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教育更加富有智慧

2014-05-30 00:25沈柳宜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史料思维能力智慧

沈柳宜

中学的历史课堂应当让学生获得什么?纵观国内历史教学的过往和现状,我们不难看出,由于教师对课程价值和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同,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的教学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也是有差别和层次之分的。

最低层次的教学是信息意义的教学。有不少历史教师在历史课上采用灌输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获取对付考试的信息,其教学目的就是希望比较容易考出好的成绩。第二个层次是以学习知识为目的教学。这种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因果关系,并着力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观、传承民族传统和培养爱国情怀。但并未关注到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全面发展,理应不该成为我们推祟的历史教育。

历史课堂中智慧教育的核心在于彰显其思维价值,这是实现历史课程育人价值的基石和抓手。如何以思维为抓手,让历史课堂更加富有智慧?本文不揣谫陋发表一些引玉之砖。

一、走近学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历史教学的学术性

史学界疑古派顾颉刚先生提出“不信古书所记的历史”,要重视考古的证据,史学界利用甲骨青铜器等考古发现,完成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史学家们解密历史真相的这个演绎过程就是历史课最好的智慧教学资源。

因此,教师采用实证的方式,例举分析历史学家的研究案例是一种智慧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对有关历史题材的小说、戏剧、影视等评头论足,甄别真假。同时,对于教科书本身,教师也应打破学生的迷信观念,或者搜寻相关的信息给学生示范。例如今年又到甲午年,某报推出了“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有人说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的历史深刻性在于两点:一是战争失败了,但失败的原因至今仍在追问之中;二是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战争的伤口并未愈合,仍然横亘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教师可以乘势利导地组织学生上网阅览此次报道,比如其中国防大学刘亚洲上将的访谈《甲午战争是日本制度的胜利》,就两国当时的制度、战略、信仰、国运等全面分析了这场战争,用更加广泛的视角来审视这次战争,弥补了教材的不足。

二、跳出课本,促使学生自己获取、比较、甄别史料,提升历史教学的思辨性

现今的历史教材,学生基于教科书的权威自然相信这就是真相,也相应会产生“书上写的都没有错,也没必要去求证”的思维定势。事实上,教科书以及课堂上展示的文字史料往往都是一些专家、学者、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学生面临的都是被动地接受,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后布置史料研习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收集、阅读、整理、运用史料,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某报上一篇《轩辕剑—云与山的彼端》的文章,作者就游戏中的某句台词展开的历史知识探索很新颖。这句台词是:当時的威尼斯有无可能出现中国茶?我马上意识到,这也许是学生们感兴趣并值得探究地问题。于是把它搬进课堂,学生们一看是关于一款游戏的争议就很兴奋,教学内容马上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不再是遥远,学生分析了该游戏设定的背景是中国唐朝安史之乱前后,故事横跨整个亚欧大陆,主角是法兰克王国的骑士,他被丕平派往遥远的东方寻求“战争不败之法”……不知不觉中,那些在历史书上出现的枯燥的人和事在课堂中逐渐鲜活起来,学生们经过讨论,决定从当时中国和威尼斯两地的状况和两者的联系以及“茶文化”的历史着手,查找史料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关于这个问题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跳出了课本,他们自己去获取史料,比较甄别,这是一场丰富而具有个性化、挑战性的学习经历,学生沉浸其中,收获了更多的关于思维能力、独立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发展。

三、接通古今,引导学生联系时事与生活,提高历史教学的时代性

中国的史学一直有着借古鉴今的传统,许多史书都称为“通鉴”。在中国革命胜利之际,毛泽东提出读《甲申三百年祭》,以免重韬李自成覆辙,这就是历史为现实所用的大智慧。

我尝试把“时政课”引入到教学中,即突出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历史课。每月一次由学生自己设计一堂历史课,教师或学生选择决定一些与时事生活相关的主题,如“钓鱼岛问题”“克里米亚问题”等。主题确定后,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探究小组,课前自己寻找史料、制作ppt;课中小组代表登台阐述观点、台上台下质疑解困,相互讨论;课后学生小结心得、撰写论文等。此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地主动地开展学习,并最终达到拓宽知识面、深化教材内容、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走出课堂,教会学生利用博物馆等社会资源,提升历史教学的实践性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但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难以开展深入的学生参与的探究性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博物馆、遗迹等社会资源,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到博物馆等场馆中去求证,培养一种求证意识以及实践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以后,引导学生以掌握的历史知识去博物馆寻找相应的史证,感悟体会历史的场景生活,深入了解还原历史的过程。学生可以在博物馆里发现或选择一些文物藏品,想象它们当时存在的时代环境,在人类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学生也可以围绕其中一件编排故事,或者多件藏品文物串在一道,想象出在古代社会它们的存在及其故事,鼓励学生“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把自己想象为“河姆渡人”“姜寨人”或结合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古人一天的生活劳作情景。这种学习,让历史课程更加生动形象起来,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无成法,教学有法”,这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究、总结。总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这些能力在将来步出校门后,可以用于实际生活,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历史教育更加富有智慧。

猜你喜欢
史料思维能力智慧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