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过程观刍议

2014-05-30 13:59张晓坡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本教材语言

张晓坡

“过程与方法”是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维度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对这一维度的认识仍较为模糊,重视不够,轻视甚至忽视,“过程与方法”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因而,如何建构科学的语文教学过程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知道,语文学习从一定角度来说就是语言的实践活动,即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语言的运用表达。这里所说的理解与感悟就是对文本语言进行品味与领悟,是以文本语言为基点,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与评价能力,进而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语言的运用表达是指在语言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対语言进行有创造性的运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思维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建构语文教学的过程观呢?我认为,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与研究,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及实施教学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等教育理念,以及对课堂模式的思考。因此,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尝试。

一、整合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思维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我们教师首先是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树立新型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设计合理的课堂内容和课堂结构,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达成教学目标。

就语文来说,课堂教学注重语言的体验和对文本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那么,教师首先要深入地阅读文本,吃透教材。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材是“学”的教材,而不是教师“教”的教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教材,把学生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不能只见教材而不见学生。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教材中的知识不应该是静态的固定的信息让学生接受,知识为我们提供的是思维的材料,是动态的、“活”的思维资源,它应当激发我们的思考,供讨论与探究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角,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长”的对象,而不是被加工、被灌输的对象。这是我们应当秉持的学生观。当然,学生观变了,教师观也必须随之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主宰,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倾听者,是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对话的人。教师在学生与教材之间起到一种黏合的作用,即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感悟和体验文本的内涵。而现实教学中我们不少的教师是先自己咀嚼文本,然后将自己的理解讲解传授给学生,这样,我们教师就成了知识的二传手,我们在阻隔学生与文本的直接交流。我们应当做到帮忙而不代劳。这是我们教师对自己角色的定位。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以此来实施课程教学,其中自然包含了教学方法的运用。这就是“过程与方法”的维度。新课改以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一学习理念的提出鲜明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立足于学生,贴近学生,可以是具体的方法指引,也可以是思维层面的点拨,但既要实用,可操作,又要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

通过整合教学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对知识、教材、学生和教师的角色等教学元素形成科学合理的认识,从而为我们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经历学习,体验学习之乐趣,享受成功之喜悦的地方,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融合,共同成长的地方。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形式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而,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各种教学元素进行合理的组合和编排。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此,课堂结构要围绕“学”来设计和安排,以突出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笔者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设计课堂结构的。

(一)自学质疑

学以疑为贵,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发现疑问并通过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语文教学所应达到的目标之一。据此,自学质疑,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体验文本时,必然会产生一些疑问,在随后的课堂活动中,如果能够解决这些疑问,学生必将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经过自学质疑的训练,可以大大培养其问题意识,这对于改变当前学生缺乏问题或问题意识淡薄的现状是大有裨益的。

(二)交流展示

这是学生展示自我的环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悟,呈现问题,比较异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陈述自己的疑问或见解,提升其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互动探究

除了文本的重难点外,那些开放性的,有比较鉴赏价值的问题皆可成为我们探究的对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和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相学习的习惯,即感受他人是如何思考解决问题的。

(四)点拨评价

这是充分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环节,针对学生交流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的点拨须切中要害,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精当的点拨会带来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同时,教师积极性的评价也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巧若拙。

(五)拓展延伸

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拓展延伸当立足于文本,联系学生的实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强化教学主题。有效地拓展延伸必定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提升其知识的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过程观涉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先得有科学的教育理论做指导,即理解并整合各種教育教学理念,形成活性的教学思维,以此设定教学内容,预设课堂结构。只有做好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我们的教学才会抓住纲要,有的放矢,才会更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文本教材语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语言是刀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