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2014-05-30 08:00余盼盼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差异

摘 要: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区域技术创新是区域创新的核心。本文以2009年至2012年我国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测算为基础,通过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探讨我国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区域间的差异水平。结果表明东部和西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并且这种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东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与中部、东北部之间有显著差异;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最为薄弱。

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差异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发展也开始呈现出区域化的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而这些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向。Grossman和Helpman(1994)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为了实现一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内在的技术创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别将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如何增强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是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情况。首先,对2009年至201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各省的因子得分,以了解目前技术创新能力在我国地区之间的聚集情况,然后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6月13号的划分办法,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通过方差分析对四个区域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为各地区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1912年,“创新经济学之父”熊彼特正式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体系为后来学者研究技术创新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越来越多地影响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开始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关于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西方已发展成为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四大主流学派。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是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新古典学派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新熊彼特学派以曼斯菲尔德、卡曼、施瓦茨等人为代表,他们保留了熊彼特创新理论体系中,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观点,同时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机制的具体建立问题。戴维斯、诺斯等人是制度创新学派的代表人物。诺斯认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在某种意义上两者是一样的概念,而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英国学者弗里曼、纳尔逊等人是技术创新理论中的国家创新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对日本、美国等国家创新制度的比较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既不是单个企业的贡献,也不是企业家的个人作为,它是一个国家整个创新系统的作用。

综上所述,西方各个学派以不同的视角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都推进了技术创新理论体系的发展。我国学者在吸收借鉴西方各学派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研讨,也提出了一些关于技术创新的新看法。上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研究技术创新理论的问题。最早系统研究的学者是傅家骥教授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邓寿鹏教授,他们主要是对我国国内的技术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理论体系的框架。

(二)区域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在早期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研究时,国外学者就涉猎到“区域技术创新”这一问题。1932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开始对技术创新起因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了稀缺元素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微妙关系。之后,美国学者罗森堡也对技术创新的诱导因素做过研究,加深了对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理解。1996年,英籍学者Cook教授(1996)明确给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以及区域政府的干预机制。1998年,Cook教授又从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中的组织与机构的不同方向,以及系统演进的角度对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进一步研究。上个世纪90年代末,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学者开始研究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学者盖文启、王缉慈(1999)研究技术创新的新模式,发现要想获得和保持区域竞争优势,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是关键,同时政府职能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陈光、王永杰(2001)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特定的技术领域以内,与技術相关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资源条件等共同组成的一个网络体系。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3)根据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在每个年度分别评估各省的创新能力。

整体而言,国内外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已广泛展开,对技术创新的概念、内容以及运行也有较为明确的认知。文章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意义。

三、研究设计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首先,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搜集,并录入电子表格;然后,对测量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逐一比对,统一度量的标准;再对数据中的缺失值(如西藏)进行处理,采用均值代替;最后,对指标中单位不统一的情况进行处理,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的影响。

分年度测算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这里我们以2010年的技术创新能力测算为例,首先对测算技术创新能力的24个指标进行KMO检验,KMO为0.419,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进行因子旋转,第一轮因子分析之后,发现有6个指标分别同时处于不同的维度,因此将这6个指标进行删除;再进行第二轮直到第三轮,KMO值为0.707,并且个指标分别负载与不同的维度,呈现出了清晰的结构;最后根据因子得分的计算公司测算出2010年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值,以此类推,可以分别得到其余年份我国各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分年度进行方差分析。本文研究的是我国31个地区连续4年的数据,首先,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6月13号的划分办法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然后对四大地区中的各省份技术创新能力得分分年度进行方差分析,再汇总,分析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差异。

四、实证结果

五、汇总分析

2012年,东部和西部之间均值为0.82,sig值远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均值差略小于上一年的0.86,表明西部的技术创新能力虽有提升,但依然与东部有明显差距。东部与中部、东北部的均值差相较于2011年,都有大幅缩小,sig值都远远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中部和东北部都有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本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缩小了与东部水平的差异。

六、结语

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而区域技术创新是区域创新的核心,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都是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目标。

本文对2009年至2012年我国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测算,通过方差分析四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可得出结论:西部技术创新能力最为薄弱,与东部和中部之间一直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并且有差距拉大的趋势;东部的技术创新能力最高,排名靠前,并且在2011年与中部、西部、东北部都存在着明显差异;中部和东北部、东北部与西部之间技术创新能力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综上所述,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不仅仅是在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之间存在差异,四个区域内各省级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总的来说区域间的差异大于区域内的差异,这说明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性特征,这种分布特征与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是基本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董锋, 谭清美, 周德群, 等. 基于因子分析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 软科学, 2008, 22(11): 98-102.

[2] 陈光.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动力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01): 90 - 92.

[3] 周亞庆,张方华.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02): 44 - 45.

[4] 温新民.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运行的科学学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03(01): 283- 288.

[5]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 2002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 (4):5- 11.

作者简介:余盼盼(1989-),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彭朋(1989-),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高校二手书市场细分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应用统计学课堂教学组织实践与探索
金华市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