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毛措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法、结合访谈法了解到青海省黄南州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在培训反思的基础上,结合青海省教育的实际,参训教师素质、培训方式等几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究,试图从培训的必要性、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对策进行有益思考,以期对后期的培训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使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都能得以更好的提高,从而促进青海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240-02 一、黄南州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2013年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承担了青海省黄南州28所(藏文/普通)中小学30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工作。受调查的30名教师中,83.3%的教师为少数民族教师,基本可以反映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笔者从政府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支持力度、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态度、教师培训需求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1.缺乏信息技术资源设备的配置
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情况,以及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关键取决于地方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调查结果表明黄南州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站位不高,缺乏发展规划和支持,存在着观念、师资、技术、资金等诸多困难。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设备欠缺,硬件资源不能得到及时补充,经济条件差的地方,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能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地方,绝大多数存在着计算机数量少,配置水平低,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等问题。需要领导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赋予信息技术课应有的地位,把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到议事日程认真来抓,通过多渠道筹措信息技术教育资金,努力完善学校硬件设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正常开设。
2.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
黄南州大部分中小学对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不正、学生和社会对课程认识片面、教师缺乏教育理想和信念、教师的自主意识和自觉能力差、信息技术教师资源匮乏,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多数中小学的精力都放在藏语文、汉语文、数学等几门主要学科方面,各学校严重缺乏信息技术师资力量,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背景复杂多样,在受调查的30名专任教师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专业出身的教师所占比例不足5%,多数都是从藏文、语文、数学、历史、音乐等专业转行过来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存在成分结构不合理,个体知能结构不完善,专业化水平极低等现实问题,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由此可见,尽快建立一支理念新、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3.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状况
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一直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接受教育,这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的一种要求。调查发现黄南州各学校所谓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多半是其他学科教师或者行政人员经过短期培训甚至不经过培训,就兼职为信息技术教师。有些教师对于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信息技术基本知识都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了,因此被“逼上梁山”的他们只能“跟着感觉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普遍表示,由于信息技术课在小学被认为是副课,可有可无,甚至时常被其他主科挤占上課时间。相对其他所谓的主科教师来说,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在学校的专业地位较低,信息技术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视野狭窄,知识结构长期得不到更新,个体专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师来源的复杂性,专业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性和对新课程的不适应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紧迫性。
二、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根据对这次所做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发现的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点值得深思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师分层培训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培训的关键是培养教师把技术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能力。因此,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需要把技术知识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培训内容的选择应该结合教师教学实际需要,力争做到学以致用,一切为教学服务。
笔者在参与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培训机构缺乏提前的需求分析,在不了解学员本身的文化背景、教学需求和愿望的情况下,设置培训科目、统一制定教材、选择培训的内容,导致有些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据调查这次参训的教师中53%的是用纯藏语进行藏文版的信息技术教学,30.3%的用藏汉双语进行藏文版或汉文版的教学,16.7%汉族教师用纯汉语进行汉文版的信息技术教学。但是培训结构设置的有些课程虽然考虑到少数民族教师独特的文化背景,但不小心忽视了普通学校汉族教师的教学需求。比如这次的培训中统一设置了一门《藏文信息处理技术》,要求参训教师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点掌握常用藏文软件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等,这对懂藏语、会藏文的少数民族教师来说,学习课程没有太大的难度,并且学习的内容能很好的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积极、主动,学习效果显著。然而对少数不懂藏语言,不会半个藏文字的汉族教师而言,无法达到培训应有的效果。这种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迫切要求培训结构,先了解学员的基础,根据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分层培训的教学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培训群体进行相对应科学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分层次培训。
2.培训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个体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体现在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和理念培训(具有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两个层次。培训机构在确定培训的方式、培训内容、考核评价等方面,考虑更多的是上级的要求。对教师的培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参加培训的教师本身没有主动选择、参与、实践、体验创新的机会和权利。培训内容单一,缺乏个体性。培训目的不明确、培训特征不明显,层次性不强、培训思想性不足和培训内容更新滞后。培训过程只注重讲授操作技术,而没能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学习和教学,更未能告诉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自如地把教育基本理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融合为一体。
3.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对教师培训过程的跟踪监督不够
为使培训结构能根据参训教师的特点,培训需求合理的安排培训课程,制定相对完善的培训计划,更好的做好培训服务工作。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应积极与培训结构沟通交流,制定对参训教师的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并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明确不同层次的教师通过培训达到什么样的培训要求等。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建立监督机制,随机了解学员的学习状态、每个阶段的收获、及时发现培训过程中的问题,积极与参训单位沟通交流,加强对培训教师的管理,要求教师提高对民族教育事业的责任心,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为以后能够很好的胜任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训对策研究
1.加强技术实践培训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实践知识不仅是学科教学实践知识,还包括技术实践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征求受训教师意见,确定技术培训内容,开展设计,在计算机的维护、维修,网络的组建管理,课件的制作和程序设计等各种基于技术实践的技术活动,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实践知识和提升他们的技术能力,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区别与其他学科教师培训的一个关键特征。通过加强技术实践的培训,使培训既能解决受训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能帮助他们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2.培训模式的多样化
培训机构要深入了解受训者的教学问题与需求,这是设计合适任务的前提与关键,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绝不能采取“一刀切”、“一锅煮”,按需合理安排课程,分层培训,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面的教师需要。建立适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案建立合理的评估制度,制作适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校本培训、校本专题受训、集中面授、讲座、教法研讨、案例分析、问题讨论、在线网络教研、行动研究、教学反思、教学观摩等多种模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应因地制宜、制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评估制度、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按需培训,学以致用,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马翠平,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模式构建科技致富向导 2012(21)
[2] 林刚,青岛市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及思考网络财富2009.11
[3] 王树洲,试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职前职后一体化 江南大学学报2008.10
[4] 郭小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4
[5] 王晓玲;张筱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分析 当代教育论坛 2007(09)
[6] 赵军营,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信息技术教育 2009(02)
[7] 杨国海,论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院校培训模式构建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