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君
摘 要:《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施工的组织方案,是指导全面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是指导现场施工的法规。对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加速工程进度,降低成本及改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本课程进行了全新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建筑施工组织 课程目标 职业能力 教学方法
一、课程设计的思想及课程目标
本课程按照建设部建筑施工技术专业专科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模块式课程结构,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理论部分以够用和满足岗位和职业能力的需要为原则,重点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力图以建立在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下,为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而服务,通过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强化职业技术实践活动,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知识目标:熟悉建筑施工组织概论及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掌握施工准备工作的编制方法;熟悉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参数及分类,掌握流水施工的编制方法;熟悉网络计划的概念和组成,掌握网络计划的绘制方法和参数计算方法;熟悉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和内容,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熟悉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概念和内容,掌握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培养学生具有合理选择施工方案,组织工程项目的流水施工,绘制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网络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表并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的能力。
素质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工程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在专业调研及岗位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以建筑施工现场一线生产及管理岗位中具有相近知识、能力、素养要求的岗位集合,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主要岗位是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检测员、造价员。本课程为土建施工企業的施工员职业岗位必备知识。
二、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
1、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体现职业标准的要求。施工员岗位职责要求施工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能编制各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能编制各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及人力、物力计划和机具、用具、设备计划,能合理规划布局现场平面图。本课程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以企校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采用模块化结构,实现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创新。
(2)课程内容的组织。本课程建立了教学内容的遴选机制,结合职业岗位特点、专业素质、职业能力等要求,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等相关内容。
(3)课程内容包含培养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结合建设工程施工员职业岗位的要求,课程内容融入了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和安全规范的内容。
(4)课程学时安排。理论教学30学时,现场教学4学时,基本训练30学时,合计64学时
2、课程结构
打破教材的传统理论教学模式,构建以施工员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结构
三、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1、教学方法
(1)“立体化”教学法。基本概念、设计理论以课堂讲述为主,配以模型、施工图纸,使学生达到“重实用”;对难以理解的施工技术、工艺等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动画等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运用视频,使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进入工地;对新技术发展及其他信息量较大、而仅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则通过多种媒体给学生做简要介绍。使学生既能理解掌握基本的知识,又可得到大量信息,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
(3)设计方案讲练结合教学法。要求学生完成对应课程模块的实训任务,以学生练习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精讲多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多层次设计实训教学法。根据岗位工作过程,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阶段单项能力实训,再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能力实训,建成完全开放式的、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实践环境。
(5)现场教学法。在校内,把“工地”搬进教室,模拟施工场景实训,使学生未进工场就感受到工程的技术氛围;在校外,把“教室”建在工地,聘请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为现场指导教师,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使用人才的良性互动。“用得着,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1)多媒体技术运用。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方面,尽可能制作声、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枯燥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网页建设。《建筑施工组织》建立了课程网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课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向学生推荐类似的课程国内外相关网站,并提供学习该课程的系列参考书目,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有关教学资料和课程最新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
(3)教学资源共享。《建筑施工组织》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实训指导等已发至《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网页,它已成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学习施工组织课程的一个公共资源。
四、创新与特点
1、构建“切合职业岗位能力,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
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教育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了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2、采用“课程内结构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全新教学模式
(1)课程内容模块化:通过对施工员工作岗位完成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分析,确定课程内容教学模块,并列出每个教学模块明确的教学要求,按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评价,个别辅导——学生自我评价——教师或来自现场的专家测评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
(2)能力培养项目化:整个教学围绕建设项目工作任务开展,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仿真的实训任务,在完成实训任务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综合素质,形成“教、学、做”合一。
(3)实践指导个性化: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特点,要求学生的设计成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创造性,不生搬硬套,逐步培养学生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
3、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以教师工程实践技术应用为载体,整个教学内容围绕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与适时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4、实施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实现零距离上岗
实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施工员岗位必备知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使学生在课程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实现零距离上岗。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下:
(1)仿真教学:由教研室教师引入工程项目单项工作任务,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内仿真实训场进行仿真实训,由教师或现场专家对实训成果进行评价。
(2)现场教学: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并请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带领学生动手实践。
(3)综合实训: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场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工程项目工作综合任务,并请现场专家讲解和指导,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
五、教学效果
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掌握85%以上的知识点,完全掌握核心知识点;100%掌握课程中包涵的技能;能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完成工程项目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学习目的与兴趣。通过构建以项目经理、施工员等职业岗位工作流程、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块结构,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引入教学内容,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能理解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学习目的进一步明确,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3、职业素质与创新。学完本课程后能理解本门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与协作精神;能够与人合作完成工作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行探究式、创新性学习。
4、教师评学。多年来,学院一直坚持执行各门课程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价和对课程教学质量打分制度。学院教学校长和教务处领导也经常随机听课检查,教务处成立了教学督导组随机听课。从同行听课评价和检查打分结果来看,同行们也给予了该课程教授效果极高的评价。普遍认为该课程任课教师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是本专业样板性课程。
5、社会评价。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对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能力進行回访,通过调查,大多数毕业生都从事技术管理工作(技术标),他们认为施工组织课给他们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在给学生实习鉴定中,许多单位认为:这样培养的学生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完全符合用人单位需要。
6、学生评价。建筑施工组织这门课是建筑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都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学习起来也非常的用功,加之教师精心备课、教授方式和内容的不断更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学习效果良好,对该课程的教师教学水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参考文献:
[1]韩古月,聂立武,孙玉红.辽宁省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0年02期.
[2]肖凯成.“任务化”教学方法在高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中的应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年02期.
注:本文属于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工学交替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CZ12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