的监控体系。定期对学生展开体检工作,宣传体质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掌握健康的体育健身方法。引导学生遵循体育健身两个原则,也就是坚持和科学。持之以恒,坚持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和健身方法,在体育健身时间和健身方式上合理选择和实践。学校加强体育健身机构和实践管理,加强监控体系建设和完善,顺利保障学生的运动与健身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四、总结
中职学生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基础工作的实施者和接班人。在对中职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全方位的引导和宣传健康体育、健康生活的观念,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运动,从而防治疾病,增强体质。学校应该加强引导、推进改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合理调整膳食、作息等几个方面出发,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具有针对性的体育和健身教育措施。学校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结合学生的配合,以及社会体育文化氛围的促进,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燕.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质问题研究[J].成功(教育版),2009(4).
[2]尤建勤.简议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质现状改善[J].运动,2013(18).
[3]贺语,李俊梅.中学生体质问题与教育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0(5).
[4]贺奇乐.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体质与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