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命性课堂的构建

2014-05-30 05:07罗辛茹周立群王峥洪菲哈尼克孜·卡米力李睿吴鹏
科教导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构建高中化学教学

罗辛茹 周立群 王峥 洪菲 哈尼克孜·卡米力 李睿 吴鹏

摘 要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课堂教学首先是他们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而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播的过程实质是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过程,知识的传授与接收如同生命相互协调,紧密结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能效,即课堂具有生命性。在上述理念下,随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化学学科,就生命性课堂的特点,探讨如何构建化学生命性课堂,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生气与活力,使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性在化学生命性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和体现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生命性课堂 教学 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是人的生命存在方式和人的整体生命活动,受教育是生命的一种发展需要,教育不仅要关注生命的发展,而且要基于生命的需求。与其说教育是一种知识的学习与累积的过程,不如说教育是人的一种生命表达方式,是个体生命意义的彰显和倡扬。

由此,叶澜提出,我们要从更高的层次,也就是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基于以上观念,以生命教育相关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学化学课程的特点,尝试将生命性融入中学化学课堂,把两者有效地结合,为新课程下化学教学寻找新的理论视角,打造化学教学新内涵,提升化学课程的内在品位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依据已有研究理论深入认识了生命性课堂,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对以后化学生命性课堂的构建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生命性课堂的特点

1.1 生命性课堂的理解

生命性课堂,是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它包含着多重丰富的涵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生命性,使课堂生动起来,实现师生之间多方面的交流和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均能感受到生命的完善,对知识的学习是从知识的生成和生长过程中来获取,对课堂充满智慧的探险,知识的传授与接收如同生命相互协调,密切配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能效。

1.2 生命性课堂的构成因素及特点

(1)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抽象的知识记忆和复制的场所,而成为充满生命律动,使课堂活力焕发、自然舒展的寓所,学习就是建构人生的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这种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

(2)对教师而言,传统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观念已不再适用,教师的生命同样需要关怀。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为学生、社会奉献的活动,同时也是建立自己的生命家园,实现自我生命价值,体验生命激情的乐土 。当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既引领学生生命发展,同时又是自身生命力得以彰显的享受过程,教学不仅是为人的活动,也是为己的活动,课堂才是富有激情与活力而并不枯燥的课堂。

(3)对于知识而言,其本身是富有生命意味的,是生命对事物的一种理解、体验和意义的赋予,是基于客观性之上的主观构建,受个体经验、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主观性和不断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若要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就必须认识到“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这应该是当今课堂教学知识观的核心理念。用这种理念去研究课堂教学,我们就会认识到,课堂教学不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传递与接受过程,而是知识的生成与生长活动过程。从宏观上来说,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学科教材的知识—教师的学科知识—学生的知识”这样一种过程。

(4)对于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而言,社会和时代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具有生命性的,在21世纪科学技术不断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更需要具有创造力与活力的人才,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过程,而应该成为让教师和学生拥有创造力、观察力和发现探索能力的一个过程。

2 化学学科的生命性和实现化学生命性课堂的意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化学教材中物质的形态、化学变化、化学现象、化学实验以及化学应用等都能给予生命以美的召唤。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改革。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无论是从化学知识的发展还是实验过程的探索和化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化学是具有生命性的一个学科。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的特点,寻求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营造一种焕发生命活力的氛围,尝试把化学学科知识和化学学科的生命性有效结合,将成为新课程下化学教学寻求的新的理论视角,以期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同时,也为化学教学过程挖掘深层次的内容,为化学教与学提供充足的动力,提高化学课程实施的质量。使课堂教学活动生成应有的生气和活力,充满好奇心和对智慧挑战的刺激,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很好地得到发挥和体现。因此构建师生共同参与合作的生命性课堂,使学生不仅要学化学知识而且要学会从化学的角度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推理能力,从而达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在生活上遇到的化学问题的层次。使教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生命发展,同时又是教师自身生命力得以彰显和创造的过程。

