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探讨

2014-05-30 12:26郭新萍苑秀丽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胎膜早破

郭新萍 苑秀丽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为临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0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胎膜早破及无胎膜早破患者各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住院期间宫颈和阴道分泌物,行病原细胞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间合并感染概率大小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宫颈分泌物分别检出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淋球菌共17例、9例,和2例;而对照组对应检查例数分别为6例、2例和1例。同时观察组患者宫颈分泌物分别检出滴虫、霉菌、线索细胞共10例、7例和2例;而对照组对应检查例数分别为3例、2例和1例。观察组患者宫颈和阴道分泌物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誘因,及早预防感染能有效降低胎膜早破发生率。

【关键词】 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分泌物检测;病原微生物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11-02

胎膜早破是妊娠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虽然各研究报到的发生率有一定差异,大样本的调查研究发现,其总体发生率约为2.5%-18.2%[1]。胎膜早破有一定风险,临床上常见的结局有胎儿窘迫、早产、难产、母婴感染,甚至胎儿死亡等,故需引起产妇和医护人员的重视。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诱因,故本院对160例产妇阴道分泌物和宫颈分泌物行病原细胞学检查,了解胎膜早破组患者和无胎盘早破组患者间感染差异,取得一定进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胎膜早破及无胎膜早破患者各80例,两组患者均于同一时期内住院。其中胎膜早破组中,初产妇56例,经产妇2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如阴道液酸碱度测定、阴道分泌物及液体涂片检查等),明确诊断为胎膜早破。无胎膜早破组中初产妇52例,经产妇28例。两组患者间年龄、生育史、孕周等无显著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病原检测

1.2.1 宫颈分泌物检测

1.2.1.1 观察组 患者于破膜后1天内。

1.2.1.2 对照组 于入院后1天内收集宫颈分泌物:取材者用一次性窥阴器扩阴暴露宫颈,干棉球擦拭宫颈表面粘液后再取无菌棉签,在宫颈管内转动收集分泌物,浸泡于盐水中,并行PCR检测分泌物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淋球菌。

1.2.2 阴道分泌物检测 观察组患者于破膜后1天内,对照组于入院后1天内收集阴道分泌物:取材者用无菌棉签擦拭阴道侧壁,蘸匀阴道分泌物,将分泌物分别涂于3张载玻片上,行分泌物镜检,记录有无滴虫、霉菌、线索细胞。

1.3 统计学处理 记录两组患者宫颈分泌物和阴道分泌物检测病原微生物资料,采取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我院分别收集80例胎膜早破及无胎膜早破产妇阴道分泌物和宫颈分泌物行病原细胞学检查,了解胎膜早破组患者和无胎盘早破组患者间感染差异。

2.1 宫颈分泌物PCR测定结果差异 胎膜早破组患者宫颈分泌物分别检出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淋球菌共17例、9例,和2例;而对照组对应检查例数分别为6例、2例和1例。观察组患者宫颈分泌物检测总感染率为35.0%,而对照组为11.3%,两组患者间感染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对于感染于胎膜早破的研究逐渐增多,各研究对于检测生殖道分泌物病原菌阳性概率报道,均明显高于无胎膜早破的正常组。本研究对于160例产妇的分析,结果为胎膜早破组产妇生殖道感染率为58.8%(35.0%±23.8%),明显高于对照组18.8%(11.3%±7.5%),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生殖道感染引起胎膜早破的机制目前虽未完全明确,但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诱因逐渐已成为共识。目前研究考虑可能的机制有:阴道和宫颈内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分泌胶原蛋白酶等酶类物质,降解胎膜基质;同时多数致病菌可通过诱导产生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的形式,激活溶酶体酶,从而溶解、破坏羊膜组织;IL-1B是致病菌定植后局部组织后,局部炎症反应诱导趋化介质之一,其可诱导羊膜细胞分泌前列腺素2(PGE2),PGE2能诱导宫缩,促发胎膜早破[2]。另外,病原微生物的定植,可阻碍局部黏膜上皮自我修复的再生,间接的影响胎膜细胞生长发育,胎膜细胞无法老化成熟,从而发生早破。

综上所述,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诱因,故及早预防感染能有效降低胎膜早破发生率,尤其是对于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滴虫的预防和早治疗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周洁,吴海晨,等.350例胎膜早破的病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9(05):118-121.

[2] 马艳玲,丁宁,等.宫内感染与胎盘早破的机制探讨[J].广东医学,2011,17(11):54-56.

猜你喜欢
胎膜早破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在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诊疗中的价值
盐酸利托君对112例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不同时间引产的效果观察
胎膜早破孕产妇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分娩和治疗
下生殖道感染对胎膜早破及母婴结局影响的临床分析
Toll受体4的表达与胎膜早破患者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探讨
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临床探讨
B族溶血链球菌感染对胎膜早破、妊娠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