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海燕
摘 要: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现阶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存在较多问题,本从主要是在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既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参加顶岗实习,不但能使学生在实习中全面了解所学专业,了解旅游行业的真实工作场景,熟悉未来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及获得新知识的重要教学形式。同时通过实习学生和企业的双向反馈,学校可以及时的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取,真正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难度大
现阶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多集中在旅行社、酒店和景区。这些单位的工作时间都比较特殊,多集中在节假日,并且工作的时间长度也不固定,常常需要加班加点,工作地点也比较分散(尤其是在旅行社实习的学生),所以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难度很大。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实行的如“周记制”、“学分制”、“考勤制”等管理模式,在旅游专业的实习管理上已暴露出较多问题。由于学生实习单位分散在全国各地,学生工作时间和地点(例如导游带团实习)的不固定,学校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经常性赴实习单位指导实习也不太现实,指导教师多是通过电话和网络的方式与学生和实习单位进行联系,对学生进行指导。再加上部分实习单位出于种种原因和学生达成一致意见,口径一致的来共同欺瞒学校,应付学校的实习过程检查,这就使得学校无法真正全面的掌握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加大了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难度。
(二)实习内容与学校和学生的预期相差甚远
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多是学校负责联系安排的实习单位。学校希望学生通过实习,对旅游行业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够熟悉旅游企业中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内容,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打基础。学生希望通过实习,能够真正的把课堂上所学到的一些操作技能在实践中具体运用,比如课堂上所学的导游讲解与带团技能、景区管理技能等。但是很多实习企业仅仅是将学生当做是廉价的劳动力,且对实习学生多有戒备心理,只是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重复的、甚至于专业无关的工作,如有些在景区实习的学生,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景区的卫生打扫,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三)实习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结果不够准确
现阶段,绝大多数学校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流于形式,只是通过实习结束后的一篇实习总结或报告,或是在旅游实习结束后借助实习单位出具的学生实习成绩进行简单的评价考核。可能学生根本就没有好好实习,但是通过其他途径取得实习单位出具的成绩,加上自己杜撰的实习总结,仍然取得了一个较好的实习成绩,这就使得学校难以对学生的整个实习进行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从而导致考核结果不够准确,学生实习成绩与事实相差甚远。
(四)学生角色转换慢,人际关系处理不佳
现在高职的学生,大多都是90后,在家里多是独身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且都比较自我。从学校进入实习单位后,要边学习边工作,再加上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工作强度大,节假日少且不固定,同时还要处理和同事、领导、顾客之间的关系,这与学生平时单纯的学校学习生活落差较大,使学生一时之间难以接受,无法尽快的完成从学生到员工、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角色转换慢,对学生的体力和意志压力较大,这就使得学生在实习中容易出现思想问题,实习态度不端正,消极怠工,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影响实习效果。
三、提高高职旅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而完善的实习绩效评价体系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也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不但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习,而且还要借助有效地实习评价方式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其端正态度、认真实习,在实习中不断提高其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因此学校应建立科学而又完善的实习绩效评价体系,改变以往只重视结果考试的方式,重视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评价,并且要让学生在实习之前就明白对其实习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真正起到规范其实习行为,督促其认真实习,达到预期实习效果的目的。
(二)教师赴企业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同时进行
早在1998年,原国家教委就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就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教师“双师素质”的有力保障,就是要求教师也要定期赴企业实践锻炼,不断更新专业技术或生产理念、了解行业前沿发展。为便于对旅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可安排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下企业实践。教师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更全面的了解、监督企业和学生实习的情况,进而完成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和管理。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丰富实习内容
旅游专业学生实习内容与预期相差甚远的问题,实质是学校和企业之间沟通不善,校企合作不佳造成的。所以,应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旅游企业使用人才的“无缝对接”。学校在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和设置课程的时候,在双赢的基础上,与企业需求進行紧密对接,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研究,围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置,共同完成对顶岗实习学生工作和学习的管理,真正实现教学、实践、生产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选择理想的实习单位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选取的实习基地和单位。旅游专业实习只有安排在旅游业较发达或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域才能取得预期的实习效果。所以实习基地的选择,从地域上来说最好选在旅游、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城市,从实习单位的选择上来说,最好选择那些规模、实力较强,业务量较大,管理科学、严格,并能给学生支付一定报酬的单位。
同时,学校要对现有的实习单位进行评价和筛选,一方面摒弃那些纯粹将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和对实习学生放任不管、安排与专业实习内容完全无关工作的实习单位;另一方面,要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扩大实习基地的区域和范围,如可在全国范围内旅游和经济发达城市、生源地等建立实习点,选择实习单位。这样,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时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愿意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尤其对于在生源地实习的学生来说,有利于其毕业后直接就业于实习单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实习结束后企业出现人员空档,以及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要解决专业顶岗实习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国家、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的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天英,赵欣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学教育,2010(8):60-61.
[2] 韩卢敏,陆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的创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3):277-279.
[3] 汪鸿,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