3 构建高中化学生命性课堂的具体策略

3.1 实验教学

生命性课堂围绕一个“活”字,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构建生命性化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策略。如何利用实验教学使课堂活起来,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说实验”、“讲实验”的现状,教师应多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深入思考实验原理,设计探究实验过程,动手验证实验结果,让知识从无到有,还原知识的生命性,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多感官参与的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再只是扮演讲授者的角色,而是成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引路人,与学生一起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

3.2 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都是实现化学生命性课堂的重要教学策略。在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有更多投入,化被动为主动,自我学习的参与程度大大增加,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获得情感体验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知识产生和获得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的创造力。

3.3 新的学习模式和评价机制

(1)构建学生层面的“1+1+1”学习模式(即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学习+小组间竞争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抛锚式”教学法进行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

学生根据老师创设的关键问题——即抛出的“锚”,采用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学习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组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各组组员分工合作完成所学课题;学习完成后,每个学生除了独立完成学习报告以外,还要求各小组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总结中要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解答,教师对小组的总体表现给予综合评价,并在小组间进行综合对比评议,小组间良性的竞争使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开放式教学可分4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前的自我准备。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互助式学习小组,每组4~6名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准备。教师创设问题并由学生完成。

通过创设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复习前面所学内容,课下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依托教材内容深入学习。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相互讨论,也可在指定时间段与教师进行交流。

第二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准备情况并展开讨论。

每个小组代表抽签,当场回答所抽中的问题,展示小组准备情况。指导教师和另外几个小组代表分别给回答问题的小组打分,当所有小组回答完所有问题后,由指导教师统一进行点评,并展开进一步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

第三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完成教师规定的所学课程的相关问题。

第四阶段,总结、讨论和拓展。

学生完成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由学生自定,但在总结中要解决教师规定的若干问题。此外,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2)确立“1+3” 综合对比评价体系(1指教师评价,3指学生层面的自我评价+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引入了良性的竞争机制,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和全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为了给学生以客观、全面的评价,我们构建了“1+3”综合对比评价体系,“1”指教师评价,“3”指学生层面的自我评价+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学习前对学习的准备情况,在学习中对教材的掌控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学习验后对整个学习的总结能力以及自学设计能力等。通过这种全方位的评价,既能避免指导老师由于其主观性给学生评价所带来的偏差,也能体现评价并不仅仅是以学习结果为标准,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重视能力培养,主动深入研究,并通过给别人评价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4 总结

生命性课堂将成为体现教育生命观的载体,它使得原本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课堂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单调的“教—学”关系,而是包含了各类个体、群体与多维生态因子的动态组合和互动,包含了各类生态群体与生态因子的力量波动、消长与平衡。课堂中每一个个体和群体都在其中获取其期望的价值实现:让课堂回归自然,组织一个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不仅给人全面发展的机会,同时也给予人可持续的、终身发展的机会。本文将化学学科作为生命性课堂构建的研究对象,详细论述了化学生命性课堂的意义及构建高中化学生命性课堂的几种策略,有利于获得构建的独特性和实用性,希望能够为以后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周立群为本文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010159)

参考文献

[1] 叶进.人文视野下教师教育的生命关怀[M].湖南文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2007(8):103-105.

[2] 刘济良.走向人文化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7):5-7.

[3]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2):62-63.

[4]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7.

[5] 王锋.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D].2009(4):10-20.

[6] 闫守轩.论教学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04(4):79-80.

[7] 徐月新.新课程视域中化学教学的生命关怀[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2):7-9.

[8] 谢利民.课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1(7):19-23.

[9]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学理,2004(1):49-53.

[10] 张辉.论对教师生命的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7(4):20-30.

[11] 冯建军.让教育与生命同行[J].人民教育理论刊,2006(9):5-8.

[1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构建高中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