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的不安全因素探究

2014-05-30 22:06华雪峰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控制措施

华雪峰

【摘要】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所涉及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展开探究,以便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以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借助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一组定义为对照组(100例,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定义为观察组(100例,常规护理+防范护理),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不安全因素及其解决措施。结果 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3%)优于对照组(5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患者方面,二是护理人员方面。结论 强化护患沟通、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及其管理、提高护理水平、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能够有效规避和控制心血管内科护理所涉及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痊愈。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控制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48-02

相较其他科室而言,心血管内科具有更高的医疗风险系数。人体心血管系统非常复杂,不仅病因多样,而且病种繁多,还具有来势凶猛的特点,所以,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一系列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护理风险,如果处置不当,将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伤害,同时也会诱发医患纠纷。因此,基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的不安全因素展开探究,明确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及解决措施,提高该科室的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以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所涉及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8月到2013年8月这一期间来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诊治的2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20例和80例,年龄范围45岁到89岁,平均年龄67岁。病情信息如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共计75例;心肌梗死患者共计125例。

1.2 方法 借助随机分组方式将20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一组定义为对照组(100例,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定义为观察组(100例,常规护理+防范护理),两组患者在以年龄为代表的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即两组具有可比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100例):满意60例、基本满意33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度93%;对照组(100例):满意20例、基本满意32例、不满意48例,总满意度52%。在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3%)优于对照组(5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的不安全因素

3.1 患者方面

3.1.1 不遵医嘱 部分患者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便出现了懈怠心理,甚至不遵医嘱,如擅自离开医院等。值得一提是,该类疾病具有发病突然、变化较快的特点,若患者身处医院以外的环境,不仅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如作息不规律等),而且一旦发病,很难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救治[1]。这便是不遵医嘱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3.1.2 对治疗期望过高 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此类疾病缺乏足够的了解,因而提出了过高的治疗期望。当病情急转直下时,便会将一应责任归咎于院方及医护人员。另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将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同的医护人员可能给出不同的病情发展预测,如此一来,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持一种怀疑态度,对治疗及护理表现出严重的担忧,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出现[2]。

3.2 护理人员方面

3.2.1 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存在不规范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真实性。由于监管不到位,部分患者在护理人员查房的时间私自离开病房,导致监测记录无法正常进行,这种情况下,有些护理人员便会想当然地填寫监测记录,导致信息真实性不足;完整性。护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任务繁重,如每隔半小时便需对急性心梗死患者进行一次完整的生命体征记录,当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部分护理人员便会生成懈怠心理,诱发少记或者漏记行为的发生,从而导致记录的完整性不符要求;及时性。该科患者具有发病较急、较重的特点[3],因而在急救过程中,有些记录属于事后补写的,存在记录不及时的问题。

3.2.2 联合用药 心血管内科所涉及的药物种类众多,再加上名称复杂多变,一不小心便会让人混淆;即便相同药物也可能由于产地不同而出现实际用量上的差异。在联合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稍有疏忽,如看错剂量,便会将患者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除此之外,在静滴操作时,如果速度控制不当,存在偏快的问题,那么有可能加重患者心脏负担,有可能致使患者血压升高,还有可能诱发心衰。

3.2.3 医患纠纷 心血管内科的检查费用和药物费用通常比其他科室要高,部分患者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未能将有关费用明细及时且明确地提供患者及其家属,又或者催款方式欠妥,均有可能造成医患纠纷的发生[4]。

3.3 其他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内科相关诊疗技术得以持续创新和应用,然而,部分护理人员在临床经验上表现出一定的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很好地了解及掌握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护理方法,导致抢救心血管内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应急能力薄弱,无法熟练操作相关仪器,无法及时而有效地解决医疗器械故障,因而给抢救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继而造成医患纠纷的出现。另外,部分医院在环境方面存在不安全隐患,如医源性噪声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噪声过大导致患者情绪恶化,又如病房地面没有采用合理的防滑处理,容易导致患者摔倒。以上不安全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

4 控制措施

4.1 强化护患沟通 在护理工作中,沟通技巧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并学会如何更好地运用沟通技巧。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应举止得当、态度温和、细致耐心,不可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或者语气。当遭遇较差态度或者不良行为时,护理人员应平心静气地予以安慰和解释,尽量规避护患纠纷的出现。护理人员可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有关信息予以询问,如饮食情况、睡眠质量等,即通过自身的具体关怀举动来温暖患者,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

4.2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及其管理 护理人员应重视并做好护理记录工作,要杜绝记录潦草或者涂改等不良问题,对药物和疾病的描述要细致、规范,应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从而有效规避一系列不安全因素,这也是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观察患者病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足够的预见性,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更需全面、细致、及时、准确,发现异常时,应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报告给主治医生,从而有效避免医护记录相互矛盾的问题。

4.3 提高护理水平 为最大程度规避该科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最为有效的措施便是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应制定明确且实用的培训计划,对护理人员展开积极培训,丰富她们的理论知识,提高她们的专业技能,从而强化她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应借助疾病护理查房等不同形式来要求和督促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建立合理的操作规程,并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从而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护理服务[5]。

4.4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护理人员应重视并加强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尤其要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能夠用其指导实际工作,即借助法律的武器来规避某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在出现医患纠纷时,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然,也要对自己的护理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和管理,不可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6]。

5 结束语

由上文分析可知,对于心血管内科而言,其护理工作中存在大量的不安全因素。为有效防范和应用这些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应积极强化自身的护理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同时还应及时而有效地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如此一来,便能够将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不安全因素的有效防范和解决,从而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韩高凤.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外妇儿健康,2011(04):260-261.

[2] 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01):152-153.

[3] 林智欢.解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117.

[4] 梁秀萍.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182-183.

[5] 仇玉萍.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J].中国卫生产业,2013(06):31.

[6] 张新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29):172.

猜你喜欢
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控制措施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浅析土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