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合一,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014-05-30 14:00高萍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词语文章情感

高萍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成为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最起码的手段之一。下面就结合张祖庆老师执教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谈谈精心设计语文教学的三条主线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巧妙自然——流程线

流程线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这是条明线。高明的老师往往设计得巧妙自然,达到了授课顺畅又能串联整个教学过程的目的,并使得授课主线明晰,环节层次清晰。张祖庆老师开课就以“故事”一词导入,怎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由对“故事”的思考进入“一个小村庄”。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始终围绕“故事”这条主线逐步深入推进:抓住“早先”一词,得知“好的故事在开始就会埋下伏笔”;品读抓住关键的词语过程中,得知“好的故事作者还把情感渗透在故事中”;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借助教师的范读,得知“好的故事在講述时应留段空白要停顿”;最后揭示文章主旨时,追问为什么作者没有直接写出这些道理?得知“好的故事结尾自然结束,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最后老师小结:好的故事,开头埋下伏笔,中间故事讲述清楚,情感藏在里面,平静的叙述,结尾自然结束,没有讲道理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些与孩子们平时阅读的“惊险的、幸福的、跌宕起伏的……”那类故事截然不同,但这同样是好故事。

这节课还体现了一个前后勾连的特点。课的开头,老师自然无痕地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说说“斧头+树木=?”引导学生说出木制品,课的结尾处再次拿出这道习题,此刻学生的理解再次升华,得出的答案有灾难、灭亡、悲剧、教训……这说明学生真正懂得了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文章为什么这么写?文章都没有讲述这些道理,而这些道理也不需要老师再领着孩子重申,这是学生自己心灵的感悟,远比唱高调效果好得多。

二、扎实有效——训练线

训练线是条暗线。这条线是最主要的,其他的都是为这条线服务的。资深语文教学研究专家杨再隋先生就曾指出:“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可以说本节课的训练点有很多,从词到句,从品悟到朗读,从理解到练笔。

1.文题扩展,提炼故事梗概。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概括主要内容是难点,而“文题扩展法”则是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写作背景,学生通过文题扩展,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理解事物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使学生更感兴趣地学习课文。学生对“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对课文进行简要的补白,也为后面的学习很好地作了铺垫。

2.品析语句,感知写作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第二学段目标也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析语句”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中如“谁家……谁家……”、“拎起”、“一棵一棵”、“不断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些重点词句,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节制和约束,上山砍柴很随便,强烈体现人们对森林的破坏。通过品析词句,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品读语言,在揣摩语言形、声、色中感悟语言,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老师在引导学生品味了句子的表达特色后,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所设计的语境与文本有机地融合,淡化了训练的痕迹,又达到了写法迁移、运用语言的目的。

3.句式拓展,领悟表达意蕴。想象是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方式。品味语言的“含蓄美”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空间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拓宽思维,充分地发掘和利用想象空间,表现难以言尽的情思,使学生自己通过拓展来丰富文中的事物,来拓宽文本的情境,使自己对文章有新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获得升华,得到新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自然段中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谁家”、“想造什么”进行想象、补充,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能想象到村子里的人们为了生活所需把肆意地砍伐树木当成平常事,造成森林遭到严重的破坏,并真正理解了“裸露”在文中的含义。

第四自然段中老师从“没喘气儿” 入手,对文本进行补充。他引导学生想象:山洪没喘气儿……;河水没喘气儿……,通过想象,使学生对人们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的灾害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4.词语切入,品味作者情感。精妙的词语运用可以为文章增色,欣赏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其精彩语段,也可以从品味关键词语着手。

理解第三自然段时张老师巧妙地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哪些词语,作者把感情藏在里边?”(没有按照以往的提问方式:你抓住了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敏锐地捕捉住了两个“不断”、三个“变成了”,教师引导学生以读代讲,体会到作者对人们乱砍树木的愤恨以及树木变成各种木制品的悲哀之情,品出了语言的温度。

三、推波助澜——情感线,也可以说是人文线

情感线,是从开始对美丽的小村庄的描述到学生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伴随着低沉乐曲出示的一组图片,把美丽村庄覆灭过程的再现。厄运降临到这个小山村,一场洪水结束了一切……如此这般使教学达到了一个高潮。我相信受感染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在场的听课者。全课的结束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继续这样破坏,人们将何去何从?”课堂到此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思绪万千……

往往我们授课只注重了明线,注重了形式,模课也是浮在表面,涉及到技能和训练做得不够。教师是这三条线架桥、开窗的使者,自然巧妙的设计要达到流畅、顺畅,但是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熏陶。

作为语文教师,就让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文字(即训练,回归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文学(即情感态度、道德熏陶),文化(是一种境界,是内涵修养)交融的世界。

猜你喜欢
词语文章情感
容易混淆的词语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找词语
失落的情感
情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