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勤
摘 要:随着开放大学的成立,英语作为开放大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着改革,以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开放大学英语课程同样包含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它们一同构成了课程教育系统的精髓。回顾开放大学以往的改革历程,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显性课程方面,而对英语教学中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隐性因素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英语教学的环境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教师角色的定位等。作为身处改革大潮中的开放大学英语教师,应重视英语教学中的隐性因素,发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提倡“以人为本”的隐性课程视角出发,重视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隐性课程 视角 开放大学 英语 创新教学
引言
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和上海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揭牌成立,标志着中国开放大学建设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建设日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提出的“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 全国上下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开放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作为开放大学教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放大学的英语教学随着开放大学的建立,也从教学体系、模式等方面进行着改革。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开放大学英语教学包含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它们一同构成了课程教育系统的精髓。回顾开放大学以往的改革历程,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显性课程方面,如教学大纲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等,而对英语教学中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隐性因素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英语教学的环境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等。作为身处改革大潮的开放大学英语教师,应注重英语教学中的隐性因素,发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提倡“以人为本”的隐性课程视角出发,重视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隐性课程的涵义及特征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 是由美国教育家、社会学家杰克逊(Philip. W. Jackson)于1968年出版的专著《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中提出的。意指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隐性课程作了如下定义: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概念的比较来理解“隐性课程”的确切涵义。显性课程是指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需进行正规考试与考核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
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隐性课程较之显性课程体现出如下六个特征:即廣泛性、隐蔽性、潜隐性、情意性、深刻性及非预期性。
二、隐性课程在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隐性课程与其它显性课程的结合,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中,达到促进学习效果的作用。具体而言,隐性课程在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价值导向、情感激励、丰富个性等方面。
(一)隐性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普遍具有可暗示性的品质,正是这一品质为隐性课程作用于人提供了前提。人们的心理往往会由于环境的影响和刺激所发生的无意识的作用,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逐渐形成一种文化自觉。隐性课程所具备的各类环境的暗示与导向作用,能帮助开放大学英语学习者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接受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学生是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的成年人,大多数学生由于平时缺乏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环境而呈现出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具有恐惧感和厌恶感的特点,使得他们中大多数人学习英语的动机单纯地停留在应试过关、获取文凭的层面上。隐性课程通过物质与人文环境的创设、健康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教师角色的转变及人格魅力的影响等,向学生施以间接的价值导向,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帮助开放大学的学生建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形成在时代发展背景下英语学习的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理念,并将英语课程学习中树立的价值观向自身总体价值观延伸,进而培育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隐性课程的情感激励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当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喜爱、愉快、满足的情感。从情感激励方面来讲,隐性课程蕴含着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教育功能。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学习过程,大多数开放大学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具有畏难心理,缺乏自信心,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而隐性课程中强有力地情感要素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师生、生生间在平等、互相关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情感纽带减少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隔阂感,使学生激发起学习的动力与兴趣,自信心也逐步增强,这些都促进了显性课程更有效的实施。
(三)隐性课程有助于丰富学习者的个性
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填补了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结构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由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要获得的不仅仅是教条式的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充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技能,因此以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隐性课程通过利用情境陶冶、精神激励、文化渲染等方式对学生个性及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存在于英语学习者群体中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友好和善、乐于合作的处事之道,诚实热情、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都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通过相互间的模仿与感染丰富和完善学习者自身独有的品质特征。
三、隐性课程视角下开放大学英语创新教学的途径及方法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英语教学“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与从人本主义出发的隐性课程不谋而合。隐性课程强调重视“人”在课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人”成为课程的主人,开放大学英语教师应从多角度全面地审视课程问题,在新时期的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中遵循“人本主义”理念。本章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隐性课程视角下开放大学英语创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开放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角色创新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开放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角色创新有利于新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隐性课程中愉悦、宽松的情感激励因素,促进英语语言的有效习得。
开放大学的多数学生对英语存在恐惧和厌恶感,使得开放大学的英语教育很多时候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现象。鉴于此,开放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创新自身的职业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往往使学生产生疏离感,也无法使教师走进学生真实的生活与情感世界,更无法满足成人学生受尊重、享受平等的心理与情感需求,因此开放大学的教师们需放下架子,转变传统的职业角色,与学生展开平易近人的师生间的交往。教师唯有理解学习者个人,了解学生的个人特征和个人需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有效教学。
同时,教师角色的改变使他们得以以教导者身份与学生相处,其幽默谦和的谈吐、优雅大方的气质、真诚热情的态度、博学智慧的头脑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并通过隐性课程所独有的渲染、模仿与同化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与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以及不断完善自我的愿望。
(二)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创新
隐性课程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可以通过整个学校的环境、气氛、学校的风气对学生产生影响,起到教育作用。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情境的组成因素有很多,主要包含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学校与教师应注重隐性课程中的文化环境因素对教育产生的巨大功效,从两方面积极创新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环境建设。
校园物质景观是隐性课程最外在的表现形式,它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的特点,蕴含着潜在的教育意义,使学生能通过物质景观解读其传递的历史、传统、文化与社会价值。开放大学英语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清洁整齐、窗明几净、优雅怡人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身心愉悦。
值得注意的是,开放大学具有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学校面授课时不足的特点,鉴于此,开放大学的英语教学主要体现为课堂面授辅导+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更多时候是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因此,英语教学的文化建设应重视网络虚拟的文化环境的创设,利用QQ群、微信群、网络课堂等空间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
开放大学的英语教学还应做到优化精神文化環境,加强育人理念。校园精神文化是隐性课程的核心内容,它犹如气韵渗透、弥漫于师生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舆论等方面。与此同时,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同样也能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教师的人文精神、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都是隐性课程中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潜在因素。
(三)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媒介创新
教师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与媒介也是隐性课程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广播电视大学是以多媒体、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为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的学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兴的英语教学媒介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作为开放大学的英语教师,应将最新最先进的媒介介绍给学生,让这些蕴含着全新学习方法的“隐性课程”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例如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慕课”的出现和发展给远程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与理念。慕课,即MOOC, 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的缩写,是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开放教育资源和学习管理系统的最新发展与延伸。尽管慕课的出现给开放大学的规模发展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但开放大学的教师们不应规避它,而应让这些资源为开放大学英语教学服务。同时教师也应吸收和借鉴慕课的先进技术与理念,开发具有开放大学独具特色的教学媒介。又如以短小精悍、集中说明一个问题为主要特征的“微课(micro-lecture)”,在微博、微广告、微电影、微信的发展中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资源,满足了更多人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作为一所以网络为核心载体的远程教育机构,开放大学应积极开发与利用“微课”等新型资源,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动机,满足学生对学习方式和资源多样化的需求,以体现隐性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
四、结语
教师是教学计划、目标和内容的践行者,处于开放大学转型期的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认识隐性课程对英语教学的作用,通过转变角色、创新教学方法,开发有利于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隐性课程,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教学的支持、辅助功能,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当然,由于隐性课程的“非预期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是一把“双刃剑”,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人格形成、学术成长既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也能产生消极作用,因此,隐性课程的开发也应当精心设计,并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和完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隐性课程对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燕.开放大学英语改革初探[J].时代金融, 2013(6).
[2]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 2013(11).
[3]刘阳春.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结构及其开发利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9(5).
[4] 孟妍.慕课的发展对开放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4(3).
[5] 史光孝.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6] 徐恩光. 隐性课程在英语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5).